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恬 段蘭蘭
【摘 要】本文旨在根據(jù)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探索如何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更好地推進法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思維。
【關鍵詞】高職院校;法治教育
高職院校學生與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深入的了解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可以更進一步的幫助我們把握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探索將法治教育如何更好的融入高職院校的學生教育當中去,在培養(yǎng)學生相應的專業(yè)技術能力的同時,根據(jù)高職院校學生的自身特點,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幫助其樹立法治意識與法治思維,具有重要的指導及實踐意義。
一、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來源呈現(xiàn)層次多樣化的特點
高職院校的學生來源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點,除了應屆的高中畢業(yè)生以外,單招等招生方式使得學生的差異更為明顯。不論高職院校在招生時如何分配招生比例,都使得高職院校中不同專業(yè)、不同院系等,生源呈現(xiàn)出更大的差異性特點。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弱,學習能力相對較差。
(二)大部分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低
高職院校學生大部分受到從前學習習慣與學習環(huán)境的影響,自我約束能力較低,學習自覺性不高,缺乏較強的自律性。與此同時,高職院校的學生還存在著個性較為突出等特點,與部分研究人員關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學情特點的闡述有所不同,本人認為當代高職院校的學生相較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更容易引導,具備更強的塑造性,實踐動手能力也較強,性格開朗,大部分同學有更強的集體意識,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這些優(yōu)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若能好好加以利用加以引導教育,能更好的發(fā)揮高職院校成為思政教育陣地的重要作用。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加之高職院校的教學目的、培養(yǎng)方式等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因此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也應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不能簡單地學習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與方法。在高職院校中,教學方式與教學目的側重于培養(yǎng)技術應用型人才,而思想政治理論課由于不屬于專業(yè)課程,學生的重視程度更低,缺乏學習興趣,加之由于高中時學習的思政類理論知識不夠系統(tǒng)深入,理論水平偏低,學習能力及理解能力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高職院校在加強思政教育時,應具備一定的職業(yè)針對性,將內(nèi)容的設置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等緊密聯(lián)系起來。高職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的區(qū)別還在于高職院校的學生教育分為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兩個部分,學生在系統(tǒng)地學習完理論知識之后通常被要求進行實踐學習,因此思政教育不僅僅是局限在課堂中,還應與企業(yè)單位合作,對學生實習成績建立綜合的考評體系。除此之外,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政教育應當具備較強的實踐性,教育形式除了理論灌輸之外,還應將微宣講、微電影等活動運用于教學當中,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并通過這些活動深入領會教學內(nèi)涵。
三、法治教育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我國的法治建設迎來了新的紀元。習總書記在十九大會議上表示要積極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是先進的治國方略,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領會法治建設精神,促進法治國家建設,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使全民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將法治教育納入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應成為重要的政治任務。
良好的法治教育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保障,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不應當是僅僅依靠行政力量的推動。開展法治教育工作,繼承與發(fā)展法治知識、法治思想,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形成法治思維,不僅僅是法律界的責任與義務,所有的教育科研者也應當大有所為。當代大學生是我國重要的人才資源,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治信仰與認知狀態(tài)一定程度上關乎國家治理的法治思維與法治行為。這一時代背景下,探索如何將法治教育更好地融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如何確立法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勢在必行。研究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的推進法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憲法意識以及法律意識,順應發(fā)展潮流,符合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的要求。
四、依法治國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法治教育的路徑思考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的法治教育大多局限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教材中的法律基礎部分??墒欠ㄖ谓逃某踔允且蛉藗兤占胺仙鐣l(fā)展規(guī)律及要求的法治常識,指導人們懂法、學法、尊法與守法。對于高職院校的而言,法治教育應注重更新教育理念,培育法治信仰,塑造其法治意識,并應用于法治教育實踐。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yǎng),法治教育也應與其專業(yè)更好的結合,更好地指導其實踐及深入到未來的工作當中去。1、樹立法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當中的重要地位,增加法治教育的實效性與吸引力。高校的法治教育工作者應重視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這不僅僅關乎國家的法治建設的推進,還關乎學生的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高職院校應樹立學生的法治教育理念,增加法治教育開展的實效性和吸引力,針對學生特點增加案例及實踐活動的開展,真正的滿足學生個體社會性成長的需要;2、學校、家庭及社會組織三方共建,使學生得到系統(tǒng)的教育。法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一樣不應局限于學校的課堂教育,它應貫穿于學生教育的始終。高職院校與企業(yè)等聯(lián)系密切,應更為系統(tǒng)的將法治教育落實到方方面面;3、健全法治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法治素養(yǎng);4、教學方式多樣化,教學評價系統(tǒng)化。根據(jù)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加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趣味性等十分重要,傳統(tǒng)的注入式教學應該為啟發(fā)式的教育方式及探索性的教學模式,并形成多層次的評價體系。
作者簡介:
章恬(1985-),女,漢,湖南長沙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治教育。
段蘭蘭(1987-),女,漢,湖南懷化人,中級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方向。
參考文獻:
[1]馬肖華.新時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14(8).
[2]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的構建[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