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雯
長笛本身的表現(xiàn)力非常強,已經(jīng)成為各類音樂演奏中不可或缺的樂器,但是在不同的演出過程中,長笛的音色需稍加改變,音準更是難以控制,因此對于長笛演奏者而言掌握好音準音色至關重要,在日常練習的過程中就應當注意一些細節(jié),才能在演出的過程中不出差錯。
Flute的原意為“心靈之氣”。長笛是一種最接近人聲歌唱的樂器,是用心在歌唱。長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寬廣,中、高音區(qū)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低音區(qū)婉約如清澈的月光,而且擅長花腔,演奏技巧華麗多樣,是重要的獨奏樂器。早期的長笛是烏木或椰木制,現(xiàn)代多使用金屬,比如普通鎳銀合金或專業(yè)型的銀合金,9K和14K黃金以及貴金屬鉑等,偶爾也有表演者使用特殊的塑鋼長笛。
古典音樂是指那些從巴洛克時期(1600—1750)開始一直到20世紀早期,在歐洲文化傳統(tǒng)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音樂,它有別于通俗音樂和民族音樂,具有永恒的意義。
巴洛克時期離不開巴赫,長笛作品更離不開巴赫的作品。法國長笛大師郎帕爾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一個長笛演奏員,如果沒有演奏過巴赫,就等于沒有演奏過長笛。以下就從巴赫的一些作品中,列舉古典音樂的演奏技法。
倚音有“長”倚音和“短”倚音。長倚音是當主音的時值可以二等分時,常賦予長倚音和主音相同的時值。
譜例1:巴赫 《E大調奏鳴曲》第一樂章BWV1035
短倚音是小音符的時值少于主音時值,節(jié)奏上相對自由的倚音。低音部出現(xiàn)持續(xù)進行時,用短倚音。
譜例2: 巴赫《E大調奏鳴曲》BWV1035第一樂章
譜例3:巴赫《D大調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第三樂章
速度表現(xiàn)為演奏的快慢,樂曲的速度是由樂曲特性決定的一個范圍,它由作曲家設定,由演奏員自己理解的演奏,因此法國長笛大師格拉夫說,尋找樂曲的最快和最慢速度,正確的速度一定介于兩者之間,正確的速度可以使樂曲的每一部分都具有正確的音樂感覺,從而符合作曲家的原意。
譜例4:巴赫《B小調第二樂隊組曲》
如果以四分音符為單位數(shù)拍子,音樂就沒有那么生動了,所以快速是八分音符為單位數(shù)拍子,就合適多了。
在巴洛克時期的作品中,由于樂器等方面的因素限制,很難做到明顯的強弱區(qū)分,巴赫的原譜也沒有明顯標出強弱的力度,音量力度的對比不是音樂表現(xiàn)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做到吐音、分局等要求。
譜例5:《巴赫b小調奏鳴曲》BWV1030第一樂章
這是抒情的音樂風格,力度是次要的,用F或者P來演奏,都是可以的。
詮釋巴洛克時期長笛作品的風格,應該多聆聽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作品,與其他時期多做比較。要成為一名好的演奏家,更重要的是擁有好的音色、音準和樂感,要通過日常的刻苦練習來提高自己的演奏靈性。
長笛在獨奏的時候也需要和鋼琴等樂器進行配合,首先要先選一首已經(jīng)得到高度認可的長笛演奏曲目,然后找到高質量的唱片和準確的樂譜,第一遍進行聆聽的時候,先注意音準的準確性,并將合奏過程作為重點聆聽的內容,然后在第二遍聆聽的時候,應當做好記錄和分析,對演奏中的一些重點部分進行記錄,研究好曲目的基本內容之后,可以自己嘗試進行演奏,這樣的實際操作,能夠和唱片中的內容產(chǎn)生對比,更加理解長笛的演奏方式,對自己的演奏方法進行改進。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進行合奏,并與唱片中的合奏進行比較,對互動和伸縮的部分進行學習,讓演奏能夠更加合拍。
1、發(fā)展技能
演奏成員應當發(fā)展其聽覺技能,幫助演奏者們抓住音準,并在演奏的過程中注重配合和互動,即將演奏的樂曲,首先應當讓演奏者們進行聆聽的訓練,反復傾聽,并在訓練的過程中,穿插一些和此曲目相似的曲目,保證節(jié)奏型的一致,這樣能夠讓演奏者們處于良好的演奏狀態(tài)。
2、練習
每個人都對要演奏的曲目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能夠有助于每個演奏者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并做出改正。在練習一段時間之后,可以進行錄音,將演奏的效果與專業(yè)的演奏唱片相對比。
