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67000)翟奕庶
急性重癥病毒性肺炎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為明確治療小兒急性重癥病毒性肺炎的有效方式,本研究通過分析熱毒寧注射液與利巴韋林聯(lián)合治療小兒急性重癥病毒性肺炎的臨床療效,探討適合臨床治療的有效方案。
1.1 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接收急性重癥病毒性肺炎治療的88例患兒為試驗對象,將其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44例。A組26例男,18例女;年齡1~8(4.2±2.6)歲;病程1~6(3.5±1.3)d;B組28例男,16例女;年齡1~9(4.5±2.5)歲;病程1~7(3.9±1.2)d。兩組患兒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采取常規(guī)治療,包括止咳、化痰、合理飲食、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等。A組采用利巴韋林(河南輔仁懷慶堂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4698)治療,將10~15mg/kg利巴韋林注射液與150ml的5%葡萄糖溶液混合后進行靜脈滴注,分2次給藥,20min/次。B組患兒采用利巴韋林聯(lián)合熱毒寧(國藥準字Z20050217,江蘇康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注射液治療,利巴韋林的用法及用量與A組相同,熱毒寧注射液用量為0.6ml/(kg·d),每天1次,兩組患兒均治療5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發(fā)熱、頭痛、咳嗽)評分、免疫功能指標(CD4+、CD4+/CD8+)變化狀況,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差異。其中,臨床癥狀評分得分越高,表明臨床癥狀越明顯。免疫功能指標CD4+、CD4+/CD8+水平需在患兒治療前后空腹采集5ml靜脈血,使用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分析所有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與計量資料用(n,%)和(±s)表示,組間差異檢驗用x2和t表示,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前的發(fā)熱、咳嗽和頭痛癥狀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B組患兒治療后的上述癥狀評分明顯低于A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前的CD4+、CD4+/CD8+水平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B組治療后的上述免疫功能指標明顯高于A組,組間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2。
附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評分對比(n,±s)
附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評分對比(n,±s)
組別(n=44)咳嗽 發(fā)熱 頭痛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組 1.72±0.22 1.11±0.17 2.33±0.27 1.03±0.11 2.03±0.24 0.58±0.07 B組 1.75±0.21 0.37±0.05 2.35±0.25 0.62±0.06 2.05±0.25 0.32±0.05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附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標對比(n,±s)
附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標對比(n,±s)
組別(n=44)CD4+/% 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組 23.2±3.4 29.4±3.5 1.23±0.20 1.81±0.40 B組 23.3±3.3 38.8±4.2 1.22±0.21 2.53±0.39 P>0.05 <0.05 >0.05 <0.05
本次研究以急性重癥病毒性肺炎患兒為觀察對象,對患兒進行不同的藥物治療,結(jié)果顯示B組患兒治療后的發(fā)熱、咳嗽、頭痛癥狀評分明顯低于A組,但其CD4+、CD4+/CD8+水平明顯高于A組,出現(xiàn)這一結(jié)果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熱毒寧作為中藥制劑,主要成分為青蒿、梔子和金銀花,而青蒿能有效增強機體細胞免疫作用,抑制細菌增殖;梔子能抑制傷寒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糖菌;金銀花中的木犀草素苷和綠原酸可抑制溶血鏈球菌與金黃色葡萄糖菌,提高機體免疫力[1]。另一方面是因利巴韋林能阻礙病毒分裂、增殖,殺滅細菌和病毒,且利巴韋林用藥后的不良反應較少,治療安全有效[2]。
綜上所述,利巴韋林與熱毒寧聯(lián)合用于小兒急性重癥病毒性肺炎治療時,能顯著減輕患兒的臨床癥狀,增強患兒的免疫功能,適合在臨床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