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瀟蓉
【摘要】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的教是以學生的學為指導、為目的;學生的學以教師的指導為引導、為關鍵。在教學中教與學相生相長,教師和學生為一個共同體。因此有效的師生互動合作成為教學成功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方面。而大部分英語教師只注重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卻忽略了互動的有效性。
【關鍵詞】真交流 真問題 真傾聽
“交流”“互動”是教學過程表現(xiàn)的基本形式。研究表明:人們掌握語言主要是通過互動和交流。因此,互動是英語課堂教學最根本、最重要的形式,英語課堂教學能否為學生提供大量互動的機會就成為掌握英語語言的關鍵。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學,不僅要求教師采用生動的教學方式,還要求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之中。在教師的指導與啟發(fā)下,能積極地、主動地、全方位地參與學習過程,積極地發(fā)現(xiàn)、探索并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和口語技能。而在我們?nèi)粘Un堂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
【片段一】
筆者在教三年級時,有一節(jié)課的Free talk 環(huán)節(jié):
師:How are you?
生1:Fine, thank you.
師:What about you?
生2:Fine, thank you.And you?(學生啞著嗓子回答道)
師:I think you are not so good.Im sorry.
…
為何學生明明身體不舒服還依舊回答老師Fine, thank you.筆者認為,得到這樣的回答是因為之前剛學習了這組句型,并且最近在課上練習的也比較多,學生這樣回答已然成了習慣,并沒有真正的在和老師就“How are you?”進行交流。而在以后學習句型Do you like...? Yes, I do.課堂練習時,筆者問到 “Do you like apples?”很多學生都搶著回答 “Yes, I do.”那么真的有這么多的學生喜歡吃蘋果嗎?在學習了否定回答之后,筆者所提的問題,得到的答案也幾乎都變成No, I dont.筆者不禁在想,這節(jié)課中師生的互動真的是用心交流了嗎?是學生的回答沒用心,還是筆者的提問沒用心呢?
【反思一】師生互動是否在進行真正的交流
1.真正的交流需要有能啟發(fā)學生思維的問題
互動環(huán)節(jié)的問題不是以操練新句型為目的,教師設計互動問題時應該要考慮怎樣把課本中的語言點自然滲透到交流活動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和運用語言,從而擺脫枯燥的機械性重復訓練。
在上一片段中,教師可以先談談自身的情況,例如,Im fine today,how are you? 在學習Do you like...? 時教師可以先介紹自己喜歡什么,然后分別提問不同的學生,討論的話題也可以拓展,不要僅限于水果類,可以是學生感興趣的任何物體,如卡通形象等。個性化的問題應避免集體問集體答,集體問答容易造成學生不加思考,隨大流,這樣就失去了Free talk環(huán)節(jié)的交流意義。
2.真正的交流是師生情感互動的過程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過程,師生之間情感思想交流是促進師生互動的必要條件。片段中的生病學生在回答了Fine,thank you.之后,教師觀察到學生并不fine,可以繼續(xù)追問Whats wrong with you? Do you have a cold?由此展開交流。這樣一來,互動教學過程就由單向“灌輸”轉為雙向的“對話”和“互動”。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有真誠的反應和評價,要善于抓住意外生成精彩,根據(jù)學生反映決定下面做什么。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適時有效的追問能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片段二】
師:Wheres the book?(老師指著講臺上的書提問)
生1:Its on the desk.
師:Good!Wheres the pen?(老師指著第一排某學生的筆提問)
生2:Its in the pencil case.
師:OK!Look at the picture,wheres the bird?(老師指著圖中樹上的小鳥提問)
生3:Its in the tree.
師:Wheres the bird?(老師指著另一幅圖中桌子下面的小鳥提問)
生4:Its under the desk.
師:OK. Now please work in pairs. Use your
stationaries to ask and answer in pairs.(讓學生用自己手邊的文具進行位置的問答操練)
…
這是一位年輕教師在譯林新版小學英語教材三年級下冊Unit 4 Wheres the bird?中的課堂教學片段,那么課堂上這樣的提問到底是為了純粹的練習句型還是情感上的互動?
【反思二】互動問題是真問題還是明知故問
1.設計有效的互動問題
課堂有效提問是指引發(fā)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心智活動并做回答反應的信號刺激,是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有效途徑。課堂提問是讓學生加深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而不是教師為了“教學任務的完成”而進行的,更不是英語課堂教學的裝飾。上述片段中關于名字的交流,其實是無效的,不需要在每節(jié)課前詢問學生的姓名,即使是新教班級,講臺上一般也有座位表,教師可以看見,不需要再詢問。那么是不是學了這個句型就不能與學生對話呢,也不完全是這樣,學生可以用采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操練,如聽聲音猜名字:
生1:Hi?。ú碌耐瑢W站到講臺前,背對大家)
生2:Are you...?(這位學生站到講臺前,背對大家猜剛才和他打招呼的是誰)
生1:Yes.
生3:Hi!
生2:Are you...?
生3:No.
生2:Whats your name?
生3:Im...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是將他們引入英語學習之門的第一步了。課堂提問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個游戲避免了明知故問式的提問,用學生喜愛的游戲形式達到互動交流的目的。
2.創(chuàng)設較為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
語言的習得來自生活,應用于生活,所以較為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是學生學習、模仿語言的客觀條件。只有在一定語言環(huán)境中提問,學生的思路才會明確。上述片段中,教師在教授Wheres the...?的句型時,指著某物詢問位置,屬于明知故問,應選擇學生看不見的物品詢問位置,如教師可以提前把東西收起來,然后請學生幫忙尋找,讓學生猜猜它的位置;看圖回答時,可以遮住部分畫面,不要完全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回答;兩人一組練習時,可以讓同桌先閉眼,自己把東西收起來,然后讓同桌猜一猜,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加濃厚。
【片段三】
師: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National Day holiday?
生1:Im going to see a film.
師:Really? What about you?
生2:Im going to go to the park.
師:Oh,thats good.What about you?
生3: Im going to stay at home.
師:Oh,I see.
…
【反思三】互動環(huán)節(jié)教師是否真的在傾聽學生的發(fā)言
1.在認真傾聽中善于發(fā)現(xiàn)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過多關注教學步驟,無暇消化學生的回答,或者沒有與學生達到最好的溝通,給予學生的評價太少。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不加辨析,盲目鼓勵,看似是對學生發(fā)言的尊重,實則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
上述片段中,當有一位學生回答:“Im going to stay at home.”時,教師的回應僅僅是I see.她可曾想到學生的回答不同尋常,是否可以追問:“Why?”教師對于學生不同的回答沒有引起注意,也沒有追問“Why?”真的很可惜。
2.教師必須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學生說完和犯錯
課堂上只有經(jīng)常性啟發(f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說的時間。上述片段中,如果教師追問下去,勢必會耽誤一些課堂時間,但交流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感知、觀察、分析、思考問題,不能代替學生感受、理解事物。教師只是學生的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
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師生互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增進學生言語體驗的機會,增強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師要創(chuàng)設生動真實的互動情景,恰當提問,提高言語互動的交際性;對學生的回答給出用心的回應,增加互動的深度。我們更要關注師生互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做出反應,促進有效的互動交流。
【參考文獻】
[1]程俊.對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3(2).
[2]鄧濤.讓學生愛上課堂:名師高效課堂的引導藝術[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