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宸旭
大學畢業(yè),年輕人最關心的是“到哪里去”。
2015年,我同時考上了省直事業(yè)單位、省垂管部門和選調生。正在抉擇之際,父母勸我:人家的孩子千方百計擠進北上廣,你起碼也要留武漢吧。同學開導我:你是個城里娃,鄉(xiāng)鎮(zhèn)的苦你受不了。他們有自己的說法,我卻有我的想法:公務員隊伍和能力是一個金字塔,誰的基礎厚實,誰就行得穩(wěn)當,立得堅固。但凡有成就的人,無一不是從基層做起,從艱苦的地方磨煉起。于是,我堅決放棄了省城,選擇了選調生之路。
身在基層,年輕人最焦躁的是:“走”還是“留”?
近5年,在鐘祥的選調生,有的已經考走了,有的想辦法調走了;和我一起考來的同伴,也有的已經考走,還有些在潛心備考。
我理解同伴們對考試的期盼和迎考備考的艱辛,但我更懂得,只有基層“大考”過了關,才算夯實了人生路上成長的基石。所以,我把搜羅考試信息的時間花在了惡補三農知識上,把晝夜復習備考的功夫用在了走村串戶了解民情上,把對更高平臺的期許落在了做好每一份具體工作上。這讓我從一個不識莊稼的城里娃變成了初懂“三農”的門生,從一個只會啃書本的學生變成了學做結合的參謀,從一個父母師長心中的乖乖娃變成了擔責擔事的助手。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腳上沾滿泥土,才干才會增長。
在抗擊特大自然災害中,我初步懂得了農業(yè)。2016年的特大暴雨,使大量莊稼不是絕收,就是嚴重減產。我聯系的德鮮蔬菜合作社直接損失達30多萬元。心痛之時,我拿起鐵鍬參與排澇除漬,一干就是3天;馬不停蹄聯系救災種子種苗,催促搶種補種204畝;協(xié)助鎮(zhèn)領導向上爭取救災資金10萬元。小小的寬慰,讓我深切感受到了機關干部幫助農戶擺脫現實困境、發(fā)展現代農業(yè)是多么迫切!
在建設美麗鄉(xiāng)村實踐中,我著實愛上了農村。我所駐的胡港村原是一個整治村,村班子為年年整治年年臟而苦惱不已。結合村情,我提出一手抓環(huán)境整治“分片包干、一包到底”,一手抓設施進村、綠化進莊、文化進園,獲得支持。全村硬化公路2公里,栽植苗圃1萬余株,打造綠化帶5條、4.8公里,并培育了以“樂和”為主題的特色文化,一步邁入示范村行列。如今,悠悠小河、長長綠色,到處散發(fā)著胡港的鄉(xiāng)韻、鄉(xiāng)愁,村里人留戀不想走,城里人來了還想來。
在精準扶貧有效脫貧中,我真心愛上了農民。村民張啟海一家2口,因為缺技術、缺門路,一年到頭入不敷出。為致富,他曾經兩次創(chuàng)業(yè)未能成功,還留下來不少債務,如今又準備出國打工。作為扶貧包聯責任人,我?guī)退抑薪椤⑴苁掷m(xù)、辦貸款,前前后后忙活了2個月。心血沒有白費。一年后,他家不僅還清了債務,還存款10萬元。我高興極了。從張啟海身上,我看到了中國農民質樸、勤勞、不甘落后的秉性,助其脫貧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回過頭來,我最滿足的是選對了路。如果人生有第二次選擇,我依然會毫不猶豫選擇基層。我將時刻牢記,作一名值得回憶青春的青年。
(作者單位:鐘祥市文集鎮(zhèn)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