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夢知
老北京有一類茶館,除了賣茶之外,還請一些女藝人來演唱大鼓,以此招攬茶客,所以稱“大鼓園子”。她們演唱的大鼓有:京韻大鼓、京西大鼓、西河大鼓、樂亭大鼓、奉調(diào)大鼓、梅花大鼓等。老北京的大鼓園子很多,特別在天橋一帶扎堆,先后曾有50余家。最有名的要數(shù)春華園、二友軒、三友軒等。這樣的茶館內(nèi)一般都是八仙桌、大條凳,三面坐人。正前面靠墻是一個小舞臺。臺正面及兩側(cè)是半米高的木欄桿。那臺子就是大鼓藝人演唱大鼓的地方,弦?guī)熢谒髠?cè)坐著伴奏。曾在央視熱播的電視連續(xù)劇《全家?!?,它的開篇就是鼓書女藝人小粉蝶在演唱大鼓書,而臺下八仙桌前坐著的人們正在洽談古建工程生意,那場面就是當(dāng)時大鼓園子的再現(xiàn)。那時期,在臺上靠墻還排著一溜長板凳,那是供女演員們候場時坐的。因?yàn)檫@類茶館不比戲園子,它沒有后臺。演員穿好旗袍,上好妝,面對觀眾按演出順序一溜坐在長凳上候場,行話叫“亮盤兒”。大鼓園子除了演出排好的段子外,茶客也可以隨意點(diǎn)唱。班主手里拿著一個“彩子”(即小手折或折扇),上面寫著女藝人的花名及她演唱的段子,在茶客中來回穿梭,請客人點(diǎn)唱??腿丝梢匀我恻c(diǎn)彩子上的某個演員的某個段子,這叫“吃飛子”。當(dāng)然點(diǎn)客得另外付錢,而且價格不菲。
天橋地區(qū)的大鼓園子里也走出了不少名家,如京韻大鼓的創(chuàng)始人劉寶全先生,有“鼓界大王”之稱,他與“評書大王”雙厚坪、京劇名優(yōu)譚鑫培并譽(yù)為“藝壇三絕”。西河大鼓馬派唱腔的創(chuàng)始人馬連登、馬增芬父女一直在天橋市場獻(xiàn)藝,以演唱長篇書目《薛家將》《呼家將》著稱,天天聽客盈門。奉調(diào)大鼓藝人魏喜奎,13歲即隨父兄在天橋永盛軒演出,她嗓音甜潤,扮相俊秀,以演唱《黛玉焚稿》《寶玉娶親》最佳,年齡雖小,但頗有叫座本領(lǐng)。像魏喜奎、馬增芬等名角兒長盛不衰,一直到前些年還在舞臺和熒屏上演出,深受群眾喜愛。
過去的大鼓藝人除了少數(shù)幾個名角大腕外,一般女子地位低下,那時的戲子屬于“下九流”,唱大鼓的女子被人稱為“大鼓妞”。她們大都是黃花姑娘,最小的有十四五歲便登場的。每天站在那兒賣命的唱,掙不了幾個錢。就盼著有茶客點(diǎn)活,一是有面子,再是更能多掙點(diǎn)錢,因?yàn)橐患胰诉€等著棒子面下鍋呢。其實(shí)真要點(diǎn)了活,經(jīng)過層層剝皮,到手里時也剩不下多少了。比如有個茶客給10塊錢點(diǎn)了姑娘一段唱,結(jié)賬時三七開,柜上先扣三元,交七元給戲班,戲班主又要三七開,扣倆元利剩下的五元給演員和弦?guī)?。這兩人還得三七開,演員拿到手后是三塊五,而弦?guī)熤坏靡粔K五。這三塊五還拿不到家,因?yàn)槟切┬〗忝脗兿蚰愕老玻屇阏埧?,你總得表示一下吧,于是再拿出五毛錢買瓜子,讓大家嗑才算完事。拿到家里后就剩三塊錢了。
如果就是這點(diǎn)可憐的收入湊合過也就罷了,認(rèn)命吧。可是這還做不到,因?yàn)樗齻兊娜松戆踩矝]有保證。比如說這個姑娘長得漂亮唱得也好,才貌雙全,這是福分。要放到現(xiàn)在,那真是前途無量啊??稍谀莻€時代倒麻煩了,一旦被哪個軍閥惡霸、地痞流氓看上了,那可壞了!他開始先點(diǎn)你幾個“粉段子”,逗逗你。你唱不唱?要不唱,茶碗能扔過來。下面的戲也甭想演了,班主也不答應(yīng),只有硬著頭皮唱,強(qiáng)作笑臉地唱。待你唱過幾次,他該硬請你吃飯了,你還得照樣去。下一步就是拉你上床了。你若是不干,他能找人砸了園子,那茶館老板和班主也饒不了你,小姐妹們的飯碗也砸了。萬般無奈,最后只有被迫屈從。到了人家家里后也當(dāng)不上闊太太,人家玩幾天,高興了,收你當(dāng)個小姨太,忍氣吞聲地過吧。要是玩幾天覺得沒勁了,說不定把你賣到窯子(妓院)里去,他沒準(zhǔn)還能賺一筆錢,再找新的去,你可就慘了。也有這樣的姑娘為了不被欺負(fù),往往憑姿色尋找高官顯貴拜干爹,當(dāng)靠山。而那時候這種“ 靠山”是靠不住的,往往適得其反。逃離狼窩,又入虎口,真是紅顏薄命啊!遇上這樣的事情,茶館老板也是敢怒而不敢言,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yàn)樗惨钛?。這就是那個人吃人的舊社會造成的惡果。
20世紀(jì)30年代張恨水先生的代表作《啼笑姻緣》,寫的就是天橋鼓書女藝人沈鳳喜與在京上學(xué)的杭州才子樊家樹在熱戀中,被軍閥霸占后釀成的愛情悲劇。這是當(dāng)時大鼓女子命運(yùn)的典型寫照。后被改編成各種戲劇、拍成電影,前些年還拍成電視連續(xù)劇播出。
在舊社會,大鼓女藝人的命運(yùn)本身就是一個個悲情的故事,它成了作家們創(chuàng)作的生動素材,以寫大鼓藝人為題材的作品、戲劇、電影,不勝枚舉。除上面提到的《啼笑姻緣》《全家?!吠?,老舍先生的話劇《方珍珠》就是通過大鼓女藝人方珍珠和他的養(yǎng)父“破風(fēng)箏”父女的悲慘命運(yùn)和不幸遭遇,揭示出舊社會的黑暗。同時也歌頌了他們解放后翻身做了主人,成了為人民服務(wù)的文藝工作者的翻天覆地巨變。眾多的這一類作品,讓大鼓園子里發(fā)生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編輯·韓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