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歆 趙巖
【摘 要】
目的:文章主要針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溫針灸療法進行治療,觀察分析其治療效果。方法:以電腦隨機篩選的方式抽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間接受治療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8例作為此次研究的觀察對象,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將其分為2組,以嗎丁啉治療的患者作為對照組(44例),以采用溫針灸療法進行治療的患者作為觀察組(44例),分別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腸道功能及總有效率進行觀察與分析。結果:治療前,2組患者的腸道功能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腸道功能的改善程度較對照組明顯,總有效率(86.36%)較對照組(61.36%)顯著,2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溫針灸療法進行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腸道功能,療效良好,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 功能消化不良;溫針灸療法;痞滿;針灸學
【中圖分類號】R246.1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4-113-01
引 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xiàn)D)是一類不能用系統(tǒng)性、代謝性或器質性疾病等來解釋,但具有慢性消化不良癥狀的疾病。根據羅馬Ⅳ最新診斷標準,F(xiàn)D必須符合上腹痛綜合征(①上腹痛;②上腹部燒灼感)或餐后不適(①早飽感;②上腹部飽脹不適)的診斷標準。FD是一種臨床常見病,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具有消化不良癥狀的患者中79.5%符合FD的診斷。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在國內消化病專科門診,大于1/3為FD患者。西醫(yī)認為FD的發(fā)生可能與胃酸分泌、幽門螺旋桿菌(H.pylori)感染、內臟高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及胃酸分泌等相關,其中發(fā)現(xiàn)超過一半的FD患者的發(fā)病與精神心理相關,精神心理因素也被認為是FD發(fā)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中醫(yī)認為肝為剛臟,喜條達而惡抑郁,同時肝輸泄正??捎绊懫⑽笟鈾C升降,與FD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因此從肝論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治療效果良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電腦隨機篩選的方式抽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間接受治療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8例,作為此次研究的觀察對象,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患者。觀察組:18例女性,26例男性;年齡范圍在20-5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17±2.52)歲;病程范圍在1-4年之間,平均病程為(2.30±0.82)年。對照組:17例女性,27例男性;年齡范圍在21-5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94±2.31)歲;病程范圍在1-5年之間,平均病程為(2.59±0.67)年。采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對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進行分析,2組患者差異不明顯(P>0.05),該資料具有比較意義。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嗎丁啉進行治療。給予對照組口服劑量為10mg/次的嗎丁啉(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03)進行治療,每日服用3次,于飯前15-30min前口服。共治療4周。觀察組:按中醫(yī)證候類型區(qū)分為脾胃虛弱、肝胃不和、痰濕內阻3種類型,對患者的中脘、天樞、足三里等穴進行基礎針刺;肝胃不和型患者采用平補平瀉法治療,加太沖、脾腧、肝腧行針;對于脾胃虛弱型患者采用補法治療,加脾腧、胃腧行針;而針對痰溫內阻型患者則采用瀉法治療,加豐隆、陰凌泉行針;患者得氣后將艾絨捏于針尾處,上端點燃,施行溫針灸,各種證候類型均予以留針30min。每日行溫針灸1次,共實行4周。
2 結果
2.1 組患者觀察指標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的觀察指標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經采用不同治療方案對病情進行控制后,觀察組的腸道改善情況與對照組比較,其觀察指標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差異明顯(P<0.05)。
2.2 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對2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分別采用溫針灸療法和口服嗎丁啉進行治療后,采用溫針灸療法進行治療的觀察組其臨床效果較采用嗎丁啉藥物進行治療的對照組明顯,2組患者總有效率分別為86.36%、61.36%,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2組的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我國發(fā)病率較高,該病起病緩慢,病情常持續(xù)反復發(fā)作,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其發(fā)病機理較為復雜,胃腸慢性疾病、不良的飲食習慣以及長期情志不暢或受到突然猛烈的刺激等精神因素均可導致該病的發(fā)生。臨床上治療該病可采用西醫(yī)、中醫(yī)等方式治療。當前西醫(yī)多采用胃腸動力藥物治療,同時給予患者的抑郁、焦慮癥狀進行用藥控制,該方法對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不良作用,且治療效果不理想。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目前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基本疾病,其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但無論從西醫(yī)還是中醫(yī)方面上來講,大部分研究者還是認為精神心理因素,即中醫(yī)上提到的肝郁,在功能性消化的發(fā)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西醫(yī)治療基本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使用抑酸藥、抗酸藥、促胃腸動力藥以及根除幽門螺桿菌,必要時心理治療等,但癥狀易反復,遷延難愈。而中醫(yī)從肝論治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因此在功能性消化的治療上值得進一步探討研究及推廣。
本研究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將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為2組進行治療,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腸道功能及總有效率進行觀察與分析。發(fā)現(xiàn)采用溫針灸治療的觀察組其腸道功能的改善程度較對照組明顯,總有效率(86.36%)較對照組(61.36%)顯著,2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針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采用的溫針灸療法其臨床效果優(yōu)于口服嗎丁啉,該治療方法不僅能改善患者的腸道功能指標,還可促進治療效果的提高,具有良好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徐世芳·溫針灸輔助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7,36(18):104-105.
[2] 蔡杰·中醫(yī)辨證療法治療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3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