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晶晶
摘要:關于中國水墨畫的含義分為正反兩派,本文通過對兩方具體的比較,表達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水墨畫;材料;技法;評判標準
本文將關于中國水墨畫含義的爭論分為正、反兩方。其中,正方代表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的守護方,他們認為中國畫的筆、墨、宣紙、以及技法等不可舍棄,是中國畫家們歷經(jīng)幾千年總結出來的精華,他們因此也常被稱作“保守派”。而反方,則代表中國現(xiàn)代水墨畫的探索者,他們認為中國傳統(tǒng)的筆墨材料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被舍棄,傳統(tǒng)技法有時在他們的畫面上也不知所蹤。他們通過對技法語言的探索,表達他們個人的思想和情感。他們也常被稱作“革新派”。
一、關于材料之爭
1.關于水墨:正方認為中國水墨畫的首要特征在于運用水墨:反方則認為大可不必狹隘到因為他們沒有依照傳統(tǒng)方式用墨,便將他們排除在水墨畫之外。
2.“關于毛筆”:正方認為關“筆”的運用是認識中國畫的最根本的立腳點,是中國畫最終的識別系統(tǒng)。中國古人講“筆”,實際上包括筆性、筆力、筆姿、筆韻、筆格這樣一個分析和評價體系。事實上古今中外有那么多的畫家不用毛筆畫畫,也根本不知何謂中國人的“筆性”,但并無人去異議他們,因為他們不把自己的畫法強加給中國畫。但如果要把這種個人自由強加給中國畫,就必然引起反抗。反例:劉國松借助各種材料進行樹石“皴法”的拓印,但是其對“皴法”的認識有所偏頗;反方認為有些水墨畫家可能偶爾不用毛筆。他們可能為了探索某些新的技法或效果,有時會使用毛筆以外的其他工具。
3.“關于宣紙”:正方認為使用宣紙也是界定中國畫的標準。墨汁浸入宣紙,一般不同于油畫和丙烯畫的呈現(xiàn)方式。在傳統(tǒng)水墨畫里,筆、墨、宣紙三者的完美結合往往需要長期的實踐和摸索總結才能熟悉掌握。宣紙作為水墨中非常重要的材料而被中國畫畫家長期使用;反方認為其實畫紙并不能定義中國水墨畫,因為藝術家也在用一些不常見的媒介進行實驗創(chuàng)作?,F(xiàn)當代,國畫創(chuàng)作有時也會使用素描紙、麻布、油畫布、絹帛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
二、關于技法之爭
正方:作為中國畫藝術要素甚至是本體的水墨,肯定有一些經(jīng)由民族文化心理反復比較、鑒別、篩選并由若干代品格高尚、修養(yǎng)豐厚、悟性極高、而又聯(lián)系勤奮的大師反復實踐、錘煉,最后沉淀下來的特性。這些特性成為人們對筆墨的藝術要求,畫家只要拿了毛筆,畫中國畫,那他就要受到文化的制約。筆精墨妙,這是中國文化慧根之所系;反方:許多當代水墨家作畫時并沒有運用傳統(tǒng)技巧,那么他們都要被排除在外嗎?
三、評判標準之爭
正方:我們在借鑒西方藝術話語形式的同時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容易以西方的藝術觀念作為評判標準來評判我們的水墨實踐。中國的文化觀、哲學觀引導著中國藝術的發(fā)展,形成了中國藝術從認識論到方法論的一整套創(chuàng)作規(guī)律,中國水墨畫有一套從哲學層面到技法層面的完整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有自身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只是我們常常忽視這個系統(tǒng)的精神動力罷了。例如關于“骨法用筆”這一評判標準;反方: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任何一種文化都免不了被站在多元文化的視角下任人評判。對于中國畫,大部分外國觀眾都認為它沉悶、乏味,既不關心當代的性別和種族問題也不關乎當代藝術體系對媒介、后媒介以及政治的興趣。
而且,這些令國外觀眾難以理解的充滿指涉的作品通常很難得到展出,中國水墨畫由此也變成了被國際藝術界邊緣化了的例子。而相較于傳統(tǒng)水墨畫來說,現(xiàn)代“水墨畫”似乎更容易被多元文化所容易接受一些。
四、兩方共同點
正方結論:筆精墨妙,是中國畫的慧根之所系,如果中國畫不想消亡,這條線就必須守住。中國繪畫向以精神為主旨,而不以小計取生。中國繪畫從古典形態(tài)轉(zhuǎn)變?yōu)楝F(xiàn)代形態(tài)應緊扣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脈搏,在這一認識的基礎上推進表現(xiàn)話語。真正了解傳統(tǒng)的精神,就可以使我們在東西方兩大藝術體系中自由選擇可資借鑒的技法,重建起新的語言圖式;反方結論:但當代中國藝術評論界,有些人持保守姿態(tài),他們力求把中國水墨畫框在經(jīng)典的、合乎歷史的媒介和方式當中,但是這樣做,便會限制中國水墨畫的進一步發(fā)展壯大。縱觀歷史,沒有什么是永恒不變的,中國水墨畫也遠非墨汁、毛筆、宣紙和技巧的綜合運用,它成為了一個涵蓋范圍更廣、更多變的概念。這樣來界定中國水墨畫:它是一門中國當代藝術,具有無與倫比的密度、復雜性及深厚的歷史指涉。這種藝術可以包括墨汁、毛筆和宣紙,但也可以不包括。
五、筆者的觀點
首先,我同意將中國水墨畫的繪畫材料擴大些,畫家基于畫面要求,想要追求一些特殊效果,可以采用新的材料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它也可以使用新的技法,來滿足畫面的需要。但前提是畫家們一定要了解并掌握傳統(tǒng)水墨精華,更重要的是,畫家必須立足于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之上。但是像版畫、攝影、裝置等其他藝術形態(tài)所表現(xiàn)的類似水墨效果的作品,它不屬于水墨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