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曾言:“人生的目的不在于達到完善,而在于越來越接近完善?!痹诰磬品钡娜松畷铮擞辛肆α?,也更接近著生命的完善。
有位作家說,人一生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此言不錯。人雖是獨立的個體,但并不孤立。人要從外在的世界中獲得生命的體驗來充盈自己的人生。依我之見,生命當有向外觀察學習和向內(nèi)的自省,并從中汲取力量,讀人生之書,完善自我的生命。
三本大書或許正代表著知識、閱歷和內(nèi)心,這道出了精神世界在生命構(gòu)建中的重要性。誠如博爾赫斯所言:“天堂應(yīng)是圖書館的模樣?!币槐颈緯蔷袷澜绲囊淮u一瓦,它們構(gòu)成了堅固的外墻。而閱歷是個體從社會、自然乃至整個世界中獲得的獨一無二的生命體驗,它是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chǔ),也是精神世界外墻的基礎(chǔ)設(shè)施。“心靈之書”則告誡人們對自己心靈的自省,正如林清玄所提出的“觀照自我”的禪語,人只有學會和自己對話,精神世界才有精致的裝飾。
而反觀當下,人們汲汲于物質(zhì)世界的財富、功名而忙得焦頭爛額,又怎能沉下心來閱讀、品味人生之書呢?以簡單的地鐵現(xiàn)象為例,當歐美國家的人都會自覺在地鐵閱讀書籍時,中國地鐵上的青少年卻利用寶貴的碎片時間轉(zhuǎn)發(fā)段子、瀏覽明星八卦。吵鬧喧嘩的不只是狹窄的車廂,更是人的精神世界。試問,當一個人連最簡單的“有字之書”都不愿靜下心來品讀,遑論“無字之書”和“心靈之書”。
愛默生曾說:“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應(yīng)當問他讀的是什么書?!辈环翑U展到人生的大范圍,看人應(yīng)當看他所展露的人生之書。如蔣勛那般推崇“出走的文化”,追求人生向外觀察學習和向內(nèi)自省,進而不斷尋求和自我對話的人,他的生命正像他所欽羨的“一朵花的美麗”那樣綻放著。
讀人生的三本大書,不是完全拋卻外在物質(zhì)世界的追求,而醉心于精神世界的構(gòu)建。誠如哲人所言:“精神世界建立在物質(zhì)世界的地基之上。”讀人生的三本大書,是要人能夠有精神的“舒適區(qū)”,這是每個人生命中最寶貴的體悟和記憶。
人的生命在人生之書的翻閱和充盈中得到了全新的演繹。那么,何不沉潛下來,于夜闌人靜之時品讀“有字之書”,思考“無字之書”,觀照“心靈之書”呢?
讀人生之書,行生命之路,尋完善之境。
【評點】
這是一篇站在眾多巨人肩膀上審視、洞察“人生三書”的上乘之作,既有驚人的廣度和深度(提升至“讀人生的三本大書,是要人能夠有精神的‘舒適區(qū),這是每個人生命中最寶貴的體悟和記憶”的層面),也極具人文情懷的溫度。
文章最大的亮點是行文中選用了大量精準、獨特的語錄素材,并讓其與觀點水乳交融。列夫·托爾斯泰、博爾赫斯、林清玄、愛默生……句句經(jīng)典,字字珠璣,妙語連連。此外,“讀人生的三本大書,不是完全拋卻外在物質(zhì)世界的追求,而醉心于精神世界的構(gòu)建”的辯證審視,也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