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經(jīng)明
老家有個習慣,好辦酒。不管大事小事都辦,搞得熱熱鬧鬧,也弄得人心慌慌。結(jié)婚辦酒、死人辦酒,做壽辦酒,蓋房辦酒,喬遷新居辦酒,小孩滿月辦酒,上大學辦酒,出國打工也辦酒。林林總總,五花八門,一年四季“紅帖”紛飛,酒宴不斷。
酒席或在家門口,或在祠堂里。多則百桌,少則五六十桌。酒席入口處往往擺著“數(shù)簿桌”,客人在此交禮金,當場登記。鄉(xiāng)下人愛面子,就是再窮,勒緊褲腰帶砸鍋賣鐵,喝酒的“人情”不能少。
有經(jīng)驗的客人往往在“數(shù)簿桌”旁徘徊觀望,看人家出多少,而后參考拿捏主意交錢登記。這樣既不失面子又不吃虧。
金仔過生日,風風火火辦了50桌酒,欣喜地清點著誘人的人民幣。依財兒子上中專,也借題發(fā)揮,搞了56桌。狗蛋不甘落后,進城打工酒也來了60桌……人們爭先恐后,無形中引發(fā)了一場辦酒競賽。酒越辦越多,人越喝越窮,誤了時令,誤了農(nóng)活。人們恨透了這陳規(guī)陋習,但逃脫不了它的擺布,只好加入它的陣營,如此惡性循環(huán),苦酒??!
我在海外打拼十年剛回國,就遇老鄉(xiāng)德富新房落成酒。妻子叮囑別打腫臉充胖子。確實在外謀生不易,賺的一分一厘都是血汗錢,雖然有些積蓄,但是好多大事未做,還在租房住,我理解妻子的心思。
記得那年德富女兒出嫁酒,那時窮,我把買化肥的錢都給喝了,還與妻子吵鬧一場,想起來都覺好笑。現(xiàn)在不一樣了,是華僑了,有錢了,要讓鄉(xiāng)親們羨慕尊敬啊。雖然對妻子這么說,其實多出“血”我也會心疼的。
老鄉(xiāng)德富的新房夠氣派,建六層,每層300多平方,還圍著一塊大大的綠地,簡直勝過美國富人的鄉(xiāng)村別墅。拱門、氣柱、彩旗,紅地毯50米外直鋪至門口,熱烈歡迎各路賓客。
我趕到時,酒席已經(jīng)開始,不見交錢登記的“數(shù)簿桌”,卻見一片酒桌,人員滿滿。碰杯聲、猜拳吆喝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常。我在張望尋找,好不自在。一個半生不熟的熱心人拉我在他旁邊的位子坐下。
來,來,吃。見我客氣,熱心人夾些菜給我。我心不在地焉地嘗嘗,便悄悄問他行情多少。他說大概有500吧。我心里一驚,漲這么快,以前才30呢。
龍蝦來了,鮑魚來了,海參、燕窩、佛跳墻……山珍海味,好不豐盛。在國外十年,也沒見過這么好的菜啊。但今天吃的有點心疼,喝的有點苦澀。
德富過來敬酒,我咬咬牙拿出500元交給德富。德富睜大疑惑眼睛看著我,弄得我很難為情,是不是少了?德富笑了,說你們能來,是給我面子,還交什么禮金?等下我還要發(fā)紅包感謝呢!見我一頭霧水,德富補充說,靠國家的好政策,現(xiàn)在的村里人都富裕了,不像以前辦酒想賺錢,現(xiàn)在辦酒是做名聲。
菜來了,紅包一盤——端菜的人聲音亮亮的長長的。啊,真是每人一份紅包,我萬般感慨。
喝,鄉(xiāng)親們舉杯相碰,喜氣濃濃;喝,好酒、喜酒,我脖子后仰,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