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艷菊
對于孩子,我們說得最多的莫過于兩個詞:要乖,聽話。可是前幾天看一篇文章,說聽話的孩子長大了會沒出息,做事拘謹。后來想想,也不盡然。我們上一代的孩子,大多小時候是很聽話的,憶起舊事,別說和大人劍拔弩張了,大人們一個威嚴的眼神,我們心里已經(jīng)很緊張了。
頑皮搗蛋的孩子長大了就更容易成功,會有出息嗎?也不盡然吧。這樣的孩子無拘無束,內(nèi)心大膽,做事放得開,然而,卻比謹慎的人容易做出出格的事。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也沒有絕對的事,都是相對的。聽話和頑皮都好,那不過是孩子的成長方式。該聽話的時候聽話,該頑皮的時候頑皮,才是自然地成長。
少兒圖書館中,我陪孩子看繪本故事。我們旁邊坐著兩對母女,一對母女在津津有味地看植物繪本,另一對母女手里拿著《論語》。兩個女孩大概都是四歲多吧。看繪本的女孩和她的媽媽討論著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條件:水,空氣,陽光。另一個女孩則是指著書上的字,讀《論語》。稚嫩的臉上有些許迷茫。她的媽媽看上去有得意和驕傲之色。
擱以往,我一定會非常羨慕那讀《論語》的孩子。在我的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我抱著他看電視,看到四五歲的孩子在舞臺上有模有樣地表演,唱戲,唱歌,跳舞,詩詞問答……我內(nèi)心澎湃,暗暗決定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如此。開始我想往繪畫上引導(dǎo)他,給他買了很多關(guān)于繪畫的書和用具。而他只對玩具汽車感興趣,并把那一盒水彩筆連接起來,組合成好玩兒的玩具。我又給他買了全套的國學(xué)和學(xué)前三百字之類的書。可是每當我要教他的時候,不是心不在焉就是說困了。
有一次,我非常生氣,硬要強迫他學(xué)習(xí)。恰好我的父親在,見我蠻橫地要求孩子,比我還生氣。這個與泥土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人,把我和孩子叫到公園,看那高大的枝葉蔥蘢的楊樹,告誡我說,孩子就像一株植物,決不能拔苗助長,更不能心急,要有耐心,等著他慢慢長大。該什么階段就做什么事。哪個孩子不愛玩兒?玩時開心啊,利于健康,長大了才能像棵大樹抵御風(fēng)雨。
幼兒園門口,我聽到過兩個媽媽的對話。她們一致認為要給孩子多多地報特長班,技不壓身。一個媽媽說,都說現(xiàn)在的孩子壓力大,可是不給孩子壓力能行嗎?有點壓力總好過將來長大了一事無成。另一個媽媽很贊成。我當時聽了也覺得有道理。
后來回去深思,還是覺得與泥土打交道的父親的話更中肯在理。什么才算是成功呢?考上名校?滿腹學(xué)識?大富大貴?這些對于一個人也重要也不重要。真正要緊的是要擁有一個健康的,開朗的,強大的內(nèi)心,隨時可以抵御人世不期而至的風(fēng)雨。一個孩子該如同一株植物一樣,在自由的空氣里,充分吸收陽光雨露,自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