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衛(wèi)紅
摘 要:《紫陽花日記》是日本文學大師渡邊淳一于2007年發(fā)表的新作。作品以妻子不露聲色地用日記記錄丈夫出軌后的心聲,以及丈夫?qū)θ沼浀耐蹈Q為主線,揭示了夫妻雙方在愛情、婚姻、家庭三層關(guān)系中激蕩、苦悶的心路歷程。作品通過這種巧妙的敘事視角,讓讀者看到了現(xiàn)代婚姻的真相:異化的婚姻關(guān)系、孤獨的精神世界、身心的矛盾分離、人性的自私自利,有力地激發(fā)了讀者對婚戀生活進行理性的思考和積極的應對。
關(guān)鍵詞:渡邊淳一 《紫陽花日記》 婚姻 愛情
《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說過一句話:“小說是用密碼寫就的現(xiàn)實?!眱?yōu)秀的小說其實就是破解生活與藝術(shù)間某種隱秘關(guān)聯(lián)的密碼。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每一步,都對愛情婚姻的發(fā)展變化產(chǎn)生了一定的推動力,并從客觀上為這一發(fā)展開辟道路。隨著人類生產(chǎn)能力的發(fā)展、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積淀的增厚,人的道德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等也都復雜化了,尤其集中體現(xiàn)在和每個人息息相關(guān)的愛情婚姻問題上。因此,愛情婚姻問題一直都是文學家探討現(xiàn)實問題的焦點。按照《圣經(jīng)》里的說法:婚姻是人類締結(jié)的一種契約關(guān)系,本來應該相互擁有、相互扶持,無論富?;蛘哓毟F,無論疾病還是健康都彼此相愛、彼此忠誠。男女之間在這種親密關(guān)系中,共同分享趣味、夢想、憧憬,相濡以沫,白頭偕老。由于性別、年齡、教育、性格、經(jīng)歷、環(huán)境等的差異,夫妻間不可能完全相互理解。當個人追求自由幸福與婚姻所需要遵循的道德法律相互沖突時,很多人選擇“戴著面具”維持在他人心目中樹立起來的所謂完美形象。
“家庭”作為現(xiàn)代社會組織的基本單位正在發(fā)生微妙的轉(zhuǎn)變?;橐鲫P(guān)系是一種極其特殊的人生關(guān)系,它處在社會生活的表層,是社會文化、文明的顯示器。一切的變革都始于觀念,正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中的婚姻家庭價值觀主導著婚姻和家庭的變遷。文學是人類活動的寫照,是各時代社會狀況的縮影,同時也是意識形態(tài)的表現(xiàn)。
日本文學大師渡邊淳一的作品大多是剖析與婚姻相關(guān)聯(lián)的愛情、倫理道德、兩性意識等方面問題,對現(xiàn)實起到強烈的警醒作用。其2007年發(fā)表的作品《紫陽花日記》是一場丈夫自以為隱秘的外遇,以妻子用日記記錄丈夫出軌后的心聲為主線。在日本,這是一個典型的人人都羨慕的完美家庭,表面上看丈夫事業(yè)有成,妻子溫柔體貼,一雙兒女健康可愛。實際上,同一屋檐下的妻子每天記日記,丈夫隔三岔五偷看日記,我們看到的是一場夫妻間沒有硝煙的令人心碎的暗戰(zhàn),看到了夫妻生活中真實和謊言之間的反差。作品正是用最真實的“日記”,揭示了夫妻雙方在愛情、婚姻、家庭三層關(guān)系中激蕩、苦悶的心路歷程。
通過作品以妻子命名的“紫陽花日記”,我們看到了夫妻生活的真相。丈夫第一次是偶然看到妻子的日記,發(fā)展到后來卻是抑制不住地“上癮”,每隔三五天就找機會與妻子的“日記”約會,以掌握妻子的真實心理。日記成了丈夫了解志麻子真正心聲的唯一通道。從表面來看,妻子就像傳統(tǒng)的日本家庭婦女一樣,對丈夫絕對服從,每天丈夫回家必定是跪迎跪送……然而,通過日記丈夫發(fā)現(xiàn)妻子對他的婚外情一清二楚,對于出軌的丈夫,衣服和身體都感到“太令人惡心”,對于丈夫的各種借口也是“不管你偽裝得如何巧妙,我都能看穿”,但她就是一語不發(fā)。妻子到底為什么要記這樣的日記呢?也許是將一切證據(jù)都收集齊了,等待時機算賬嗎?隨著妻子對“狐貍精”展開的調(diào)查和面對面的戰(zhàn)斗,夫妻之間的溝壑與矛盾日益激烈。