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常臣
要打造“實效課堂”,教師首先要做到理解和消化教材內容,將“三綱”與教材內容通透地聯(lián)系起來。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涉及到的知識點要多思多悟,在備課過程中,注重教材內容的有效整合,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做足功夫,課堂上才能游刃有余、有的放矢。這樣才能有效地實現(xiàn)每一課的教學目標,打造出實效課堂。
將三冊必修教材的內容進行整合,構建高中歷史教學體系。知識整合要避免在同一水平的簡單重復,充分合理地運用課堂教學時間。教師要深入分析每單元、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認真研讀“單元說明”,合理規(guī)劃教學流程。設計教學時,一定要清楚哪些問題要安排在課堂上重點探究、重點解決,哪些問題是本單元的學習目標。然后,分節(jié)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并對教材知識按照需要進行有效整合。
如在準備岳麓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一第四單元第15課《辛亥革命》時,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包括三部分:“第一,清末民主革命風潮的興起,主要介紹辛亥革命的背景和醞釀過程;第二,武昌起義,簡述了辛亥革命的過程; 第三,中華民國的成立,主要講中華民國建立的曲折過程和帝制的終結。要求學生能夠簡述辛亥革命的開始、發(fā)展、高潮和失敗的過程,了解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必修二第11、12課主要講辛亥革命發(fā)生之后,民主思想對當時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課標要求學生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必修三第五單元第22課主要講孫中山為民主革命付出的努力,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學習孫中山為追求民主而斗爭的精神。理清這樣的脈絡后,在設計教學時,力爭將這些知識貫穿成一條完整的線索。只有這樣才能夠稱之為好備課、備好課,在教學中才能做到信心十足,有備無患。
教師要明確每節(jié)課的重難點,在授課時要突出重點,避免面面俱到。教師可以采用以典型問題引領的方式授課,指導學生掌握分析這些問題的思路和切入點、解答此類問題的規(guī)律性方法、作答的路徑步驟等,將這些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研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岳麓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一第3、4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與《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設計歸納為兩條主要線索:皇權與相權的矛盾;中央與地方的矛盾。關于第一條線索,按照朝代順序歸納整合知識,進而得出結論:中國古代中樞權力體系發(fā)展變化的趨勢是相權逐漸被削弱,專制皇權不斷加強,到明清達到高峰。專制皇權不斷加強的本質是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關于第二條線索,自秦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之后,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一直持續(xù)不斷,到宋朝時地方對中央的威脅基本解除。還應該從中認識到,中央集權制度也會因皇權的專制帶來一些問題,而且這一問題隨著皇權專制的加強越來越嚴重。這樣整合教材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授課中可以根據(jù)教材設計如下三個問題:
1.古代中樞權力體系的組成經歷了怎樣的發(fā)展演變?分析演變的特點與影響;概括三省六部制的構成、特點與影響。
(學生根據(jù)教材整理后得出結論:①自秦至南北朝的形成與調整:秦朝的三公九卿制、西漢的中朝與外朝、東漢的尚書臺、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②隋唐三省六部制確立與完善;③宋代相權的削弱與分割:設中書門下為最高行政機構,增設參知政事、三司使、樞密使分割相權;④元朝相權重新加強:設中書省替代三省,為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長官行使相權,位高權重;⑤明朝朱元璋廢除丞相,權分六部。專制皇權達到新的高度;⑥清朝雍正設立軍機處,專制皇權達到頂峰。)
2.仔細閱讀教材,思考下列問題,漢唐時期的地方割據(jù)與集權措施分別有哪些?學生在閱讀中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可分解問題。如下:
(1)劉邦認為秦朝迅速滅亡的重要原因是沒有分封子弟作為王侯來拱衛(wèi)中央,所以陳勝、吳廣農民大起義一爆發(fā),秦王朝就覆滅了,為此他采取了什么政策?統(tǒng)治效果如何?
(2)公元前154年,面對諸侯國尾大不掉的隱患,西漢的有識之士提出了怎樣的建議?結果如何?思考七國之亂出現(xiàn)的原因是什么?
(3)漢武帝時,中央采取了更為有效的措施削弱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該措施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4)結合教材中唐代后期藩鎮(zhèn)割據(jù)的相關內容,分析安史之亂對社會造成了哪些嚴重影響?
(5)亂世中崛起,劇亂中竊權的趙匡胤,深知武將專權和政治腐敗的危害,因此他黃袍加身后,采取了嚴格而特別有效的措施來進一步削奪地方實力,以強化中央集權。那他在加強中央集權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結果如何?
3.合作探究問題:總結概括自秦至清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特點。
(總結概括答案:①以君權為中心,權力高度集中,皇帝一人壟斷全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一切大權,并且通過分權達到加強皇權的目的;②地方絕對服從于中央,沒有任何獨立性;③制度建設具有完備性、周密性和成熟性等特點,從君主到各級官僚,從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連,機構設置相當完備,統(tǒng)治網(wǎng)絡嚴密周全;④人治高于法治,法律條文苛密,卻僅僅只是維護君主專制的工具;⑤以帶有神學色彩的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
經過這樣的整合,第3、4課中的重點問題——皇權與相權、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矛盾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其他問題的線索也非常明晰,更利于學生掌握。
進行隨堂練習也是高效課堂的必要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能夠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習題的選擇上要堅持“三精”(精選、精煉、精講)原則。盡量在當堂課,精選一些典型的習題進行訓練。無論是哪一種教輔資料,都很少有與自己課堂教學完全合適的隨堂練習題,要想選到適合學生學情的練習題,就要在平時注意積累高質量的習題,建立屬于自己的題庫。在備課授課之余,結合《考試說明》中的考點,瀏覽各類教輔資料,精選難易程度適當并且覆蓋知識點的典型習題,予以積累、歸類,以便隨時選取適當?shù)木毩曨}。在此基礎上,對教材內容及相關習題進行二度創(chuàng)造,編制一些具有構建性、啟發(fā)性的高質量習題。
總之,整合歷史教材內容,精細設計教學內容是每名歷史教師都應該注重的環(huán)節(jié),只有在這兩方面下好功夫,歷史課堂才能實現(xiàn)高效率,才能進一步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為指導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見習編輯/李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