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云南錫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云南 個舊 661000;2.湖南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沙 410082)
車頂絕緣子的污閃通常發(fā)生在毛毛雨、霧、露、雪等濕度較高的氣候環(huán)境下,這是由于在這一類高濕度的氣候環(huán)境下,染污的車頂絕緣子的表面易形成連續(xù)的導電水膜,使絕緣子的絕緣性能極度下降[1-4]。針對這一情況,有學者提出利用半導體涂料對絕緣子的表面進行涂覆,在絕緣子表面形成一層電熱涂層,當有水滴落到絕緣子表面時,利用半導體涂層的電熱效應將水滴蒸干,阻止絕緣子表面連續(xù)水膜的形成,從而防止絕緣子污閃的發(fā)生[5]。
目前,國內(nèi)在車頂絕緣子表面涂覆半導體涂料的方式通常采用整體涂覆的方法。實踐經(jīng)驗表明,該方法對提高車頂絕緣子的防污閃能力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泄漏電流較大,使得車頂絕緣子在晴天也存在較大的泄漏損耗,導致電能的過度損耗[6-7]。因此,相關研究者提出利用“開關效應”來改善絕緣子的防污閃能力,即只在絕緣子的部分區(qū)域涂覆半導體涂層,而沒有涂層的區(qū)域稱為“空白帶”,利用降落到“空白帶”上的水滴與涂層形成導電回路產(chǎn)生焦耳熱將水滴蒸干,從而減小晴天時絕緣子表面的泄漏損耗[8-9]。
筆者利用MAXWELL電場有限元分析軟件計算了不同涂覆位置以及不同電學特性的涂層對車頂絕緣子電場分布特性的影響,從而研究分析半導體涂層的涂覆方法及涂層材料的選擇對車頂絕緣子電場分布特性的影響規(guī)律。
以某型號車頂絕緣子(如圖1)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研究半導體涂層的涂覆位置以及涂層的電性能參數(shù)值大小對絕緣子電場分布特性的影響。車頂絕緣子為等徑傘結構,9層傘裙,爬電距離為1 280 mm。
利用AUTO CAD軟件建立分析對象的2D幾何
模型,模型包括空氣、瓷體、上下金屬附件和半導體涂層5個部分。將其保存為SAT文件,供MAXWELL軟件調(diào)用分析[10-11]。
圖1 某型號九層等徑傘車頂絕緣子示意圖Fig.1 A model of nine-layer equal-diameter umbrella roof insulator schematic diagram
模擬中,絕緣子周圍的空氣壓強取標準大氣壓值,絕緣子上端邊緣電位取其正常工作電壓25 kV,連接機車的下端邊緣電位取為0 V。將絕緣子外圍的空氣區(qū)域當成無限大區(qū)域介質(zhì)來考慮,并將其外邊界設定為Balloon邊界來引入遠場單元,從而實現(xiàn)無限大區(qū)域的模擬[12-13]。
本文針對某種常用的半導體涂層材料,研究比較了三種涂覆位置類型(即上端涂覆、下端涂覆和兩端涂覆)的車頂絕緣子與未涂覆半導體涂層的車頂絕緣子的電場分布特性,半導體涂層涂覆位置如圖2所示。車頂絕緣子各部分的材料屬性如表1所示。
圖2 半導體涂層涂覆位置示意圖Fig.2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coating of semiconductor coatings
材料空氣瓷金屬附件半導體涂層εr1.000586181κ/S·m-110-1210-122×1062×10-8
未涂覆半導體涂層的車頂絕緣子及三種涂覆位置類型車頂絕緣子的沿面電場分布情況如圖3-圖6所示,四種絕緣子高壓端和低壓端最大沿面電場值如表2所示。
圖3 未涂覆半導體涂層車頂絕緣子的沿面電場分布曲線Fig.3 The curve-surface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curve for the roof insulator of uncoated semiconductor coating
圖4 上端涂覆半導體涂層車頂絕緣子的沿面電場分布曲線Fig.4 The curve-surface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curve for the roof insulator of top coated with a semiconductor coating
圖5 下端涂覆半導體涂層車頂絕緣子的沿面電場 分布曲線Fig.5 The curve-surface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curve for the roof insulator of end coated with a semiconductor coating
圖6 兩端涂覆半導體涂層車頂絕緣子的沿面電場 分布曲線Fig.6 The curve-surface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curve for the roof insulator of both ends coated with a semiconductor coating
比較三種涂覆位置類型車頂絕緣子的沿面電場分布曲線與未涂覆半導體涂層車頂絕緣子的沿面電場分布曲線發(fā)現(xiàn),半導體涂層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均化車頂絕緣子的沿面電場。將三種涂覆半導體涂層車頂絕緣子與未涂覆半導體涂層車頂絕緣子的高壓端最大沿面電場進行比較,上端涂覆半導體涂層的絕緣子比未涂覆的絕緣子減小了27.4%,下端涂覆半導體涂層的絕緣子比未涂覆的絕緣子提高了14.2%,而兩端涂覆半導體涂層的絕緣子比未涂覆的絕緣子減小了34.7%。比較三種涂覆半導體涂層車頂絕緣子與未涂覆半導體涂層車頂絕緣子的低壓端最大沿面電場值,上端涂覆半導體涂層的絕緣子比未涂覆的絕緣子提高了5.6%,下端涂覆半導體涂層的絕緣子比未涂覆的絕緣子減小了42.2%,而兩端涂覆半導體涂層的絕緣子比未涂覆的絕緣子減小了41.6%。可以發(fā)現(xiàn),一端涂覆半導體涂層的車頂絕緣子,其涂層端的沿面電場得到較好的均化,但未涂覆端的最大沿面電場會出現(xiàn)少量的增大。因此,認為兩端涂覆半導體涂層的車頂絕緣子最有利于均化絕緣子的沿面電場,提高車頂絕緣子的抗污閃能力。
將部分涂覆半導體涂層的絕緣子的電場分布特征與整體涂覆半導體涂層的絕緣子電場分布特征(見圖7)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整體涂覆的絕緣子在均化絕緣子電場分布方面并沒有明顯優(yōu)勢,兩者高低壓端的最大電場值均比較接近。
