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道道
8月23日早,特斯拉股東Ark Investment致函CEO馬斯克,敦促其不要將公司私有化。而此次“勸諫”事件也與馬斯克8月7日在推特發(fā)布了私有化特斯拉有關。但是對于Wood的公開信,馬斯克只回應了一句,謝謝你的來信。
執(zhí)著于私有化已經成為馬斯克的心魔?
前幾天馬斯克在所有人完全沒有準備的時候,就直接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公布了特斯拉私有化的信息,現(xiàn)在這個“硅谷鋼鐵俠”怕要為當前的處境掬一把淚。
特斯拉私有化估計是馬斯克思考很久卻未思慮齊全的一項行動。
特斯拉并非普通的電動車能源公司,否則以特斯拉穩(wěn)賠不賺的經營模式怎么能夠活到現(xiàn)在?它寄托了馬斯克的理想和情懷,“加快全球向可持續(xù)發(fā)展”,這是一個關于人類發(fā)展的理想。
特斯拉一直在賠錢,馬斯克知道,特斯拉產能跟不上,馬斯克也知道,但是全世界都知道,而且似乎比自己知道地更多。由于搭上了“上市”這艘船,特斯拉不得不按照市場的規(guī)矩將債務水平、人事變動、高管薪酬、車輛量產及交付、公司面臨的各種訴訟、人事變動等信息暴露在陽光下,就如同赤裸裸地站在公眾甚至是敵人面前。
令人心驚膽顫的還有股票,資本市場的季度考核模式,迫使特斯拉不得不注重“一點都不酷、無聊透頂”的季度收益問題,但明顯馬斯克考慮的是“理想與遠方”,至于“眼前和腳下”,那無關緊要。
令馬斯克無法忍受的還有,特斯拉淪為他人的“淘金窟”,做空機構如寄生蟲一樣——以特斯拉為生,僅從2016年至今,特斯拉空頭損失就達47億美元。但鋼鐵戰(zhàn)士馬斯克,卻束手無策。
“上市實際上降低了我們的效率?!痹缭?017年11月接受《滾石》雜志采訪時,馬斯克就已經表示出后悔上市,而特斯拉如今面臨的困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私有化。
如果特斯拉實現(xiàn)私有化,就能夠擺脫束縛加緊生產低價電動車,不必承受來自公眾股東的壓力,也不必理會華爾街的指指點點,特斯拉可以隨意投入巨資,擴充設施,也可以花費更長的時間來改進性能、開發(fā)新車。畢竟,馬斯克的情懷是“用愛生產車”。
若用《西游記》中的人物比喻這位特立獨行的鋼鐵俠,似乎是孫大圣更為妥當。似大圣那般人物注定是于山水間自立為王、在天地中恣意快活,哪能入得體制、俯首帖耳?這也造就了馬斯克的經營理念與常人迥異,沾染了馬斯克桀驁性子的特斯拉也就與眾不同了。你能說孫大圣更適合當養(yǎng)馬的弼馬溫?那么,特斯拉適不適合上市?從經營理念到經營模式都表明了特斯拉并不適合作為一個上市公司。
從未實現(xiàn)過盈利、產能目標達不到、市盈率高達百倍的特斯拉亟待一個解決方法,而于馬斯克而言,資本市場成為了特斯拉發(fā)展桎梏,而華爾街一刻不停的“盯梢”也束縛了手腳。這叫特斯拉如何施展地開?是以馬斯克鐵了心想要私有化特斯拉。
但是,事情有這么簡單嗎?
前路難測:私有化如“夢幻泡影”
一位長期追捧馬斯克的華爾街分析師說,特斯拉私有化是一場白日夢。一切都要回到利益場來精密地計算才好。
就像孫大圣以為的西天取經不過是一個筋斗云的距離,來回也不過是一盞茶的功夫,馬斯克似乎也把私有化特斯拉想的太簡單。在提出要私有特斯拉的同時,馬斯克就稱有充足的資金來源進行私有化,私有化特斯拉僅僅是錢的問題嗎?
