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家禾
毛筆書法有筆法、字法、章法、墨法四要素。硬筆的書寫技法及審美皆根源于毛筆書法,但由于書寫工具和價值取向的不同,二者之間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而硬筆作品又有側重藝術性的硬筆書法和側重實用性的硬筆書寫。我對于硬筆書法教學傾向于二者的有機結合,在側重實用性書寫的同時兼顧藝術性,盡量做到有藝術趣味地書寫。
在書寫工具上,我覺得要與時俱進。傳統(tǒng)的鋼筆雖然有其書寫優(yōu)點,如筆頭鋼片有彈性,寫粗細對比較大的線條比較容易。如果對筆頭稍作加工,變化就更多。但由于其攜帶及灌墨水的不便,現(xiàn)已基本為中性筆(水筆)所取代。而中性筆與鋼筆在書寫上效果上還是有細微的區(qū)別,真正的硬筆高手可以用中性筆寫出毛筆小楷的味道。本人在與眾多硬筆高手探討和自己的書寫實踐后,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性筆筆畫書寫方法。
為了便于孩子們記憶,我編寫了主要筆畫的三字經(jīng)口訣和書寫技法的說明;書法學習不能僅限于技法練習,還要了解一些書法理論,所以我在講解時適當加了點書法理論。這對于成人來說是需要的。
口訣:瓜子點,頭尖尖??掌鸸P,右下頓。略有弧,收筆圓。
講解:書法中點的變化最多,千姿百態(tài)。衛(wèi)夫人《筆陣圖》:“點如高峰之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蔽覀兛梢韵胂笠幌拢粔K石頭從山上磕磕碰碰地滾落下來,它在空中會不斷地變化形狀,而且下落的氣勢力量都很驚人。書法中這個點,就要有這樣的變化和力量,這在草書中顯得尤為突出。在楷書的書寫中我們也要有這樣的意識。
書寫技法:側點是基本點,其它的點都是從側點中變化出來的。硬筆楷書側點書寫時要從左上角的空中往右下方由輕到重地入筆,起筆時的筆尖可以距離紙約1毫米左右。在往右下行筆時要有意識地微帶弧度,收筆時不要用力頓筆,而是要輕輕地往右下拉一點點。這樣收筆處才會圓潤,不會出現(xiàn)缺口。
口訣:長橫畫,似扁擔。點起筆,右上行。輕到重,略上凸。右下拉,收筆輕。
講解:長橫畫在書法中被稱為“筆畫之母”,可見其在筆畫中的重要性。古人對橫畫的論述也比較多,“橫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橫長畫,兩頭下而中高;橫短畫,兩頭高而中下?!保ㄍ蹁逗材改稀罚皺M宜左長右短,左低右高?!保ㄌK惇元《論書淺語》)
書寫技法:橫畫起筆和側點一樣,只是角度比點的起筆要稍平一點點。關鍵是要空中虛入,在筆觸紙的一剎那,就要順勢往右行筆,不能停頓。行筆過程中要微微往右上拱,使中間的部分略高于兩端。至收筆處輕輕地往右下,略小于45度的角度,輕拉收筆,不能用力頓。以免出現(xiàn)缺口。
口訣:橫鉤畫,不難寫。寫好橫,左下鉤。出鉤短,要有力。
書寫技法:橫鉤是在橫畫的基礎上加個鉤而已,所以只要寫好橫畫,橫鉤就問題不大。關鍵是在出鉤時要注意幾點:一是出鉤方向要朝字的中心;二是出鉤要短促有力,書寫時把筆朝左下往上挑出就行。
口訣:懸針豎,像根針。頓起筆,直下行。重到輕,出鋒收。如不穩(wěn),憋口氣。
講解:豎畫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懸針豎,一種是垂露豎,能寫好懸針豎,垂露豎就沒有問題了。什么時候用懸針,什么時候用垂露,古人早就說過:“字未完之直,斷宜作垂露;字末筆之直,宜作懸針?!保ㄌK惇元《論書淺語》)
書寫技法:豎畫的起筆要重點,可以從左上往右下頓,也可以從左往右橫向落筆。落筆后可以微向左移點筆尖,這在毛筆里面叫調鋒,然后向下行筆。行筆要慢、要穩(wěn),至三分之二處開始提筆,漸行漸輕,穩(wěn)穩(wěn)地出鋒收筆。豎畫在開始階段要能寫得直,以后再講究鵝脖子,把豎畫寫得靈動有姿態(tài)。
