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丁點的方形小胡子,是侵華日軍在中國人歷史記憶里的典型形象,上至甲級戰(zhàn)犯土肥原賢二,下至侵華日軍里的中下層軍官,留這個標志性小胡子的,可以說相當普遍。
戰(zhàn)后多少年來,在中國的熒屏里,留一點小胡子的,就是日本人,這個已經(jīng)是婦孺皆知。
然而,那個時代的日本人,尤其是日本軍人,為什么都愛留這種小胡子呢?關(guān)于這一點,也許知道的人并不多。
我們?nèi)绻蜒劢缇窒拊谥腥罩g,那么在當時的中國人看來,日本人留這種小胡子,既獨特又難看,可是如果我們看問題的眼界稍微放寬一點,我們很容易就會發(fā)現(xiàn),留這種一丁點形狀的小胡子,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歐美世界,其實是一種時尚。
當時引領(lǐng)這個時尚的代表性人物,就是納粹德國的元首:希特勒。
當時為什么會流行這種小胡子呢?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在二十世紀初,當時的世界基本上流行的是八字胡,或者大胡子,但是后來許多人認為,八字胡、大胡子都不衛(wèi)生,因為吃飯的時候,往往會有面包、湯汁、肉末等,殘留在胡子里,一不照鏡子,很容易在各種社交場合出盡洋相。另一方面,這些食物的殘渣殘留在胡子里,很快就會滋生細菌,容易引起皮膚的各種不適,也不利于健康。
所以,后來歐美世界有人開始把自己的八字胡,或者大胡子都刮了,只留下鼻子和嘴唇中間的那么一丁點,這樣一來,即保留了男子漢的氣概,也更加衛(wèi)生。
于是,這種小胡子就迅速流行開來了。
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這種小胡子有一個專有的名字,叫作“衛(wèi)生胡”。
美國笑星查理·卓別林在熒屏上所留的,就是當時非常時尚的“衛(wèi)生胡”。
然而,并不是只有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世界的人,才會留這種衛(wèi)生胡,在當時的蘇聯(lián)紅軍里面,有一個知名的大將,名叫德米特里·格里戈里耶維奇·巴甫洛夫,他也是衛(wèi)生胡的擁躉。
其實,蘇聯(lián)紅軍里面,留衛(wèi)生胡的,遠遠不止巴甫洛夫一個人,喜歡留這種跟日本鬼子一模一樣胡子的,大有人在。還有,以色列第二任總理摩西·夏里特,也留衛(wèi)生胡。
那么既然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世界上有這么多人留衛(wèi)生胡,為什么中國人只記住了日本鬼子的衛(wèi)生胡呢?其實就是因為日本鬼子對中國人傷害太大,數(shù)代人以來影視作品不斷強調(diào)、不斷強化了歷史記憶,一想起日本人,就是小胡子。
而同樣留衛(wèi)生胡的某些德國人、一些蘇聯(lián)人、部分美國人,還有以色列人,他們距離中國人太遙遠,提起他們,中國人不痛不癢,盡管他們也留過和日本鬼子一模一樣的小胡子,中國人也就不在乎了。不在乎的事情,自然也就記不住。
(摘自“讀書人馮學榮”微信公眾號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