面對妻子憤怒的日記,丈夫開始捫心自問:在妻子和情人之間,自己究竟愛哪一個?誰對自己最重要?小說通過丈夫的心理活動,讓我們看到了愛情和婚姻的矛盾:如果從單純“愛情”的角度來說,愛情非情人莫屬,和情人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感到愛意涌動,就想把她緊緊地抱在懷里;可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自己和妻子已經(jīng)有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妻子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一旦涉及“在兩者之間取其一”的時候,丈夫就不知所措,最好是維持現(xiàn)狀,兩者兼得。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妻子感覺丈夫已經(jīng)承認了和“狐貍精”的關(guān)系,并且已經(jīng)撕破臉不愿離開情人時,妻子覺得在這樣的家庭,照顧丈夫這件事變得毫無意義,于是有朋友建議妻子:趁著這個機會,你也試著搞婚外戀,就會忘掉丈夫移情別戀的事。而當妻子開始和自己中學時的男老師約會后,丈夫居然嚇了一跳,而且丈夫開始客觀地評價妻子:妻子如果與人交往的話,對她抱有好感的男人也許會有很多。于是,丈夫更加頻繁地“偷看”妻子日記,得知妻子開始和別的男人約會時,丈夫的反應是妻子這樣容易上當,這樣輕浮、這樣放肆!然而只是對著日記本“憤怒無處可發(fā)”。不管怎樣,我都必須嚴格監(jiān)視!如果她在我眼前我會立刻大聲叱責,想喊一聲“愚蠢的家伙”,遺憾的是妻子現(xiàn)在出門不在家。事實上,妻子回家后丈夫也不敢聲張。在丈夫的心目中,即使丈夫“偷情”,妻子也不應該以紅杏出墻來對抗,哪怕不高興,做妻子的就不能稍微忍耐一下嗎?終于有一天,丈夫看到妻子在日記里描述自己和曾經(jīng)暗戀的老師一起喝酒、擁抱、親吻,身體像被烙鐵烙過一樣炙熱……然而,丈夫依然是對著日記本空想,如果我在場一定會全力撲上去,可是事到如今竟只能對著日記抓狂,夫妻之間卻始終沒有正面溝通。
《紫陽花日記》以妻子的日記和丈夫偷看日記時的心理活動為主要敘事視角,使讀者看到自然、真實的人性,給讀者以身臨其境般的真實感。在這種敘事視角中,讀者看到了隱秘的現(xiàn)代婚姻生活的真相。作品中雖然“偷窺”的是丈夫,但同樣滿足了讀者的好奇心,造成了一種“窺探隱私”的藝術(shù)想象氛圍和心理閱讀空間。其實,每一個人的“自我認知”都需要真實的參照,從窺視別人的生活中得到自省和反思。別人的內(nèi)心世界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萬千個自己。如果折射的效果與自己想象的一致,那就欣喜若狂;但如果折射的效果和自己想象的背道而馳,我們就會試圖去改變這種折射。夫妻之間也是一樣,性別差異會導致夫妻之間的溝通障礙,作為夫妻之間的雙方都想知道對方眼中真實的自己,但是,這種機會是非常難得的。作品《紫陽花日記》就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閱讀視角。這種巧妙的敘事視角讓我們看到了現(xiàn)代社會婚姻生活的真相。
一、異化的婚姻關(guān)系
在高度物化的社會,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帶來了道德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夫妻之間本應有的忠貞不渝被太多自私自利的欲望所摧毀。一本《紫陽花日記》讓我們窺見了夫妻關(guān)系的不和諧甚至是異化現(xiàn)象:夫妻之間極度缺乏情感和精神的交流,難以互相理解。尤其是涉及“性關(guān)系”的話題,妻子寧愿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日記里記錄丈夫的簡單、粗暴,特別是把做愛等同于生殖等等,而不愿與丈夫進行交流。在傳統(tǒng)的日本社會,“女主內(nèi),男主外”的分工模式使男性成為權(quán)力與財產(chǎn)的掌控者,家庭婦女因喪失了經(jīng)濟所有權(quán),不得不屈從于男人為自己設定的生活范圍和既定的角色,為了維持所謂的“體面”,她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弱小得只有用日記這種方式來證明她們的存在,抑或理解為這是對丈夫不忠行為的無聲抗議。但是,現(xiàn)代社會的女人已經(jīng)覺醒,“丈夫有丈夫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這是她們在痛定思痛之后的感悟,更是她們對時代進行批判的最強音。
