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第三者的人,大多是無意的,但并不代表是無辜的。
潑辣的第三者,在愛情剛發(fā)生的時候,她可能也是很無助的。她不知道,為什么自己會愛上了別人的所有物,愛上之后,占有欲發(fā)揮效用,想要奪為己有。
溫和的第三者,到底會有一些不安,明知不對,卻已走不了,只能和自己的道德感掙扎。
感情的世界,什么事情都可能發(fā)生。只因愛情的發(fā)生不是理智可以掌控的,有不少感情被第三者破壞的女人,離開自己所愛的男人之后,不久即轉(zhuǎn)換了角色,成為別人姻緣中的第三者。
這樣的女人,從被害人變成了加害人的角色之后,忽而明白,第三者或許不值得那么兇惡地批斗或詛咒,原來她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蘋兒發(fā)現(xiàn)婚姻中有疑似第三者時,曾經(jīng)殺到第三者的辦公室,要求她的主管好好管束,當(dāng)場讓第三者難堪;婚姻還是沒保住,離婚后數(shù)年,她成了別人婚姻中的第三者,卻跑去跟那男人的妻子嗆聲。在這些緋聞塵埃落定后,她去做了靈修,才反省到自己不管身居什么角色,都很自私而蠻橫。
換了角色,想法不同。都得自己經(jīng)歷了才明白。
這是一個無解的愛情習(xí)題。自己明知:既不能繼續(xù),卻也不愿離開。不管旁人再怎么勸,一顆寂寞的心,像藤蔓尋找著依附的樹干一樣,緊緊貼附著不倫的戀情,就是離不開。
想要不傷害另一個女人,只是一種假情假義的慈悲罷了。傷害一定是存在的,差別只在于那個女人知不知道而已。
一個認(rèn)為自己有良心、不想傷害人的第三者,走的是一段最艱辛的路,她不敢為感情設(shè)未來目標(biāo),又要陪著掩飾所犯下的罪行,又要和各種自憐與嫉妒的情緒共存。
(摘自“吳淡如新浪博客”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