通過上述的介紹可以看出,演奏者在日常的練習當中應當重視聽,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演奏者更加應當常聽,但是在目前的教學當中往往缺少了這方面的引導和練習,下面主要介紹音準的基本概念和內容。
按照最通俗的方式解釋音準就是:當鋼琴演奏者隨便彈出一個音鍵,這個音鍵是在人能夠發(fā)聲的范圍之內的,然后演唱者不能看鋼琴按鍵的位置,單靠聆聽的方式,唱出來音高的位置,如果唱出來的音和按鍵的音一樣高,那么就是音準,但是如果不一樣高,那么就是跑調。
利用自己的空余時間提升音準。首先應當多聽,在內心中培養(yǎng)對音樂的感覺,之后就是通過學習各種音樂方面的知識,發(fā)揮自己的記憶能力,逐漸提升自身的音準。
通過對音準的基本內容了解之后,認識了音準的重要性,但是演奏長笛的演奏者會發(fā)現(xiàn),長笛的演奏過程當中非常容易出現(xiàn)“跑調”的情況,這就需要演奏者在平時的練習過程當中把握好音準和音色。
長笛的音域廣,表現(xiàn)力強,無論是獨奏還是合奏都是非常重要的樂器,在樂隊的演奏中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對于長笛的演奏者而言,需要在演奏的過程中保證長笛的音色和音準。
長笛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變換,一開始是木質的長笛,后來隨著人們不斷試驗與改造,形成了各種金屬材質的長笛,這也讓長笛的音色發(fā)生了變化,穿透力更強。對于長笛的演奏者而言,好的音色應當是銘記在腦海中的,但是想要真正說出來是非常困難的,一般而言,厚重的低音區(qū),柔美的中音區(qū)和明亮的高音區(qū)是長笛的音色。
長笛本身的材質是一方面,演奏者的口型和呼吸的方式,都能影響音色,因此長笛演奏者需要在練習的過程中尋找自己的方式,讓演奏的效果更好。
1、口型
每個人的口型雖然在大體上是相同的,但是在細節(jié)上卻又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所謂正確的口型也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應當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進行調整。首先要保持放松,隨著要演奏的音區(qū)不一樣,需要作出變化和調整,在演奏低音區(qū)和高音區(qū)的時候,口型要變化,但是具體的變化方式和規(guī)律無法用語言詳細敘述,只能靠演奏者在練習的過程中自己體會與摸索。
2、呼吸
演奏的時候要采用胸腹式呼吸的方式,在呼吸的氣力上要保證適中,如果氣力過大就會造成聲音太高,但是要是氣力過小就會讓聲音聽起來散漫,所以要保證氣息的穩(wěn)定和柔和。
一般而言呼吸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三種類型,首先演奏者要先明確什么是胸式呼吸,什么是腹式呼吸,當掌握好這兩種呼吸方式之后,才能把握胸腹式呼吸。
演奏者首先將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然后將上身漸漸向下,最終呈現(xiàn)直角狀態(tài),保持這個姿勢并用雙手掐腰,然后慢慢吸氣與呼氣,注意不能聳肩,感受氣息逐漸進入自己的腹部,然后站直,全身放松,用手撫摸自己的腹部,感覺氣息,在吸氣和呼氣的過程當中,感受腹部的收縮,最后還可以先緩緩吸氣,但是在呼氣的時候,盡量快速地將氣體吐出,反復進行幾次,掌握好練習的節(jié)奏,當熟練之后,逐步加快頻率。
3、發(fā)音與演奏
物體振動才能發(fā)聲,在讓長笛振動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口型問題,然后就是呼吸問題,當演奏者能夠把握好上述問題的時候,還要注意手型和運指的問題。
在手持長笛的時候,既不能外翻也不能向內傾斜,因為長笛也算是按鍵樂器,因此對手型也有一定的要求,還有在運指的過程中,要保證靈活性,手指靈活才能表現(xiàn)出音樂的豐富多彩。
想要演奏好古典長笛音樂,演奏出味道,演奏者自己要有一定的意識追求,是需要人腦中有一定的意境和想法。只有先提高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才能讓聽眾收獲豐富的想象和深邃哲理。
通過了解音樂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結合讀譜和聽音響,演奏者不斷地演奏,深層次地感受作品并結合自身的悟性,將作品吃透、消化,成為自己的東西。
長笛表演是時間藝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作為樂手要積極地提高自我的音樂修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演奏修養(yǎng)和心理素質。嚴謹?shù)匕盐找魳穮f(xié)調能力,這是演奏者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