張愛國
摘要 通過水稻廣親和基因的應用,實現了兩系法秈粳亞種間雜交配組,增產幅度大,其繁制種工作有一套技術規(guī)范,對如何實現兩系法秈粳交制種產量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本文介紹了兩系法秈粳交親本繁種及雜交制種技術,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 秈粳交;兩系法;繁制種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03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2-0029-01
通過水稻廣親和基因的應用,能夠實現以秈型光溫敏不育系為母本,粳稻廣親和材料為父本的兩系法亞種間雜交配組,即亞種間超高產優(yōu)勢的利用,并且可以廣泛配組?,F就一些操作層面的技術要點進行基本闡述。
1 親本繁育
1.1 廣親和父本的繁育
水稻廣親和父本的選育一定有廣親和基因的參與,廣親和基因是一對質量性狀基因,反復地雜交也不會出現層次復雜的分離,但親本之間的配合力是有差異的。因此,無論是單交或復交,后代一定要以系譜法進行測交篩選。由于兩系法秈粳交后代的高度經常會出現超親現象,因此在選育組合過程中都應注重矮稈和壯稈,倒伏要一票否決,大約在F10代時就要進行制種、品比試驗和省區(qū)域試驗,這時父本就要在隔離條件下做系譜,通常核心分株種植在制種隔離區(qū)內,大約在F14代,如果有組合在區(qū)域試驗中表現優(yōu)異,核心種子要不斷進入凍庫(冰柜)保存,以后根據需要取出核心種子進行繁殖和制種,這樣做可以防止關鍵的親本隨著世代的增高而過早地退化。苗種的退化,是不可抗擊的規(guī)律,早期有希望的株系種子也適宜存入冰柜,編好檔案。
1.2 廣親和母本的繁育
光溫敏S的繁種收成,與抽穗時的溫度情況相關,有一定的變數,不同親本的生育期和起點溫度都不同,播種期也會有不同。除無性繁殖外,一定要注重隔離繁育,親本混雜的后果是嚴重的。沒有用完的母本種子,在干燥狀態(tài)下應及時放入冰柜,在-8 ℃左右的低溫狀態(tài)下存放3~5年,發(fā)芽率不會有明顯下降,種子在自然狀態(tài)下過夏,由于高溫高濕和蟲害幾乎完全失去發(fā)芽能力。光溫敏S的育種工作需要較高的科研條件,筆者所說的是應用階段的工作。
1.2.1 剝蘗繁殖。育成核心母本,引進的數量較少的母本,要加快繁育速度,可進行剝蘗繁殖,反復剝繁可在一年內擴大種源100~200倍。
1.2.2 南繁繁種。可利用其光溫敏性進行春季海南繁種,抽穗時間可安排在2月下旬左右,過早會遇低溫凍害,過遲育性的轉換,無法繁種。
1.2.3 再生稻繁殖。只要需要,秈型S可以在7月底割株再生,割株的高度留12 cm左右,其再生株約在9月中旬抽穗,繁種產量也可達到2 250 kg/hm2左右。
2 育種基地及制種基地選擇
把育種基地設在相對濕度高的地方,有利于誘發(fā)稻瘟病、白葉枯、紋枯病等各種病害發(fā)生,自然淘汰不抗病的親本材料。2014年將育種基地轉移到病蟲害易發(fā)區(qū)時,大部分材料發(fā)病以后經過選擇和淘汰,親本及雜種組合的抗病性有普遍的、明顯的提高。2013年8月中旬,廣德縣最高溫度為42.6 ℃,出現了花期選育花粉好,但制種收不到種子的情況。根據有關的經驗,育種、制種基地適宜選在海拔220 m的廣德山區(qū),這里四面高山竹海,沿河的田塊自然形成了不同大小的隔離區(qū),相對濕度大,最高氣溫較平畈地區(qū)低2~3 ℃,2016年平畈地區(qū)氣溫39 ℃,大部分雜交稻結實率受到嚴重影響,但山區(qū)的制種產量幾乎不受影響。將花期安排在8月中旬,目前國內生產上常用的秈型母本育性都沒有出現波動,制種是安全的,只有1892S曾出現過波動,應放在低海拔地區(qū)或注意隔離,以防串粉[1]。
3 制種技術要點
3.1 花期及播差期安排