圖7 整體涂覆半導體涂層車頂絕緣子的沿面 電場分布曲線Fig.7 The curve-surface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curve for the roof insulator of overall coated with a semiconductor coating
這是由于半導體涂層的涂覆主要對均化電場分布嚴重不均的高低壓端附近的電場效果較好,因此整體涂覆方式中處于電場分布相對均勻的絕緣子中段的半導體涂層在降低絕緣子高低壓端電場方面并不能發(fā)揮太大的作用。
以沿面電場分布最優(yōu)的兩端涂覆半導體涂層的車頂絕緣子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不同電導率和不同相對介電常數(shù)的涂層對絕緣子電場分布特性的影響。根據(jù)半導體涂層的定義及其特點,將電導率的范圍選定為10-8S/m~1 S/m,相對介電常數(shù)選定為1~130。同時,將其與絕緣材料涂層(即電導率κ<10-8S/m)進行對比。
圖8和圖9分別是車頂絕緣子高壓端和低壓端最大電場強度隨涂層材料電導率κ和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的變化曲線。由圖可見,對于半導體涂層材料,絕緣子高壓端和低壓端的最大電場強度值主要受涂層材料的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的影響較大,而基本不受電導率κ的影響。
圖8 車頂絕緣子高壓端最大電場強度隨半導體 涂層相對介電常數(shù)變化曲線Fig.8 The curve for the maximum electric field at the high voltage side changing with the relative permittivity of the semiconductor coating of roof insulator
圖9 車頂絕緣子低壓端最大電場強度隨半導體 涂層相對介電常數(shù)變化曲線Fig.9 The curve for the maximum electric field at the low voltage side changing with the relative permittivity of the semiconductor coating of roof insulator
如圖8所示的絕緣子高壓端最大電場強度隨涂層材料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的變化曲線中,位于上方的曲線為半導體材料涂層的變化曲線,可見不同電導率κ(10-8S/m~1 S/m)半導體材料的變化曲線基本相互重合,而隨著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的增大,絕緣子高壓端的最大電場強度值總體呈減小的趨勢,只是在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從1到10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小幅度的上升;下方的曲線為絕緣材料涂層的變化曲線,不同電導率κ(10-12S/m~10-10S/m)絕緣材料的變化曲線也相互重合,并且隨著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的增大,絕緣子高壓端的最大電場強度值逐漸減小,但在相同的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下,絕緣材料高壓端的最大電場強度值基本上均低于半導體材料。
如圖9所示的絕緣子低壓端最大電場強度隨涂層材料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的變化曲線中,半導體材料涂層(電導率κ=10-8S/m~100S/m)的變化曲線相互重合,絕緣材料涂層(電導率κ=10-12S/m~10-10S/m)的曲線相互重合。對于半導體材料涂層,在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1~90的區(qū)間內(nèi),隨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的增大,絕緣子低壓端最大電場強度值逐漸減小,而在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90~130的區(qū)間內(nèi),絕緣子低壓端最大電場強度值隨εr的增大而增大;對于絕緣材料涂層,絕緣子低壓端最大電場強度值隨εr的增大而減小。
利用MAXWELL電場有限元分析軟件對半導體涂層的涂覆位置及涂層的電學參數(shù)對絕緣子電場分布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1)針對某種常用的半導體涂層材料,對比了上端涂覆、下端涂覆和兩端涂覆半導體涂層的三種涂覆方式,表明兩端涂覆半導體涂層的車頂絕緣子最有利于均化絕緣子的沿面電場,提高車頂絕緣子的抗污閃能力。
2)在涂層材料的電導率κ和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兩項主要電學參數(shù)中,對車頂絕緣子兩端最大電場強度值影響最大的是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而電導率κ對最大電場強度值基本無影響。
3)對于半導體材料涂層,絕緣子高壓端的最大電場強度值隨著涂層材料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的增大總體呈減小的趨勢。在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1~90的區(qū)間內(nèi),絕緣子低壓端最大電場強度值隨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的增大逐漸減小,在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90~130的區(qū)間內(nèi),絕緣子低壓端最大電場強度值隨εr的增大而增大。
4)對于絕緣材料涂層,絕緣子高壓端和低壓端最大電場強度值均隨εr的增大而減小。且在相同的相對介電常數(shù)εr下,絕緣材料高壓端的最大電場強度值基本上均低于半導體材料。
因此,認為選擇相對介電常數(shù)較大的涂層材料對車頂絕緣子進行兩端涂覆有利于均化電場,提高絕緣子的閃絡電壓,且絕緣材料涂層較相同相對介電常數(shù)的半導體涂層材料更有利于均化絕緣子周圍的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