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梁家河:一個把心留住的地方

2018-10-28 01:42:10文|祁
綠色中國 2018年15期
關鍵詞:梁家沼氣池窯洞

文|祁 建

離開梁家河好幾天了,總想為那里寫點什么。猛然想到那天遇到的一個片段,在梁家河一處知青窯洞的墻上掛著一張珍貴的文件影印件——這是一份手寫的文件:“梁家河大隊黨支部:經(jīng)公社黨委1974年元月10日會議研究決定接受你隊石玉新、石風蘭、習近平三同志為中共黨員。黨齡即日起計算,特此函告。”

一群“90”后學生在窯洞中入神地看著信件,帶隊的年輕老師給學生說,他們之所以選擇來到梁家河旅游,是為了讓這些“90后”來接受教育來了,讓他們感受一下曾經(jīng)的那段歲月,學習那種在逆境中奮進的精神……

在梁家河的石碾、草垛、知青井的平整土地上,經(jīng)常能夠看到一次次別開生面的黨課正在進行。講課的教授說,“我們要向知青學習理想遠大、矢志不渝的精神;學習大公無私、默默奉獻的情懷;學習為民務實、踏實苦干的做法;學習勤奮好學、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來自基層的黨政干部聚精會神地聽課……

“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庇≡凇读杭液印贩饷嫔系倪@句話,是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回到梁家河時對年輕人和孩子們說的話?!爱斈?,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里?!绷暯娇倳浕氐搅杭液?,向鄉(xiāng)親們?nèi)缡歉锌?/p>

梁家河一直向往著去看看。今年7月,我與北京作家協(xié)會首屆老舍作家班的師生一起前去,我們過延川縣,經(jīng)文安驛鎮(zhèn)……前往當年習近平總書記下鄉(xiāng)插隊、奮斗7年的梁家河,。

讓習近平“把心留在了這里”的小山村,如今怎么樣?

史鐵生曾描寫過延川當年的情景,“我們那個地方雖然也還算是黃土高原,卻只有黃土,見不到真正的平坦的塬地了。由于洪水年年吞噬,塬地總在塌方,順著溝、渠、小河,流進了黃河……樹很少,少到哪座山上有幾棵什么樹,老鄉(xiāng)們都記得清清楚楚;只有打新窖或是做棺木的時候,才放倒一、兩棵。碗口粗的柏樹就稀罕得不得了。要是誰能做上一口薄柏木板的棺材,大伙兒就都佩服,方圓幾十里內(nèi)都會傳開。”……

我們在陽光的照耀下,走進村子。濃烈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置身其中,仿佛穿行于黃土畫派雄渾大氣和勃勃向上的意境中。

在梁家河村口,一位村民介紹說:當初,村里的這條路只是條羊腸小道,曲曲彎彎,高低不平,是習近平當上村支書后開始拓寬的,以便行駛手扶拖拉機,而今已經(jīng)成為我們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了。

沿著蜿蜒的鄉(xiāng)村公路到達了村口,換乘旅游觀光車,遠遠的就看見掛著牌匾的梁家河村史館。一下車,我就迫不及待的進到院子里。炎熱的天氣并未擋住我們的腳步,似火的驕陽更燃起胸中那份追尋初心的激情。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歷史距離我們似乎已經(jīng)久遠。梁家河村委會和村黨支部最醒目的標記,就是高高聳立的一塊大紅標語牌,上書習近平的話:“陜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鄉(xiāng)?!睒苏Z牌對面一排整齊的二層樓房,是“梁家河教育基地”——村史館。我們隨著游人排隊參觀了村史館,初步了解了這個村子的情況,看到總書記寫給村委會的回信。

在村史館里,我們能概括地了解了梁家河的沿革和現(xiàn)狀:梁家河,因宋代時有梁姓人家依河而居得名;明代以后,陸續(xù)有石、王、張、呂等姓氏家族遷入,形成自然村落。2014年,梁家河村與附近的梁家塌、舍和溝、木瓜山3村合并,使土地面積達14777畝,管轄7個村民小組,農(nóng)家364戶,人口1184人。它民風古樸,是典型的陜北黃土地上的傳統(tǒng)農(nóng)耕式小村莊。其村民勤勞善良,樸實熱情,熱衷于傳唱信天游、陜北道情等具有獨特魅力的古老民間藝術……

村史館,還展現(xiàn)了梁家河村的不斷變化、變遷,介紹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打壩淤下的良田,修建的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以及總書記先后居住過的3處窯洞——“知青舊居”?!爸嗯f居”就是“習近平舊居”,那是我最敬仰和急切想看到的“景觀”: 1969年1月,習近平剛來到梁家河插隊時,住在村民張清源家的窯洞里,而后他得知“房東”要娶婆姨,就主動搬出;1970年,習近平搬到村民呂侯生家窯洞居住了3個月;1971年10月,生產(chǎn)隊為知青們建好了一座6孔窯洞的院落,人稱“知青院”,習近平就移居到“知青自己的家”,一直住到1975年10月回北京上學,離開梁家河……

