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騰蛟
【摘 要】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既然要以學生為主體,數學課堂教學就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生成的過程。要讓課堂具備生成性,還要體現出課堂生命本色,就需要讓課堂具有生成性。本文針對高中數學生成性課堂的構建與實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生成性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187-01
引言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好好利用生成資源,活躍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樹立學習信心,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自己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才會找到學習得了樂趣,找到自身的價值,活躍自身的思維,使課堂更具有活力。
一、生成性課堂的主要特點
1.生成性特點。
生成性課堂是課堂教學的基礎,主要以生成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前提展開教學活動。生成性課堂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還豐富了教學的形式,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師生之間和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合作,還能夠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好課堂知識內容。
2.互動性特點。
生成性課堂的互動性特點,不僅體現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可以憑借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知識體系來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而且還能夠促使學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中,不斷去探究,去創(chuàng)造,對教師有所啟發(fā)。生成性課堂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合作與互動,還能夠增強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將整體學生的成績進行提高。
3.注意差異性和拓展性。
生成性課堂與傳統的課堂之間有很大的差異,生成型課堂比較注重的是整個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以及知識的拓展性。每一位教師都有自身獨特的教學方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會產生差異。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更好的把握課本知識,并且擁有自身獨特的見解,就能夠促使知識進行拓展。
二、高中數學生成性課堂的構建和實施
1.構建趣味教學情境,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
教師在數學課堂上的教學主體是學生,因此就應當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受到平等的自由和權利,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理解、獨立思考以及自由表達。針對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多加鼓勵學生,對每一位學生都進行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據每一位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和學習特點,設計出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計劃,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要不斷鼓勵學生對知識進行質疑,不斷的去進行探究分析,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可以對教學計劃進行精心設計,將每一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情況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做到對新舊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夠對知識舉一反三。教師可以構建趣味的教學情境,給學生留有充足的學習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靈活自由。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重新拾回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讓學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識內容。
例如教師在教授“二面角的概念”教學時,就可以提出“空間兩條直線相交是通過什么量來刻畫的?空間直線與某平面相交又是通過什么量來刻畫的?若空間兩平面相交又是怎么來刻畫的?”然后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憶,然后借此啟發(fā)學生,讓學生去主動構建二面角。
2.注重角色轉變,促進生成性教學。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問題的思考過程都是依據自身的學習經驗,才能夠更好的去理解知識。每一位學生在理解過程思維都會有些偏差,在學習中就會就會產生很大的障礙。一些錯誤的學習經驗,就可能導致學生養(yǎng)成錯誤的思維方式,在做題時就會出現錯誤。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就可以通過角色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交流溝通,分享自身的思維方式。這樣不僅能夠養(yǎng)成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合作交流學習習慣,還能夠促使學生在數學知識的探索過程中,解決更多的復雜習題。
例如教師在教授“函數的概念”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對函數的發(fā)展歷史進行了解,然后自己動手收集、整理資料信息的過程中,對函數的概念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在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精心設計的準備工作,在分組時注意學生的合理搭配,選題時盡量不要重復。然后將學生分為4-6人為一個小組,在確定一人為組長,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來確定作業(yè)的題目,最后了解函數概念的發(fā)展以及形成過程。
3.利用學生質疑,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高中數學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聯想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階段的學習過程中,還要讓學生形成獨立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只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身的知識體系進行不斷的質疑和提問,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才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教授“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時,就可以引用國際象棋的故事:“卡克發(fā)明國際象棋之后,國王為了嘉獎他向他許諾全國的金銀珠寶任他挑選,而卡克只提出一個請求,他要小麥。多少呢?在他發(fā)明的國際象棋的64個方格中,第一格放一粒小麥,第二個放兩粒,第三格放三粒等等,最后一格放2的63次方粒小麥?!眹趼牶笳J為這個太容易了。然后他通過計算才發(fā)現,若將這些小麥鋪在地面上,可將整個地球表面鋪上三厘米厚。這個故事的結果就出乎了學生的意料之外,學生就會產生質疑,產生一種強烈的探究欲望,迫切想知道到底采用了什么樣的計算方法。這樣教師就可以將等比數列的求和導入。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采用生成性課堂,可以體現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就可以將新舊知識連接在一起,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馬貴濤.高中數學生成性課堂的構建與實施[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256.DOI:10.16681/j.cnki.wcqe.201622203.
[2]龐令玲.高中數學生成性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
[3]張杰.高中數學生成性課堂的構建與實施[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7,(4):110-111.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52.
[4]顧衛(wèi)清.高中數學生成性課堂的構建策略分析[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16,(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