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詞通過有節(jié)奏和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fā)情感。很多成語就出自詩詞,例如白云蒼狗。如果大家在日常交流中喜歡使用這些自帶詩意的成語,一定讓人羨慕又嫉妒。
白云蒼狗:浮云像白衣裳,頃刻又變得像黑色的狗。比喻事物變化不定。也作“白衣蒼狗”。
這一成語出自唐代杜甫的 《可嘆》:“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p>
這首詩是杜甫為另一位詩人王季友寫的。王季友好學、家貧,但人窮志不窮,作風很正派??墒撬拮酉訔壦?,最終棄他而去。有些人不了解內(nèi)情,議論紛紛,把王季友丑化了。杜甫的這首《可嘆》就是針對那些不公正的議論而發(fā)的。詩一開頭,作者就感慨:天上的浮云分明像件潔白干凈的衣服,不一會兒卻變成了一只青灰色的狗。從古到今都是這樣,人生道路上形形色色的事兒哪樣沒有呢!杜甫不嘆王季友好夫沒好妻,也不嘆他好人沒好運,嘆的是,這樣一個作風正派的人居然被大眾說得那樣低劣,可嘆!
由于杜甫的這首詩,后人就借 “白衣蒼狗”來慨嘆世態(tài)的變遷迅速及出人意料。但一般都說作“白云蒼狗”。
藏在詩句里的成語
物換星移
釋義:景物改變,星辰移動。指時序世事變遷,也作“星移物換”。
出處:王勃 《滕王閣序》:“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p>
萬紫千紅
釋義:形容百花盛開,絢麗多彩的景象。也常用來形容事物豐富多彩或繁榮昌盛。
出處:朱熹 《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晨鐘暮鼓
釋義:佛寺清晨撞鐘,傍晚擊鼓,用以報時。比喻可以使人警覺的言語。也作“暮鼓晨鐘”。
出處:歐陽修 《廬山高歌》:“但見丹霞翠壁遠近映樓閣,晨鐘暮鼓杳靄羅幡幢?!?/p>
暗香疏影
釋義:形容梅花的姿容和芳香。
出處:林逋 《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白云蒼狗→狗( )跳墻→
墻倒眾( )→推三( )四→
四面( )歌→歌功( )德→
德( )兼?zhèn)洹鷤洌?)艱苦→
苦口( )藥→藥到( )除→
除( )安良→良師( )友→
友( )子雨→雨( )云散→
散( )游勇→勇往( )前→
前事不( ),后事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