我們沿著村里的小河邊走著,緩緩的河水宛如一位慈祥的母親向過往的游客訴說當年的故事。循著總書記當年的生活印跡去捕捉和感受著那個年代的氣息:知青舊址、陜西第一口沼氣池……

我眼前仿佛看到一幅畫面:一個16歲的北京青年響應號召,插隊落戶到了梁家河,在這里,一群剛剛走出家門、風華正茂的知識青年們,為了改變梁家河的落后面貌,同父老鄉(xiāng)親一起揮灑著青春與汗水。在這里,這群來自大都市的孩子們錘煉了意志,培養(yǎng)了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和作風,也得到父老鄉(xiāng)親們的悉心照顧和保護,與他們結(jié)下了無比深厚的感情,梁家河也成了習近平的第二故鄉(xiāng)。

習近平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的文章中回憶說:幾年中,我過了四關:

一是跳蚤關。在城里從未見過跳蚤,而梁家河的夏天,幾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覺,一咬一撓,渾身發(fā)腫。但兩年后就習慣了,無論如何叮咬,照樣睡得香甜;

二是飲食關。過去吃的都是精米細面,現(xiàn)在是粗糲的雜糧,可不久我便咽得下,吃得香了,直到今天,我對陜北鄉(xiāng)村的飯菜還很有感情,就拿酸菜來說,多時不吃還真想它;

三是勞動關。剛開始干活時,我掙六個工分,沒有婦女高。兩年后,我就拿到壯勞力的十個工分,成了種地的好把式;

四是思想關。這是最重要的,我學到了農(nóng)民實事求是,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鄉(xiāng)親們也逐漸把我看作他們中的一分子。我生活在他們中間,勞作在他們中間,已經(jīng)不分彼此,他們對我坦誠相待。

時光流逝,這個村子的一些細節(jié)被保留下來。土窯洞、煤油燈、陳舊的擺設、簡單的勞作工具、沼澤池……,我的思緒仿佛又回到了那個艱苦而又激情燃燒的歲月,看到總書記從到來時候的不適應到主動接近群眾,最終克服困難;從沼氣池到成立副業(yè)隊,勇于銳意進取,使自己逐漸與群眾融為一體,離開多年卻依然牽掛這這里的濃濃魚水之情。“我邁出人生的第二步就到了梁家河,在這里一呆就是7年,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這里”,多么樸實的感情……

水壩右側(cè)立有一塊大石碑,上書醒目的大字:“飲水思源”。其后面就是三間窯洞式石屋——“知青井”。那是習近平在梁家河村任支書時為村民建造的第一眼機電井,解決了鄉(xiāng)親們歷來吃水難的大問題。

據(jù)說,上世紀七十年代前,梁家河村生活用水很困難。村民飲用水,都取自河岸邊上挖掘的滲水坑,既不方便,也不衛(wèi)生,每逢雨季還經(jīng)常被洪水淹沒。習近平擔任支部書記后,首先考慮解決的就是村民吃水問題。他經(jīng)過反復思考、多方調(diào)查,找到了水源,立即組建基建隊,開始施工。村民們說,在打井工地上,習近平既是足智多謀指揮員,又是吃苦在前的“排頭兵”。他帶領大家設法排除了一個個難題,并和壯勞力一樣,輪班下到井底挖土、提土。經(jīng)過艱苦的勞動,這眼水井終于出水了,并用水泵供給各家各戶。 從那以后,梁家河人祖祖輩輩飲用河畔渾水的歷史宣告結(jié)束。至今,習近平的“知青井”依然是梁家河村民的飲用水源。鄉(xiāng)親們感念于心,立碑“飲水思源”,以志不忘。

“知青井”水質(zhì)好,出水量大,習近平又考慮利用多余的井水來解決農(nóng)田灌溉的事。他決定在水井下方河道上筑一道攔水壩,建成“蓄水庫”。工程必須在河冰完全融化前完成,否則會耽誤農(nóng)時,增加施工難度。開工時,春寒料峭,河道冰水參半,村民站在岸邊遲遲不動。這時,習近平從人群中一躍而出,操起撅頭跳進河道里,擼起袖子就開始刨冰、挖土……村民們被感動了,都紛紛跳下河道,一起動手,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

沿著村路向前走,有一個“棚戶”,許多人好奇前去觀看。原來,那是村里的鐵業(yè)社,打鐵正忙……據(jù)介紹,以前地處黃土高坡深處的梁家河,溝溝坎坎,荒僻閉塞,交通不便,村民生活、生產(chǎn)極其落后。人們購買日常生活用品和生產(chǎn)農(nóng)具,都必須徒步走到10多里以外的文安驛鎮(zhèn)或者更遠的縣城去,特別不方便。1974年,時任大隊書記的習近平,組織大家自己建立了鐵業(yè)社,制作和維修農(nóng)具。而后還建立了便利店、郵電所,銷售生活用品,郵寄信件,實現(xiàn)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群眾。

