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羅浮宮舉辦過一個《拉斐爾的最后幾年》的展覽,因為作品齊全,哪怕拿外行人的眼光看,也能發(fā)現(xiàn),拉斐爾25歲時的作品,就是比不上33歲時的圓潤活泛。大人物,其實也是一點一點進步的。
展覽里你還可以發(fā)現(xiàn),拉斐爾那些被藝術史家齊贊為圓潤、完美、信手拈來的神作,也都是有草稿的。實際上,拉斐爾的草稿和如今每一個藝校學生的一樣,有疊筆,有勾勒,有許多不確定的試探定型,也繚亂、也雜散??傊?,即便很好看的草稿,終究也還是草稿。
人人都愛天才,但大多數(shù)時候,每個一朝成仙的傳奇人物,都曾默默面壁打坐,渡盡劫難。就像天才們最后回顧各自的傳奇人生時,并不總會提起他們不朽的作品背后堆山填海般的草稿紙。
常鑫摘自《代表作和被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