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寬 /文 星 魚 /圖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公子①公子:春秋時期,稱諸侯的兒子為公子,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后來,公子泛指讀書的文化人或豪門士族的年輕男子,是一種尊稱。重耳為躲避迫害,逃出了晉國,開始了長達十九年的流亡生活。
作為一個落難公子,重耳的境遇可想而知。他輾轉各國,顛沛流離,日子過得極其艱難,甚至屢次遭到他國的侮辱。
重耳來到楚國,受到了楚王的熱情款待,對他來說,這無疑是雪中送炭。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忽然問道:“如果有一天你回到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
重耳思索了一會兒,說:“榮華富貴大王您都不缺,我沒有什么珍奇物品可以獻給大王。如果托您的福,我果真能回國當政,我愿與貴國友好往來。假如有一天晉楚兩國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
幾年之后,重耳結束了流亡的生活,回到晉國奪取了王位,史稱晉文公。晉文公勵精圖治,使晉國日益強大。
后來楚國攻打宋國,宋國來向晉文公討救兵,晉文公答應幫助宋國抵御楚國的侵襲,于是,晉楚兩國果真在戰(zhàn)場上相遇了。
楚軍一接近晉軍駐扎的地方,晉文公就命令軍隊后撤,這是為了實現(xiàn)當初在楚王面前許下的諾言。
晉文公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退避三舍”的諾言,如今他見楚軍步步緊逼,就只好在戰(zhàn)場上與之兵戎相見了。
楚軍驕傲輕敵,貿然追擊,中了晉軍的埋伏,被打得七零八落。
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主動讓步,避免沖突。人無信而不立,晉文公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和他守信用、重承諾、禮讓在先的品質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