從發(fā)現(xiàn)丈夫移情別戀時的焦慮恐懼,到證實“第三者”的面目時的憤怒崩潰,到最后的坦然面對,妻子沒有在丈夫的婚外情中毀滅,而是以自己的青春容顏去證明給自己丈夫看,自己也可以成為他人的至愛。被自己的丈夫厭倦的女人,卻在另一個人那里重拾起往日激情,妻子在整個過程中重新審視并確立了自己作為女人的價值和位置。
在揭示婚姻生活的真相時,一本普通的日記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同一屋檐下的夫妻,面對面的交流溝通似乎僅限于幾個字的簡單問候,而寫日記和偷看日記卻都有千言萬語,這不能不說是對表面平和、實則破裂的夫妻關(guān)系的一種絕妙諷刺。然而即便如此,丈夫在出軌的過程中始終沒有想過“離婚”,而妻子也很清楚自己離婚也是“不劃算”的。
這種夫妻之間日趨冷漠、隔膜,雖形同陌路卻互相利用對方來維持“體面”的“假面夫妻”,在今天的社會中并不少見,如何正確理解婚姻關(guān)系中的人性和人權(quán)問題越來越難,婚姻關(guān)系中的種種異化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在絕望與希望中的苦苦掙扎。
二、孤獨的精神世界
異化和孤獨是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重要主題。孤獨是人的宿命,它基于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在這世界上都是一個旋生旋滅的偶然存在,從無中來,又要回到無中去,任何人任何事都無法改變我們的命運,即便是結(jié)婚有了家庭,這種命運依然不能改變。通常所謂的“七年之癢”,說的就是婚后兩人天天在一起,夫妻雙方日漸熟悉,精神上的吸引日趨平淡,隨著時間的流逝,肉體與精神都讓彼此感到乏味。
更具體地說,男女雙方本以為只有結(jié)了婚就可以自由、盡情地享受男女之情,但是,如此的安心感正是封殺欲望的罪魁禍首,而且婚前的夢想與期待隨著婚姻的長久逐漸消失了。不僅如此,婚前感覺在一起是件幸福的事,可是婚后兩個人早晚同在一個屋檐下,的確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不協(xié)調(diào)的音符?;橐鍪亲尦砷L經(jīng)歷、教養(yǎng)、價值觀都不盡相同的兩個人相守到老,從自己的立場來看對方自然有很多不滿,一本《紫陽花日記》讓我們看到了夫妻之間的種種不滿,然而妻子對丈夫沒有說出一個不滿的字,丈夫也是早就開始了“身心分離”,大家心照不宣地忍受著婚姻生活的無聊和無趣。
同樣的,當丈夫看到日記時的反應也是“恐怖”,日記讓他看到了自己壓根就沒想到的事情, “這都寫得什么呀”?丈夫禁不住要大罵一頓,可這是日記,又能有什么辦法?是自己偷看了人家的日記。尤其讓人不解的是當丈夫發(fā)現(xiàn)自己的妻子被所謂心愛的男人引領著一步一步走向深不見底的色情地獄,已經(jīng)是“鬼迷心竅,紅杏出墻”,偷看日記時丈夫感到焦躁不安,看完了也不敢和妻子攤牌,只好無奈地下定決心,再也不去看那本日記!但是過了幾天,又忍不住繼續(xù)找機會偷看。
小說以婚姻作為主題,講述了現(xiàn)代人追求完美婚姻的失敗,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不可求。小說主旨是對現(xiàn)代婚姻的批判,而這種批判實際上正是為了揭露人與人之間冷漠的關(guān)系。由此我們看到,不和諧的婚姻家庭并不能解決人生在世“孤獨”的難題,反而加劇了這種孤獨感。正如詩人所云“唯有孤獨,恒常如新”。每個人都要孤獨地面對自己的生老病死和情感世界,表面上可能被縫補、被掩飾,但本質(zhì)很難改變。正如著名翻譯家林少華所說:“人,人生,在本質(zhì)上是孤獨的、無奈的……與其勉強通過與人交往來消滅孤獨,化解無奈,莫如退回來把玩孤獨、把玩無奈?!?/p>
