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躍
中國古詩歌的凝練性,韻味性,節(jié)奏性,需要通過吟誦這種方式體現(xiàn)出古代語言獨特的魅力。讀詩的過程是調(diào)動身體的感官參與的活動,是一種有意識的再創(chuàng)造的活動。是自古以來人們的普遍認識?!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笨偟膩碇v,由于古詩在結(jié)構(gòu)、格律、樣式、音韻上都有其特殊的要求,所以需要我們很好地掌握古詩詞吟誦朗讀的方法和技巧:參閱古文詞典,做到語音準確規(guī)范,掌握詩詞格律,讀出韻律樂感。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誦古詩詞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到的一些重要方面:
一、通過朗讀,加深對詩詞的理解
教師可以通過示范朗讀或是選擇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語音朗讀,使學生深入到對詩詞語言的理解,以及對詩詞意境的理解。根據(jù)文本的特點,在課堂上對古詩詞的朗誦選擇不同的誦讀方式。比如可以利用聽讀、范讀、領讀或齊讀等多樣化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把握好詩的節(jié)奏,教師示范吟誦。讓學生在傾聽和逐步的感悟中漸入佳境。有效的課堂教學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因此,在朗讀教學中了解作者,是引導學生理解詩詞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心境的好途徑。引導學生由聽再到讀,循序漸進,這是豐富情感的重要一環(huán)。學生在教師范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走進詩文,找準基調(diào)。每一首詩都有它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和個人感情傾向即感情基調(diào)。要想朗讀好一篇詩歌領會意境,就需要在古詩詞教學前,重視并留出時間來進行大量的自主預習,包括查詢相關資料,提出自己的疑問。了解作者及相關的歷史背景尤其要引導學生朗讀,把握詩歌大意,透過詩題,詩中情感了解作者在詩歌創(chuàng)造時的社會環(huán)境、個人遭遇和作者創(chuàng)造關鍵詞,為理解詩歌作基礎。
二、重點解讀作品的風格和節(jié)奏
古詩朗讀要區(qū)別風格迥異的作品。比如以豪放派和婉約派可以做一個明顯的作品的比較分析。兩者在詩歌的吟誦的節(jié)奏上也是有很大的區(qū)別。這是一個連貫的理解的過程,落實到學生的吟誦上來就己經(jīng)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了。講究節(jié)奏,讀起來才能瑯瑯上口,古詩歌的節(jié)奏美、古典美通過學生清亮而細膩的聲音傳遞出來。比如先秦散文質(zhì)樸無華而又簡潔精當,漢晉文賦辭藻華麗且鋪排暢達,唐詩大氣飄逸,宋詞嚴謹精致,元曲雅俗有致。歷朝歷代的典型體裁都承載著其時其地的文學理想和作家的審美追求。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總結(jié)常見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藝術、情感的魅力,增強詩歌語感。再進一步細化地去研究,比如李白的一些作品中體現(xiàn)強烈的憤世疾俗之情,有些作品則體現(xiàn)清新飄逸的特征;杜甫的詩憂國憂民,沉郁悲槍的風格里透露出沉抑頓挫的節(jié)奏;白居易的詩則雅俗共賞。據(jù)記載,白居易每次寫完詩后,總要拿與旁人讀一讀,聽一聽,要別人能讀懂讀通方可,如此追求通俗易懂,精神值得學習?!肮聿拧崩钯R的詩奇詭變幻,給人天馬行空之感;李商隱的詩則清麗俊逸,典故用得較多;被稱為“小杜甫”的杜牧詩清新俊逸,耐人尋味。所謂“學而誦之,思而誦之,視而誦之”。
以李白的《蜀道難》為例,在朗誦之前讓學生細致了解文本的社會文化背景、作品的內(nèi)涵和樂府詩體的藝術特點,從而確定以氣勢磅礴宏大作為朗誦的基調(diào)。朗誦時也要注意節(jié)奏、音調(diào)、語氣的變化,并且,朗誦的視角要在文學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真正用心地尋找“身在山中,情在蜀道”的感覺。在《給孩子的古詩詞》講誦版里,葉嘉瑩先生提出所謂“吟誦聲里尋古意,講解句中得新知?!彼f:我親自體會了古典詩歌里邊的美好,高潔的世界,而現(xiàn)在的年輕人,他們進不去,找不到一扇門。我希望能把這扇門打開,讓大家能走進去,把不懂詩的人接引到里面來。這就是我一輩子不辭辛勞所要做的事情。朗讀在古詩詞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具有怡情、激趣、引起共鳴的作用。多媒體播放的朗讀聲音清晰標準,語調(diào)抑揚頓挫,富有極強的感染力,能使學生身心陶醉其中,欲罷不能。學生的朗讀水平在的情境的渲染中有了提高。
作為教師,良好的語言素養(yǎng)和表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朗誦的關鍵是情感的投入,要想讓自己的語言有巨大的表現(xiàn)力,一是需要科學的發(fā)聲,所謂“底氣十足”,科學的呼吸法應該是胸腹聯(lián)合呼吸的方式。呼吸是為了發(fā)聲,發(fā)聲是為了吐字,吐字是為了表達。二是需要充沛的情感。為什么同樣的一個作品,有人讀來平淡如水,單薄單一,有人朗誦起來卻是情感豐沛,激情飽滿,聲音繞梁三日不去,情感集聚于胸,令人感動不己。不管科技如何日新月異地變革,教師的基本功底永遠都是不會褪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