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到成品油零售行業(yè),“新零售”的意義在于通過加油站這個場建立O2O的模式,以一站式生活需求來深挖車主的價值,滿足中高端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
“十一”、“雙十一”又快來了!
過去的一兩年,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全渠道零售商,借助“雙十一”購物狂歡節(jié),以催枯拉朽之勢,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網上銷售神話,尤其是阿里巴巴的零售平臺2016年財年GMV接近3萬億,達到這個銷售額度只用了13年,相當于全球第27 大國或者四川省的GDP。而沃爾瑪達到3萬億元的銷售額,卻整整走了53年。
根據中華全國商業(yè)信息中心數據,中國大型零售企業(yè)銷售額增速連續(xù)放緩,已經從2011年的22%下降到2016年的-0.10%,出現負增長,實體零售閉店止損進入關鍵期。事實上,中國實體零售發(fā)展仍處于初級階段,流通效率整體偏低。
在傳統(tǒng)零售企業(yè)中,線下門店的問題最為突出,不僅表現為租金上漲和客流減少,而且表現為缺少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和對消費者的觸達能力。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馬云認為,未來不再有“電子商務”的概念,只會有線下線上、物流結合的“新零售”。
區(qū)別于以往任何一次零售變革,這場突如其來的新零售,本質上是新技術驅動下的零售商業(yè)三要素——“人、貨、場”的重塑,也就是通過數據與商業(yè)邏輯的深度結合,真正實現消費與生產方式的兩大變革,即C2B和B2C。就C2B而言,可以認為是消費方式逆向牽引生產變革,也就是我要什么你就生產什么,消費者要參與企業(yè)的生產決策,個性化定制。B2C,則是要求企業(yè)能夠實時發(fā)現消費者需求,主動洞察并通過預測型生產,在需求最開始的地方快速予以滿足。無論是C2B亦或B2C,新零售所強調的是物理和數據的二重性,即所有的人、貨、場,既是物理的,也是數據的。在算法的驅動下,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用數據賦能,提升場的效率;人和貨的信息流在虛擬空間快速匹配,實現坪效革命,提升人的效率;用短路經濟,按照最短距離實現貨的快速配送,提升貨的效率,最終做到將人、貨、場三者之間高效按需匹配起來,實現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新零售”之新,是勇于求變的企業(yè)心態(tài),更是不斷創(chuàng)新的商業(yè)模式,需要新的要素與之匹配。一是新技術,從硬件到軟件,從管理、運營到營銷,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將助推“新零售”形成燎原之勢。二是新物流,借此能夠精準地預測銷量并優(yōu)化物流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更好地調撥和管理庫存,同時提升消費者的購買體驗,進而促成流通效率與消費方式等發(fā)生質的變化。三是新文化,隨著“新零售”場景的不斷豐富以及消費者需求個性化的日益突出,零售企業(yè)同樣需要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和傳統(tǒng)服務理念,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來動態(tài)調整其經營理念、服務方式及創(chuàng)新策略。
如果聚焦到成品油零售行業(yè),“新零售”的意義在于通過加油站這個場,線上線下相結合,建立O2O的模式,以一站式生活需求來深挖車主的價值,滿足中高端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
總之,“新零售”之核,實則為渠道、技術變革帶來的經濟效率提升與社會效益增加,一方面表現為零售商庫存和消費者支付等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體現為中間環(huán)節(jié)減少、客戶體驗提升以及物流交付更加便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