必須保證制種的花期在溫度穩(wěn)定、天氣晴好的8月中旬,兩系母本的孕穗期則在溫度較高的7月下旬、8月上旬,根據制種父本廣恢26、廣恢27的播始歷期,一期父本4月25日播種,二期父本5月10日播種。2期父本雖然差15 d播種,由于前期溫度低,有效積溫少,2期父本的抽穗時間只差5 d左右。根據已知組合母本的播始歷期和父本之間的播差期,各個母本的播種時間分別為深08S于5月7日播種,廣占63S、廣選S于5月16日播種,T161S、廣18S于5月20日播種,1892S于5月24日播種。存放冰柜里的種子,每增加1年存放時間,其播始歷期短2 d以上,那么播種時間則推遲2 d,2年的則推遲5 d,以此類推[2]。
3.2 秧底田管理
一定要稀播壯秧,父本的播種密度為秧田112.5 kg/hm2干種,母本的播種密度為150 kg/hm2干種,秧底田整田時施復合肥750 kg/hm2。播種后10 d施尿素225 kg/hm2,移栽前施尿素225 kg/hm2,播種后必須噴施秧田除草劑;分別于播種后15 d和移栽前噴施三唑酮治蟲各1次。秧田要曬板10 d以上,后期保持淺水[3]。
3.3 移栽
制種產量形成的關鍵之一是父母本花期相遇;其二是父母本的有效穗數,其中尤其容易被忽視的是父本的有效穗總量。各種栽培措施也會對花期相遇與否產生很大影響,如栽培密度、秧齡、秧苗素質等。
3.3.1 移栽秧齡。父本的秧齡以30 d為宜,早移栽到大田早發(fā)棵,母本的秧齡以20 d為宜,秧齡長不利于有效穗數的形成。
3.3.2 大田栽植密度。父、母本的行比為2∶14,父本的行距為30 cm,株距為17 cm,行間即為趕花粉的走道。母本的行距為16 cm,株距為17 cm,與父本相對應。父、母本均為單苗。
3.3.3 肥水管理。一般施復合肥750 kg/hm2、尿素225 kg/hm2作底肥,父本移栽后7 d單獨加施1次肥,用復合肥225 kg/hm2、尿素75 kg/hm2拌勻后條施,母本栽插后10 d施1次追肥,父、母本普施尿素120 kg/hm2,以后一般不再施肥。
大田水分管理要體現有利于發(fā)棵的原則,一般淺水有利于發(fā)棵,大約在7月20日,田間父、母本封行,應進行烤田,以方便于趕花粉和收獲,可在母本栽插后施用除草劑,制種田的制蟲防病與大田生產相通[4]。
3.4 花期調節(jié)管理
在7月24日以后,要注意父、母本的幼穗分化進程,預測花期是否相遇,噴施多效唑可適當地推遲花期,噴施母本不超過2.25 kg/hm2。噴施九二○可適當提前花期,噴施父本可在幼穗分化四期以后,施用量不超過15 g/hm2。制種父本在始穗時割葉,制種母本不需割葉,其他母本要割葉。割葉割在平穗頭。用九二○ 375 g/hm2,分4次噴施,第1次于始穗或割葉的當天父、母本同噴,第2天、第3天再各普噴1次,中間父本加噴1次,以實現父本高于母本的目的,以利于授粉。父本有花粉,母本出穗時就要趕花粉,每天中午趕2~3遍,對于父、母本都要嚴格反復除雜。
3.5 病蟲害防治
停止趕粉數天后,防治1次黑粉病,同時兼防稻飛虱,收割時要防止造成機械混雜和人為混雜。
4 參考文獻
[1] 王哉,高榮村,張健康,等.秈粳雜交稻嘉優(yōu)中科3號的父母本特性及制種技術[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7,58(9):1505-1506.
[2] 李春生,毛一劍,張小惠,等.秈粳亞種間雜交稻春優(yōu)618親本特征特性及制種技術[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4,42(8):2254.
[3] 王曉燕,馬寅超,馬榮榮,等.晚稻甬優(yōu)9號高產制種技術[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1(1):69-70.
[4] 王曉燕,錢興苗,章志遠,等.秈粳亞種間雜交水稻新組合甬優(yōu)6號高產制種技術[J].雜交水稻,2007(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