三、身心的矛盾分離
楊義的《中國敘事學》認為,敘事視角是一部作品或者一個文本看待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視角指敘述者或人物與敘事文中的事件相對應的位置或狀態(tài),或者說,敘述者或人物是從什么角度觀察故事的。視角在敘述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觀察的角度不同,同一事件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jié)構(gòu),甚至將會關(guān)系到文本所描述的故事的性質(zhì)。
“人物的思想再沒有比用人物自己的聲音表達出來更自然的了,再沒有比自然帶來的真實更能吸引人心的了。而且人性本來就是具體的、自由的,應當有獨立的釋放空間?!比沼浀奶攸c是面向自己進行寫作,它是一種最純粹、最隱秘的私人敘述,其本意不僅無心傳世,而且擔心別人窺探。正因為日記只是面對自己的靈魂說話,所以能無所顧忌,暢所欲言,原原本本地寫出事情的真相并表達真實的情感。日記是個體精神的對話,是一己心靈的訴說,正因此,所寫的內(nèi)容都是真心話,沒有絲毫虛假的成分。
作為傳統(tǒng)的日本女人,一旦結(jié)了婚,就要恪守賢妻良母的本分,照顧丈夫、教育子女都是她們應該擔起的責任。但是作為妻子面對出軌的丈夫,漸漸發(fā)現(xiàn)全身心投入家庭的意義沒那么重要了。雖然在家料理家務,可心思卻在等著和自己的老師約會,收到郵件里“等著你”這句話,一樣如少女般熱血沸騰,雖然已是中年婦女,還是想體驗與男性單獨在一起時的那種緊張感?;楹笤?jīng)以為和丈夫以外的男性去吃飯都是無法想象的事,現(xiàn)在居然成了事實,一想到這件事就會興奮起來,整天想著什么樣的打扮好看,而且做什么事都會想起“先生”,會凝視著“先生”送的禮物而心情蕩漾。于是,看到丈夫收到別的女人的禮物也不像以前那樣憤怒和嫉妒了。
不僅如此,自從妻子和那位“先生”約會之后,在身體上對于丈夫的排斥更達到了極點。一次妻子病了,在無法拒絕作為醫(yī)生的丈夫觸摸的情況下,“當丈夫那帶有體溫的手觸摸到我腹部的一瞬間,我渾身像觸了電,一陣顫抖,一陣厭惡感傳遍了全身。同樣是擁抱,丈夫的擁抱令人惡心,而另一個的擁抱則讓身體像烈火一樣燃燒起來”。
正是由于日記的私人性和隱秘性特點,易于揭示人物最隱秘的內(nèi)心世界和深層情感以及真實的需要。借助妻子的日記,我們看到了夫妻生活中妻子對于丈夫和家庭生活的情緒流動、心理變化和情感軌跡。這種真實的敘述讓我們看到了夫妻雙方身心分離的矛盾和窘境。
四、人性的自私自利
按理說,家庭是每個人心靈的歸宿,是人們身心遮風避雨的港灣,每個人應該珍愛、呵護自己的家。然而“家”的失落是目前人類所遇到的一大難題,現(xiàn)代人總是抗拒家庭,甚至不愿回“家”。本來作為婚姻生活中的個人,遇到矛盾沖突都需要犧牲一點,退讓一點,作為家庭成員分擔應盡的責任義務,但是,現(xiàn)代社會的家庭作為一種“歸宿”的存在,遠比想象的隨便得多,甚至充滿自私和任性。
《紫陽花日記》中的妻子曾經(jīng)對介入自己家庭的第三者深惡痛絕,可是當自己成了中學老師“先生”家的第三者時卻換了副模樣:對于“先生”的夫人來說,我能成為她嫉妒的對象嗎?因為到現(xiàn)在為止,我只曾站在嫉妒別人的立場,這種心情新鮮而恐懼。看到“先生”的郵件,感到無比的甜蜜。對于接下來“共度一個美好的夜晚”的約定又開始考慮要“好好打扮”,去百貨公司看的全是新款服裝和化妝品,充滿了強烈的化妝打扮的欲望。在家里也是經(jīng)常照鏡子,經(jīng)常稱體重。由于心情十分快樂,把家里客廳的窗簾都換了,甚至連平時不太打掃的陽臺也徹底打掃了一番。整天期待著“先生”的消息,只要聽到“先生”的聲音,渾身就會像被點著了一樣迅速燃燒起來。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被人說成愚蠢、發(fā)瘋,卻如同中了“先生”的魔法一樣,整天如春潮涌動,如麗水相逐。
我們?nèi)绾文軌蛳胂蟮贸?,這就是前些日子沖進丈夫的情人那里,曾經(jīng)聲色俱厲、義正詞嚴地指責“第三者”:你的所作所為,為社會之不容、為千夫所指……這是同一個人嗎?同樣的事,評價別人和評價自己標準竟然完全不同。