無疑,資金是私有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馬斯克所聲稱的具備充足資金卻令人心生疑竇。按照馬斯克所說,以每股420億美元的價格私有化,特斯拉發(fā)行的1.45億股股票需要600億美元才能完成收購。此外,還需要約100億美元用于特斯拉的債務收購。因此,收購所需要的資金總額將達到700億美元。
而馬斯克的身家是218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還是特斯拉的股票。還有那么大的窟窿,誰來填?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700億美元估計也讓鋼鐵俠寢食難安。而能為馬斯克的私有化之夢提供資金的——或許全世界也只有沙特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和孫正義的遠景基金有能力做這一次私有化。雪中送炭的往往沒有錦上添花的人多,因為人們都有擔心,害怕打不著狐貍反惹一身騷。
股東的態(tài)度也很重要。這不是美國英雄電影《鋼鐵俠》,可以憑一己之利拯救地球。但是顯然,馬斯克并沒有處理好公司內部的矛盾,因為在馬斯克宣布私有化之后就有不少股東表示不愿賣出股票。一座城堡更容易從內部攻陷。
馬斯克突然宣布的私有化特斯拉襲擊的不單單是公眾,還沒有做好準備的股東們想必也是被驚得頭皮發(fā)麻。特斯拉股東Ark Investment致函馬斯克,敦促其不要將公司私有化。
相比于股東的不合作,年輕散戶投資者對馬斯克的信心還是有增無減,30歲以下的人尤其樂觀,他們買入的特斯拉股票比賣出的多30%。果然,談理想還是和年輕人有共同話題。
政府是否會批準有國際收購方介入的技術交易也是一個問題。博通和高通就是前車之鑒。特斯拉作為美國知名科技型企業(yè),如果借用外國資本,很可能面臨美國監(jiān)管機構的審查,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查可能會讓交易付諸東流,而特斯拉若要完成交易很可能需要獲得國家安全官員的批準。肥水不流外人田,特斯拉若是有流進他人田的趨勢,估計會被土掩了。
私有化同時也意味著無法繼續(xù)享受美國政府提供的新能源補貼以及稅收政策,失去從華爾街粉絲獲得支持成長的廉價資金。畢竟,拋棄是互相的。
“筋斗云”只是理想中的工具,一旦用雙腳丈量便是萬水千山、阻礙重重。從目前看來,特斯拉的私有化仍是迷霧重重、前路難測?;蛟S特斯拉私有化成功,不但對自身發(fā)展有所益處,也能對苦苦掙扎上市的公司有所啟示。
后悔上市馬斯克,著急上市后來人
那邊廂后悔上市馬斯克,這邊廂,中國新造車企業(yè)蔚來迫不及待的想要上市。
據媒體報道,蔚來將于今年9月在美提交S1文件,最快將于今年年底到明年一季度在紐交所上市。蔚來方面希望通過IPO募集到超過20億美元的資金,最終市值或將高達370億美元,超過日前在美掛牌交易的拼多多。
盲目上市,并不能給公司帶來良性發(fā)展。畢竟特斯拉就是一個先例。2010年6月,特斯拉登陸納斯達克,開盤當日,埃隆·馬斯克也在帳面上力挽狂瀾地賺了6.3億美元,可謂是盆滿缽滿。但特斯拉的后續(xù)發(fā)展卻不盡如人意,連連虧損,負債沉重。為上市所累的特斯拉痛定思痛——決心私有化。
特斯拉走上私有化之路并不令人驚訝,對于一個持續(xù)成長的創(chuàng)業(yè)型公司而言,這樣可以免除其在現(xiàn)金流、利潤等短期問題所帶來的諸多麻煩和煩惱,創(chuàng)造了一個最佳的運營環(huán)境,當前的特斯拉正處于快速增長時期,私有化可以讓特斯拉擺脫華爾街的“監(jiān)視”謀求更大發(fā)展。
馬斯克表示,等未來公司進入一個發(fā)展速度較慢、公眾更容易理解的增長階段,屆時回歸股票市場可能更有意義。馬斯克的意思是,他還會殺個回馬槍。
上市并非一廂情愿而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一味以上市為目的對企業(yè)進行“揠苗助長”式的催長,必定會給企業(yè)的長期發(fā)展留下隱患。
無論是方興未艾的新型產業(yè)還是形態(tài)成熟的老舊行業(yè),對于上市都需要慎之又慎。做企業(yè)是一場馬拉松的長跑,創(chuàng)業(yè)者如果只是為上市“沖刺”,被資本挾持后注定走不長遠。在企業(yè)高速增長階段,更不能被資本市場掐住脖子,快速上市讓VC套現(xiàn)離場,只重視眼前利益而忽視了長遠發(fā)展。上市只是企業(yè)的一個發(fā)展節(jié)點,而非發(fā)展的終點。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無論上市如何,都有人前赴后繼、勇往直前。而特斯拉依然為了私有化在苦苦掙扎。
問一句特斯拉的私有化還有多遠,嗯——大概一個筋斗云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