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芳
我從小喜歡讀書,當我長大后成為一名老師后,我希望學生們的童年能被書香浸潤,于是,與孩子一起閱讀成了我們的日常活動,也因為書,我與孩子們走得更近了。
為了讓學生們讀到更多更好的書,我想到了交換讀書的計劃。從三年級開始,我將每周三定為讀書交流日,讓每一位學生精選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先在小組內(nèi)為其他同學介紹自己所帶來的這本書,然后在組內(nèi)選定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相互交換,以一周為限,每天有計劃地堅持讀交換來的書,讀完后在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獲與感受,小組再選派代表在全班交流。這種交換,即使每個孩子帶一本書,全班80個孩子也有80本書可以供大家閱讀,一下子就提升了孩子們的圖書量。
第一周實施這個計劃時,孩子們非常興奮,書讀得特別認真,也讀得很快,我欣喜自己的計劃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平時,只要看到學生手里有適合的書,我也及時讓他們推薦。我會隨手拍下在教室專注閱讀的孩子,將那一個個動人的瞬間與學生、家長分享;在我們學校周一的校本課程里,我精選了許多經(jīng)典和學生一起閱讀。
這樣堅持下來,很多孩子養(yǎng)成了讀書的好習慣,很多孩子有了大量的閱讀,開始給我推薦好書;有的孩子天天記錄下自己所讀圖書,真正讓讀書成為和吃飯一樣自然的習慣。
我記得有一次思品課說到烽火傳信,愛讀書的小楊立馬給大家講述了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人物一個不差,情節(jié)一字不漏,教室一片驚呼。課間他經(jīng)常找我聊他讀到的好書。我們經(jīng)常從秦皇聊到漢武,從盛唐聊到民國。他有一個筆記本,專門用來記錄歷史大事件。
班里的小涂的讀書量已達到很高水平,書籍的滋養(yǎng)讓他散發(fā)著儒雅之氣。晨會交流好書時,有人說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順口背出了書中著名的那段:“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這段話在班上廣為流傳,很多同學找到他,將這段話抄下,背誦。每次經(jīng)過他的旁邊,總會在他課桌上發(fā)現(xiàn)好書。
小胡有深厚的古典文化素養(yǎng),讀書對她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課間、午后,常見她在書柜邊、課桌上,忘我地閱讀。她的作文,或引經(jīng)據(jù)典,或娓娓道來,那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那詩詞歌賦里的意境常讓我欽佩不已。小小年紀的她甚至還嘗試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
家長們也感受到了孩子的變化,在聯(lián)系冊上,他們深情地給我留言:“我慶幸自己的孩子遇到了一位愛讀書的好老師!”“希望兒子能愛讀書,自己也應該經(jīng)常好好讀一些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個好老師影響的不僅是孩子,還有我這個浮躁的家長,因為你,我的書也越來越多了。”
五年的時間,我和我的學生沐浴在書香里,一起閱讀,共同成長。閱讀使我的知識面更廣,讓我在班級的各種活動組織中更加積極自信。閱讀讓我的學生們知識面更廣,有效地促進了各門學科的學習。
“書不是胭脂,卻會使我們心顏常駐。書不是棍棒,卻會使我們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我們飛翔。書不是萬能的,卻會使我們千變?nèi)f化?!睂τ趯W生來說,讀書不僅是為了試卷上那個耀眼的分數(shù),更是為一生奠基。正如小胡同學在文章中寫道:“書,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書,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書,就是生活?!?/p>
(作者單位:恩施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