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 張英
摘要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總結了烏藥種植過程中出現(xiàn)的病蟲害種類及其防治方法,并提出了綜合防治措施,以期為烏藥產業(yè)良好發(fā)展提供科學借鑒。
關鍵詞 烏藥;病蟲害;防治方法
中圖分類號 S435.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2-0125-01
烏藥(Lindera strychnifolia)是《國藥藥典》中的傳統(tǒng)草藥之一,秦嶺林區(qū)漢中地區(qū)具有悠久的種植傳統(tǒng)。近年來,漢中山區(qū)為了實現(xiàn)結構升級、脫貧致富,大量種植烏藥。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技術難題,如病蟲害等。關于烏藥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前人做過大量試驗研究[1-3]。作者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綜合防治方法,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1 秦嶺林區(qū)漢中地區(qū)烏藥產業(yè)發(fā)展概況
秦嶺林區(qū)漢中地區(qū)是烏藥適生區(qū),種植歷史悠久,但一直都是零星種植,種植面積小、產量低,病蟲害不突出。漢中當?shù)赜袧h江制藥廠,烏藥是制藥的原材料之一。近年來,在當?shù)卣耐苿酉?,烏藥被大量種植,與此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病蟲害防治問題。
2 防治方法
2.1 病害
2.1.1 白絹病。病原為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主要危害烏藥莖與母根交界的部位,多發(fā)生于夏季高溫多雨季節(jié)。發(fā)病初期葉片萎蔫下垂,嚴重時地上部倒伏,葉片青枯,但莖不折斷,母根仍與莖連接。防治方法:選無病烏頭作種;與水稻輪作;不用烏藥地或加工附子產生的肥料;第2次修根時,用西力生22.5 kg/hm2或五氯硝基苯粉劑30 kg/hm2與干細土750 kg/hm2(或草木灰450 kg/hm2)拌勻,施在根莖周圍后覆土;發(fā)病初期,將病株和病土挖起深埋,并用5%石灰水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淋灌病株附近的健壯植株,防止蔓延。
2.1.2 霜霉病。病原為真菌中的一種藻狀菌。3—5月發(fā)生,是苗期發(fā)生較普遍而又嚴重的病害。幼苗期發(fā)病,病株須根不發(fā)達,葉片直立向上伸長,且狹小卷曲,呈灰白淺綠色,葉背產生紫褐色霉層。發(fā)病后,全株逐漸枯死,產區(qū)稱為“灰苗”。成株受害,頂部葉變白,葉片卷縮,呈暗紅色或黑色焦枯,莖桿破裂而死,產區(qū)稱為“白尖”。防治方法:及時拔除病苗,用1∶1∶200倍波爾多液或65%代森銨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
2.1.3 根腐病。病原為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4—7月發(fā)生,危害根部,發(fā)病時,上部植株蔫萎,葉片下垂,嚴重時病株死亡。防治方法:修根時注意勿傷根莖;不宜過多施用堿性肥料;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7.5 kg/hm2兌水4 500 kg/hm2,加入石灰225 kg/hm2、尿素1 875 g/hm2,于第2次修根后立即淋灌1次,亦可按比例兌在糞水中施用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淋灌。
2.1.4 萎蔫病。病原為病毒性軟腐病和真菌性根腐病。發(fā)生于4月中旬,莖桿上有黑褐色條紋,麻葉,葉脈呈黑色油狀條紋,葉片變黃死亡,橫切塊根亦可見一圈黑色。萎蔫病屬于土傳病害,病害由塊根傷口侵入維管束,再侵入到下一代種根上。防治方法:采種、運輸、栽種、修根時注意勿傷種根;發(fā)現(xiàn)病株立即拔除。
2.1.5 白粉病。5—9月發(fā)生,發(fā)病后葉片先扭曲向上,葉背產生褐色斑塊,橢圓形,逐漸焦枯。病菌在病殘植株上越冬,次年病菌萌發(fā)產生白粉,隨風傳播蔓延,天氣干旱時特別嚴重。防治方法:發(fā)病初期用60~80 U慶豐霉素或8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噴防,亦可用0.3°Bé石硫合劑、福美硫磺等藥劑噴防,7~10 d噴1次,連噴3次。
2.2 蟲害
2.2.1 蛀心蟲。為害莖桿,致使植株上部蔫萎下垂,嚴重時植株枯死。防治方法:及時摘除植株萎蔫部分,集中漚肥;用90%晶體敵百蟲1 000倍液噴防;用黑光燈誘殺成蟲;采收時,將莖桿集中燒毀。
2.2.2 紅蚜蟲。為害植株頂部嫩莖,3月下旬或4月上旬開始發(fā)生,5—6月為蟲害盛期。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油800~1 500倍液噴防。
2.2.3 銀紋夜蛾。4月上旬發(fā)生,幼蟲咬食葉片成為孔洞或缺刻。防治方法:用90%晶體敵百蟲600~800倍液噴殺。
2.2.4 葉蟬。為害葉片,4月上旬至6月下旬發(fā)生,4月中旬至5月上旬為發(fā)生盛期。葉片受害后,先變紅再變紫紅色,最后腐爛成黑色焦斑枯死,嚴重時全株枯死。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油1 000~2 000倍液噴防。
2.2.5 根結線蟲。病原為線形動物門的一種根結線蟲,為害根部。受害植株纖弱,種根個小,須根上結成瘤狀物。防治方法:忌連作,選無病地塊栽種或進行土壤消毒,選用無病種根作種。
2.2.6 樟巢螟。以人工捕抓摘除蟲巢和施藥結合防除。冬季結合施肥深翻樹冠下土壤,以凍死土中越冬結繭幼蟲。
3 綜合防治措施
3.1 植物檢疫
嚴格按照國家規(guī)定,對植物檢疫對象進行病蟲害檢驗,防止危險性病蟲雜草的傳播蔓延。
3.2 農業(yè)防治
一是合理輪作,改變病蟲害的生長環(huán)境,防止其累積。二是深耕細作。如冬耕曬垡,既有利于植物生長發(fā)育,又可將害蟲、病菌從地下翻出,將其直接殺滅。三是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及殘株落葉,并集中燒毀,減少翌年蟲口基數(shù)。四是調節(jié)播種期,以避開病蟲害大量侵染的時期。五是合理施肥,促進植物生長發(fā)育,增強其抗病蟲力(如增施磷肥、鉀肥)或避開病蟲危害期。六是選育抗病蟲品種。不同品種的抗性差異大,選育高抗、優(yōu)質、高產品種是一項經濟有效的措施[4-5]。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消滅或控制病蟲害的方法。如利用食蚜瓢蟲防治蚜蟲;利用抗生素防治病害等[4]。
3.4 捕蟲燈誘殺
有條件的烏藥大田,可以安裝捕蟲燈誘殺害蟲,減少產卵,從源頭控制蟲害。
4 參考文獻
[1] 任毅,楊興中,王學杰,等.長青保護區(qū)動植物資源[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2.
[2] 富遜娣,徐嬋娟,寧智剛,等.精準脫貧生態(tài)扶貧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7(10):256.
[3] 邵軍,閆建全,馬超麗.烏藥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陜西農業(yè)科技,2018(1):100-101.
[4] 閆東霞,趙鳳賢,周月鳳.無公害中草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9(22):171.
[5] 郭巧生.藥用植物的病蟲害防治[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2-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