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名中國導游在泰國被大象踩死引發(fā)廣泛關(guān)注。小動物會給旅程增加歡樂,但不得不說的是,即便是經(jīng)過馴化的動物也可能傷人,野生動物就更別提了。旅行中如何保證安全與樂趣同在?
遠離“熊孩子” 每年在昆侖山北麓的新疆和藏北草原,都會發(fā)生熊傷人事件。熊襲擊的原因通常是人類“驚擾”了它,例如帳篷、背包、身上有食物等。因此,在野外一定要遠離“熊孩子”。
警惕“飛毛腿”袋鼠 凡是去澳大利亞旅游的人總會去看看袋鼠,和它們合影。其實,袋鼠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它擁有強壯的肌肉,彈跳力好,它的“飛毛腿”不是一般人吃得消的。因此看似可愛的袋鼠也不能隨意靠近。
河馬攻擊性強 看似笨重憨厚的河馬極具攻擊性,實際上它們在岸上的奔跑速度遠比人要快,在非洲,河馬是野生動物中殺人最多的物種。河馬的犬齒十分尖利,力氣也很大,成年河馬可以一口咬斷鱷魚。所以到非洲旅游時,切記遠離河馬。
大象也會發(fā)飆 溫順的大象要是急了,會伸出腳或獠牙攻擊冒犯者。
懶猴有毒 東南亞和南亞東北部的懶猴胳膊肘內(nèi)側(cè)腺體能產(chǎn)生毒素,梳理毛發(fā)時,毒素會遍布皮毛。當其受到威脅時,會滾成一個球,只留下有毒的皮毛在外面,同時會用嘴去咬毒腺,讓牙上蘸到毒液用來咬對手。母懶猴還會把毒汁舔到孩子的毛上作為保護。
還要提醒的是,不要在晚上用閃光燈拍攝動物,尤其是動物寶寶。
摘編自《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