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伊·海因里希斯
我一直認為,每個聰明的父母都該讓孩子盡早掌握說服力。但現(xiàn)實的情況是,不少父母一聽孩子反駁、反抗大人,就冠以“頂嘴”“不乖”之名,讓孩子閉嘴。
這是非??上У?。很多人把“3歲”定為孩子“可不可愛”的分水嶺——3歲前,孩子的生活基本由父母掌控,大人說什么就是什么,非?!按裘取?,所以“可愛”。3歲后,孩子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每件事情都要表達一下自己的意見,甚至不惜發(fā)脾氣,公然違抗父母的“旨意”,于是孩子們就變得“不可愛”了。
但換個角度來講,懂得乃至敢于頂嘴,不正是孩子長大的一個信號嗎?孩子可不是為了頂嘴而頂嘴,當他們頂嘴時,他們想得到的是大人的關注和回應,想知道的是大人會給自己多少耐心,想傳達的是“我已經(jīng)不是孩子了”。
這可是孩子提高情商的必經(jīng)之路。弗吉尼亞大學就曾組織150個13歲的孩子,讓他們描述自己和爸媽之間的一場矛盾;兩年后,再對比他們與爸媽的爭吵方式;長大后,再對比他們與同事的相處方式。最終發(fā)現(xiàn):那些在家跟爸媽經(jīng)常爭論的小孩,更能夠輕松應對外界的壓力。
因此,我非常樂于孩子對我“頂嘴”,但這還不夠,我還要教他們“辯論術”。從“頂嘴”到“辯論”,孩子就能完成從“表達自己”到“讓你聽見我”的本質轉變。
不少人一聽辯論術,就覺得“腹黑”或者“尖銳”,其實,這只是讓孩子高效思考自己的核心觀點到底是什么。每當孩子和他們的小伙伴發(fā)生沖突時,我都會提醒他們,牢牢記住你的觀點后再去說服別人,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只顧自己說。每次他解決完沖突,我都會多問一句:“所以你的朋友最后認同你了嗎?”
我一直想讓孩子們學會合理地說“不”,這就需要用到辯論術的三個關鍵詞——無懈可擊的邏輯、毋庸置疑的理念和讓人動容的情感。
我嘗試過把辯論三要素都用在我的兒子身上。在他7歲時的一個冬天,他堅持要穿一件很酷的短褲去上學。
一開始,我搬出了我們家的家規(guī)——我父親傳授給我的一種毋庸置疑的理念:“你必須穿上長褲,因為我是你爸,而我讓你這么做。”但兒子就是定定地看著我,雙眼泛淚。
然后我嘗試調用邏輯:“長褲才能防止你的腿不被凍裂,你才能感覺好受些?!?/p>
“但我就想穿短褲?!?/p>
道理說不通,我開始打感情牌。我把我自己身上的長褲腿卷起來,“你看看,現(xiàn)在我也要穿短褲去上班了。這么冷的天,我穿成這樣,看上去是不是很蠢?”
“是的?!眱鹤诱f,但他還是堅持要把短褲穿上。
“你為什么這么想穿短褲呢?”
“因為我看上去不蠢,而且這是我的腿,我不介意它們被凍裂,你不用擔心?!?/p>
記憶中,那是他第一次完美地說服了我:不容他人質疑的理念(我看上去才不蠢),縝密的邏輯(這是我的腿,你無權干涉),以及情感(不用擔心,我自己能承擔凍裂后的痛苦)。這是他第一次收起以往的大哭大鬧,嘗試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我怎么能錯過這次機會,而用父母的強權打擊他呢?
“好吧!”我說,“等我和你媽征求到老師、校長的同意后,你就能穿短褲去上學了。但你得穿雪地靴在外面。如何?”
“成交?!苯Y果,學校并不反對這件事,兒子真的穿著短褲上學了。
漸漸地,孩子們越來越大。我發(fā)現(xiàn)在各種家庭談判中,我輸?shù)迷絹碓蕉?。他們有時會把我說得啞口無言,真讓我生氣,但這也讓我感到無比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