同樣在《紫陽花日記》里,我們看到對于“出軌”這件事,丈夫?qū)ψ约汉推拮拥脑u價也有著完全不同的衡量標準。在日本,男人總以為獲得了家庭經(jīng)濟、社會地位上的成功后,便自動取得了“道德上的豁免權(quán)”。丈夫認為自己偶然間與其他女人調(diào)情,做點偷雞摸狗的事情,妻子是不應該以紅杏出墻來對抗的,哪怕不高興,做妻子的就不能忍耐一下嗎?自己可是在拼命工作,如果與丈夫一樣妻子也紅杏出墻,整個家庭就會崩潰,妻子在為人妻的同時,又是孩子的母親。母親就應該在家里,守護好家庭。
精神分析學認為,人的本能中有二重性:一是以原始的姿態(tài),以沖動的傾向或攻擊的傾向出現(xiàn),所以需要社會的規(guī)范和道德來加以約束和管制;另一個是對潛意識的壓抑,或?qū)_動的禁止,這一般是通過超自我的檢閱傾向使之走向社會化。倫理與愛幾乎是不能共存的,在渡邊筆下愛、欲、情無關(guān)乎社會倫理,只是一種人類本性、本心的自然流露。
婚姻中的每個人都應該對人性自私、利己的弱點進行反思,對個人需求與倫理道德之間的沖突進行權(quán)衡。渡邊的作品正是具有這樣的高度,他揭示了現(xiàn)代婚姻的真相,人類生存的需求及意義這樣一些帶有普遍抽象的哲理。這種真實情感抽象而出的哲學價值觀點,形成了作品深層的思想價值,從而使作者的審美情感有了哲學深度,大大拓寬了作品的容量和主人公形象的審美意義。
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學也是一種凝視,作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是在對人們的生存處境進行凝視。作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刻也是他凝視一切的時刻,擁有審視人性的絕對權(quán)力和絕對優(yōu)勢,作家創(chuàng)作之時處于一種高度集中和高度俯視的狀態(tài),而這種狀態(tài)也正是??滤恢毕蛲妥非蟮恼归_思想自由的理想場域,從而進入那種或明或暗、或有或無的無限自由之中。由此,按照福柯的說法,作家在進行漫無邊際的文學想象之時,與其說是用眼睛在觀看,不如說是用心靈在凝視。其實,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真正的哲學命題第一是生死,第二是孤獨,第三便是婚姻。婚姻原本是兩個孤獨的人在蒼茫宇宙中為自己選擇一個獨特而持久的位置,但是作為婚姻存在的基石比如愛情、性、繁衍、家務、柴米油鹽、責任義務等等都讓人感到疲弱無力,婚姻的最大困惑還在于,本來是個體的獨立生命,通過婚姻必須對另一個體生命負責、忠誠,而且是無期徒刑,這讓現(xiàn)代社會追求個性獨立自由的人感到壓力山大。
愛情與婚姻是人類歷史上永遠無解的難題。不管世事滄桑、風云變幻,誰都找不到一套固定的模式去為愛情和婚姻“上保險”。正如生命對每個人都提出了不同的問題,他必須通過自己對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問一樣,每個人的婚姻境遇都是沒有可比性的。費爾巴哈在更普遍的意義上提出,要想獲得愛就必須先去愛人,愛是相互的,不能坐享其成,應以愛易愛。如何為婚姻配備“動力裝置”來應對各種危機和誘惑,如何實現(xiàn)婚姻所許諾的確定性和意義性,都需要通過對自己的婚姻問題進行自己的理解和回答。我們只能努力追求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去求得愛情與婚姻的協(xié)調(diào)。
縱觀《紫陽花日記》,我們看到了婚姻生活的真相,這種敘事視角的好處是能夠留給讀者無限的反省空間,有力地激發(fā)讀者對婚戀生活進行理性的思考和積極的應對。
參考文獻:
[1] 渡邊淳一.紫陽花日記[M].王智新譯.上海:文匯出版社,2008.
[2]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M].林少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3] 張文池.渡邊淳一小說無常思想的“孤獨”救贖[J].三門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5(15).
[4] 井瑩.渡邊淳一小說藝術(shù)淺析[J].安徽文學,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