在“知青舊居”的院子外面,保留著一口沼氣池。那是1974年,時任大隊黨支書的習近平帶領梁家河村民建成的,這也是陜西省的第一口沼氣池。1975年8月,全省沼氣現(xiàn)場會在這里召開,村上做了經(jīng)驗介紹……沼氣池旁邊窯洞的外墻上,是一幅手繪的宣傳畫。上面寫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8個大字。

走進一排窯洞,到了南邊第二間,說是習總住過的窯洞,也就是1969年,他們6個知青在一起住的窯洞,有六床被褥,一個大通鋪。從北京突然到這里住大通鋪,而且是土炕,冬天若是沒有財力燒炕,根本就扛不住嚴寒和冬天的干冷。

習近平曾說“……年輕的我,在當年陜北貧瘠的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后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經(jīng)過這樣一個時期的磨練,對世界觀的形成和一生來說,都是一種無形的財富,站在村宅的高處,看看地理和環(huán)境狀況,當年的寂寞和環(huán)境實在是一種磨練。習近平在知青中呆的是最長的一個,一般的知青都是二三年陸續(xù)當兵或其他走出了梁家河,習近平到了第七個年頭才在坎坷中由村里推薦,經(jīng)過一系列的審查到清華大學讀書。

在梁家河的村委會,我們在看著圖片聊談著當年,那時習近平才是十五六歲的孩子,原在城里生活,突然到了一個半封閉的窮鄉(xiāng)僻壤,出去一趟都不容易,真是一種磨練啊,也造就了一個人的堅強偉大和韌性品格……

在這里,我看到了一種自強不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虛心學習、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就是梁家河精神!村民們感嘆:“他是真干呢!穿一件藍色的舊棉襖,腰里系一根點炮時用過的導火索,沒有一點兒書生架子?!绷暯綆ьI村民打壩造田、修沼氣池、建鐵業(yè)社……腳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眾中,讓人感到踏實,也充滿力量。對此,習近平說:“后來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就想起那個時候在那樣困難的條件下還可以干事,現(xiàn)在干嘛不干?你再難都沒有難到那個程度。一個人要有一股氣,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戰(zhàn)的勇氣,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處變不驚、知難而進!”

站在山頂,目之所及,如今滿眼皆翠,高原上縱橫的山頭像綠浪一樣延伸,空氣中,蘋果香、棗香沁人,山腳下柏油路隨著山勢蜿蜒穿過村子,路旁白楊樹挺拔而立,水壩像碧綠的寶石鑲嵌在村子中央,盤踞在山腰的窯洞……歲月流逝,歷史卻在那里留下頗有獨特韻味的沉淀,讓后人去回味。

我?guī)状位厥卓赐@個黃土地上“鳳凰涅槃”的小山村,它沒有江南古鎮(zhèn)小橋流水的旖旎風光,也沒有黃山腳下徽州古村落雕梁畫棟的精美建筑和文化積淀,卻能成為人們夢寐向往的“中國最美鄉(xiāng)村”,實在是個奇跡。

今天的梁家河不僅僅是“一個把心留住的地方”,它代表著中國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從歷經(jīng)磨難和貧窮,到解決了溫飽,并不斷走向富裕,步入小康生活,頑強不屈的奮斗精神,和積極樂觀的正能量。

作家路遙9歲時就來到延川,直到讀完高中離開延川。他的作品中有段話令梁家河很多村民念念不忘:“就是這山,這水,這土地,一代一代養(yǎng)活了我們……而今黨的政策也對頭了,現(xiàn)在生活一天天往好變。咱農(nóng)村往后的前程大著哩”。走進梁家河,能深刻感受到,村子里發(fā)生的一切正好印證了這段話。

猜你喜歡
梁家沼氣池窯洞
俞泖全、齊菁禹、蔣萌珂、高盈盈作品
大觀(2023年1期)2023-03-17 14:11:40
“窯洞對”里的鎮(zhèn)江人
華人時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6
A new diagnosis strategy under the PMC model and applications①
梁家河歲月
北方音樂(2018年18期)2018-11-30 00:41:30
梁家河
當代陜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1:04
親親的梁家河
青年歌聲(2017年10期)2017-03-15 05:17:02
論窯洞的建筑藝術
習近平談《平凡的世界》我和路遙住過同一窯洞
沼氣池浮渣結(jié)殼怎么辦
膜結(jié)構沼氣池在新疆養(yǎng)殖業(yè)中的應用
施秉县| 大邑县| 灵璧县| 海丰县| 闵行区| 涞水县| 宜州市| 宁晋县| 丰都县| 营山县| 张掖市| 丹巴县| 临城县| 建昌县| 洛浦县| 麻江县| 磐石市| 田林县| 金秀| 宁强县| 陵水| 景东| 宁城县| 涿鹿县| 罗定市| 云梦县| 牙克石市| 宁蒗| 鹤峰县| 扶余县| 临夏市| 湖南省| 行唐县| 诸城市| 盐山县| 长葛市| 吕梁市| 滨海县| 云梦县| 台江县| 武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