如果起筆后寫不穩(wěn),可以試著憋口氣。
口訣:豎鉤畫,同垂露。出鉤處,左下移。向字心,短促出。
書寫技法:豎鉤和橫鉤一樣,能寫好豎畫就可以寫好橫畫。當然豎鉤的豎是垂露豎,不像懸針豎在三分之二處要提筆輕出,而是要漸行漸重,至豎畫末端把筆尖微微地向左下動一下,然后往左上字心處挑出,出鉤時要短促有力,不要太長。
口訣:橫折鉤,最重要。長橫畫,加豎鉤。轉折處,需略頓。
講解:橫折鉤在字中非常普遍,寫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字的好壞。古人說“勁弩筋節(jié)”,意思是線條要有力度,折筆處要像手腳的關節(jié)、或者是樹的分叉處,要有厚度,要內圓外方。一般豎畫長的橫折鉤,豎畫要直,如“同、國”等;豎畫短的橫折鉤,豎畫要往左下彎,如“勿、鳥”等。
書寫技法:橫折鉤是橫畫加上豎鉤??雌饋砗唵危珜W生能寫好的真不多。在書寫時要注意幾點:一是橫畫要平,中間微向上拱;二是轉折處要筆動一下,略頓;三是豎畫一定要直;四是出鉤處和豎鉤一樣。
口訣:撇如刀,力要整。頓起筆,左下行。重到輕,出鋒尖。
講解:撇畫要寫得和日本鬼子的刀一樣,有弧度有力量要鋒利。古人說“陸斷犀象”“利劍截斷犀象之角牙”意思是撇畫像大象的牙和犀牛的角一樣。撇畫有形狀主要有三種:斜撇、豎撇和平撇。形狀不同但寫法一樣、要求一樣。
書寫技法:撇畫起筆用頓筆,然后往左下行筆,行筆過程中力要穩(wěn),漸行漸提,出鋒收筆。平撇要像炒菜一樣,往左弧形挑出;斜撇不要寫太彎;豎撇前三分之二要直一些,但還是要有小弧度的,三分之一撇出的弧度稍大些。
口訣:捺一波,有三折。尖起筆,右下行。輕到重,至捺腳。停一秒,平出腳。
講解:捺畫是最難寫的一個筆畫,難在一筆之中有起伏、有輕重,要一波三折。古人說:“一波常三過筆。”“一捺起筆,輕絲已暗用在來筆之先一段,一入本筆便有半力,可以雄重按去,收束自緊,且有回鋒?!保ㄍ魶V《書法管見》)。
書寫技法:捺畫有斜捺和平捺。斜捺的寫法,汪沄的“輕絲已暗用在來筆之先一段”說得真是非常之妙。初學者往往在起筆時寫不出由輕到重、由細到粗,關鍵是少了“來筆之先一段”。通俗地講,斜捺起筆要從左上空中入紙,就像飛機降落時一樣,空中滑行,觸地即走,不能停。右下弧行,漸行漸重。至捺腳處,停頓一下,然后向右提筆捺出,捺出時筆勢就微往右上,如飛機起飛時一樣。
平捺主要用在走之底、建字底,寫法與斜捺不同之處在起筆,平捺起筆是承接上筆撇畫的筆勢,略一頓筆向右書寫捺畫。除起筆外,寫法與斜捺相同。
口訣:戈鉤畫,似彎弓。頓起筆,弧下行。輕至重,到底端。向上挑,出鋒尖。
講解:戈鉤也叫斜鉤,筆畫較長,在字中是絕對的主筆。可以說,戈鉤好否決定著一個字的成敗。戈鉤之難,難在長弧線條之質量,弧線要寫得有力度還要有彈性。古人說戈鉤“如萬鈞之弩發(fā)”,我的理解是戈鉤要像拉緊弦的弓一樣,充滿了力量。還有人說戈鉤似“勁松倒折,落掛石崖”。像懸崖上倒掛的老松樹,也是非常形像的。
書寫技法:戈鉤起筆一般都用頓筆,和寫豎、撇的起筆一樣。頓筆后即向右下弧度行筆,行筆過程中的力量要有變化,從重——輕——重。中間略上一段是輕的,兩頭是重的,而下段的要比上段更重些。輕重之間的轉化要自然、順暢。至鉤腳處,筆稍駐后即向上挑筆出鋒。
口訣:豎彎鉤,似浮鵝。豎起筆,彎兩彎。向上挑,鋒口尖。
講解:豎彎鉤又稱“浮鵝鉤”,形狀上似一只浮在水面上的鵝。長長的曲線優(yōu)美的脖子、飽滿圓潤的肚子,還有圓圓翹翹的屁股和尾巴。
書寫技法:豎彎鉤左邊與豎畫寫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對“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更加注重,要寫出鵝脖子的那種優(yōu)美曲線來。中間往下凹的弧線及右邊出鉤的弧線,都要寫得圓潤,一氣呵成。在書寫弧線時要注意用小手指的近指節(jié)骨做圓點支撐,用手指劃弧完成。出鉤時尖銳且筆勢方向要略向字的左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