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考生
李大釗曾言:青年不可一日無覺醒。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的覺醒,應在對過往思想進行學習的基礎上,而后立足腳下,以自身為模孕育新魂。
由古而今,斯文不滅?!罢銝|學派”創(chuàng)始人黃宗羲高言“君者,天下之大害而已矣”;倡導經世致用的顧炎武力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本昔文,就要以故學為本,學習精神,學會責任,學會擔當,穿越時空與古人晤對,以得“鮮活的意識與理解”。文化是根,是每個人的根,是國家賴以生存的魂。無習前世之思,便無后人之建新學。
在經古典文化思想滋養(yǎng)的現實土地上,立起新時代、精神的高樹?!案稍趯嵦帯⒆咴谇傲?、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難道不是在現實語境下對古學的一種詮釋嗎?新精神伴隨新人類而來,但它離不開對古學的吸收。誠如魯迅所說:“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而研究《抱樸子》的屠呦呦從中獲得靈感,也是一有力證明。但是,古文化要想在新時代成為新思想,離不開今人立足腳下對其加工處理。
因此,這也就要求我們,以自身經歷與理解,對它加上新的注腳。與其還稱之為“昔文”,我更愿名之為“新知”。正如《蘇菲的世界》中說的:“我們不止活在當下,我們也生活在歷史里?!币屓藗兊乃枷?、精神薪火相傳,離不開每個時代的獨特創(chuàng)新,離不開每個人的自覺努力。魯迅先生“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激勵著無數后人拋卻無謂怯懦;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警醒無數人為國而奮斗。以自身鑄就新知,這不僅是當代的財富,也更是后世力量的源泉。
要實現這一切,就離不開人們的行動?;蚵魏迫粫#瑸槲粑膶そ窳x;或身居攘攘紅塵,踐自己的學問與理想,如丹柯所言“你不能用思想移開路上的石頭”,時代的責任,個人的使命,呼喚我們將所思所學付諸實踐。而作為青年,一切都大有可為,我們不能不顧歷史,不能不管現實,不能坐而論道——如尼采所言,“不要把頭埋進天堂之類的沙堆里,而要讓它自由,讓這顆塵世頭顱為塵世創(chuàng)造意義”。我們將古時的精神傳承內化于心,將現實的責任、疾苦牢記于心,通過個人奮斗創(chuàng)造未來,建立新的思想。
書寫故事,創(chuàng)造傳奇,離不開本昔文的堅守、立今知的踏實、鑄新知的魄力。作為青年,我們的責任絕不止在小我,更關乎全局。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而后,我們亦被書寫成史,待后世青年觀讀。
點評
這篇文章與《爭先亦不忘國憂》一樣,作者以獨特的思考闡述對浙江精神的理解。作者的立論從發(fā)揚和繼承浙江精神需要不斷地求“新知”以創(chuàng)新的角度切入,有條不紊地論述浙江精神的源就在于“對過往思想的學習”,文章的重點放在了“為什么產生浙江精神”和“怎樣讓浙江精神與時俱進”上。論述以說理為主,在說理中明觀點、論思想,并在遞進式的論證中不斷地將思考往前推進,整篇文章形成了比較嚴密的邏輯推論,令人信服。文章語言流暢,表達老練,前后勾連,這些都充分地體現了作者所具有的優(yōu)秀的語文素養(yǎng)與寫作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