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開明
【摘要】文學作品中的描寫性語言具有“意義不確定性”與“意義空白”,它們促使讀者發(fā)揮想象力走進作者的心靈。另外,讀者的想象往往遠遠大于作者當初創(chuàng)作的本意,可以說“空白”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從作者、學生、教師三個視角為大家闡述多維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新思維。
【關(guān)鍵詞】多維視角 小學語文教學 作者 學生 教師多維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是一種人文主義、人本主義的回歸,這種新思維使尊重學習者的主體地位的理念得到了有效落實。本文將與大家分享如何從作者、學生、教師三個視角進行小學語文教學。
一、從作者視角解讀,體悟文本情感
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寫作風格對于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甚至影響著讀者是否能正確解讀作品。教材中對作者及寫作背景的簡介是學生了解作者的途徑之一,教師一定要重視起來,通過這些知識點的教授教會學生知人論世,幫助他們快速而準確的理解文本。同時,教師要通過多途徑提高課堂效率,以留足時間為學生們提供作者其他相關(guān)作品,進而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及前人對其作品的評論等,這些都有助于讀者走進作者心靈、深入理解文本、給文本的價值取向準確定位。
如《丑小鴨》一課講的是一只丑小鴨自從生下來就被人看不起,被迫離家出走,最后竟意外地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丑小鴨,而是一只美麗的白天鵝的故事。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人的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的,即使美麗高貴如天鵝,也會有被別人誤會、嘲笑、冷落、拋棄的經(jīng)歷,也難免有孤單困苦的時候。但只要是金子,總是會發(fā)光的。這篇童話事實上可以看作是作者安徒生的自傳,描寫他童年和青年時代所遭受的苦難,他對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通過重重苦難后所得到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如果教師能夠從作者的視角出發(fā),把課文所表達的中心思想與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正確解讀作品,那么就不會出現(xiàn)下面這樣的問題,比如有個學生讀完作品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竟說出了這樣的感受:有個別兒童受了委屈就要離家出走,是非常不應該的。父母的批評也是愛,我們要學會體驗愛。這樣的解讀顯然與文章所表達的主旨不符,教師要加以引導。
二、從學生視角解讀,遵循認知規(guī)律
語文課堂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學方法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如在教授《風箏》時,為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組織課堂討論,讓學生們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老師:課文中有這樣一段小插曲:忽然……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請大家細讀這句話,然后說一說你的感受。
生1:我們可以從“嘣、抖動了一下、極快”這些詞中體會到風箏消失地非??欤按篌@失色”則描繪出孩子們非常吃驚,臉色都變了。
生2:“千呼萬喚”一詞仿佛讓我們聽到了孩子們多次大聲地呼喊:“風箏別走——快回來——”。
……
在選擇教學切入點的時候,我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了一個畫面感比較強的段落,通過讓學生分析詞語的方法,使他們真正地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真正地讀懂了這篇文章。
三、從教師視角解讀,設(shè)計有效方案
教師解讀文本時要從語文教學的角度入手,從分析如何完成知識與能力的目標入手,從怎樣達到過程與方法的目標入手,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如何實現(xiàn)入手,從學生的具體學情入手。教師要通過對文本內(nèi)容的二度開發(fā),找到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切入點,設(shè)計出有效的方案,使學生通過語文課堂積累語言,達到提高他們的語言素養(yǎng)的目的。
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時,我預設(shè)了一個探究性的問題,由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通過合作討論的形式完成語言積累。
老師:同學們,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時,發(fā)現(xiàn):課文先五次用“戰(zhàn)士”來揭示他們,后來四次用“壯士”歌頌他們,作者為什么這么寫呢?請大家相互討論來解決問題。
生1:我認為文章寫班長馬寶玉等五位戰(zhàn)士引誘敵人、掩護群眾,這是作為一名戰(zhàn)斗人員接受的普通的戰(zhàn)斗任務。因此,作者寫作時用的是“戰(zhàn)士”這個詞語。后來因為他們準備撤退時,卻選擇了犧牲自己的道路,這是難能可貴的“壯士”行為。
生2:首先,馬寶玉五人有“壯士”般的思想動機。其次,他們有“壯士”般的行為。如他們同敵人展開了頑強的戰(zhàn)斗,在彈盡無援的情況下,用石頭砸敵人,直至砸毀槍支,高呼口號跳下懸崖,表現(xiàn)出了不愿做敵人俘虜?shù)膲咽啃袨?。因此,作者用“壯士”來歌頌馬寶玉等五人。
從學生們的討論可知,通過對教師預設(shè)問題的探究,他們已經(jīng)感受到了作者對五位壯士的歌頌之情,從而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
總之,為了還原文本豐富的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從多維視角解讀文本,最終目的是找準切入點,有針對性地對小學生展開語文教學,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姜樹華.“獨特的那一個”:文本解讀的基本站位[J].七彩語文,2016,(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