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婷婷
摘 要:水稻缽體育苗和常規(guī)育苗相比,優(yōu)勢明顯,與機械擺栽插秧技術配合,形成一套適合黑龍江地區(qū)第二、第三積溫帶的水稻栽培技術模式,可提高水稻的產量、品質及機械化水平。
關鍵詞:水稻;缽體;育苗;擺栽;調查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125
1 品種選擇
水稻品種可選擇墾稻12、龍慶稻3號等,生育期127~133d,活動積溫2250~2400℃,千粒重約27g左右。育秧缽盤為434孔缽體毯式塑料育秧盤。
2 示范方法
水稻本田采用大區(qū)不設重復對比法。
3 播種方式
缽體軟盤的缺點是不適合現有播種機械,播種時需要將普通機插硬盤套在塑料缽體軟盤外面,采用2層盤育苗,每個缽體盤一般播芽種100g左右,每孔5粒左右;對照為常規(guī)機插硬盤育苗,每盤大約播芽種140g。
4 機械擺栽
對照區(qū)利用常規(guī)插秧機進行插秧。在缽體苗示范區(qū),應用久富農機F4手扶式插秧機將缽體苗進行擺栽。插秧規(guī)格16.5cm×29.7cm,二者插秧后其它管理方式一致。
5 生產管理情況
缽體苗和常規(guī)苗均采用大棚育苗技術。農事操作時間如下:在4月5日浸種,4月13日催芽,4月15日播種,移栽期為5月20日,秧齡為30d。在耙地前施用底肥,每667m2施含量為16-14-18的水稻專用肥20kg;插秧后,每667m2施2.5kg返青肥;返青后施用分蘗肥,每667m2施8.6kg尿素、2.6kg硫酸鉀;穗肥為5kg尿素加6.6kg 50%硫酸肥。整個生育期采取淺、濕、干節(jié)水灌溉技術,插秧時田內保持花達水狀態(tài),返青后進入分蘗期,進行3~5cm水層管理,約在6月30日左右,視田間秧苗長勢進行烤田,7月初噴施稻壯化控劑,7月中上旬灌水,水層4~5cm,約7月下旬灌護胎水15~20cm,水稻10葉期后,采取干濕交替的濕潤灌溉法進行水分管理,促進根系下扎,9月初黃熟期停水。每667m2用12%惡草酮200~250mL進行封閉除草。稻瘟病防治以預防為主,在7月中下旬、8月初采用飛機航化先后2次噴藥預防。
6 調查與分析
6.1 秧苗素質調查
在育苗階段,對2種方式所育的苗進行了素質調查,由于缽育秧苗能做到精量播種,播種量少于常規(guī)苗,個體的生長空間要大于常規(guī)苗,基本上是常規(guī)苗生長空間的3倍,所以缽育秧苗長勢、葉齡、根部性狀、干重、充實度等明顯好于對照區(qū)秧苗。調查數據顯示:缽體苗株高比對照苗矮0.35cm,秧苗莖基寬比對照粗0.03cm,整個秧苗顯得比較健壯;缽體苗根長比對照區(qū)多0.65cm,平均根數比對照苗多1.25條,根部性狀明顯好于常規(guī)苗,根系發(fā)達是水稻高產的關鍵;葉齡比對照苗多0.25葉;百株地上干重比對照苗重0.13g;充實度比對照苗高0.02。
6.2 插秧質量調查
育出壯苗是水稻增產的前提,而插秧質量是水稻增產的保障。采用缽體育苗機插可以有效提高插秧質量,434孔缽體盤使每個秧苗個體發(fā)育良好、根系發(fā)育彼此影響比較小、插秧時不容易造成撕裂傷根、插后返青快、分蘗早,插秧均勻,不漂苗、翻倒苗減少,為水稻插秧后補苗這一生產環(huán)節(jié)節(jié)省了很多人力和時間,縮短了插秧周期,插秧質量好,減輕了機械插秧作業(yè)的勞動強度,降低插秧成本。插秧質量調查顯示:缽體苗取秧數比對照區(qū)取秧數少1.5株,勾秧率比對照區(qū)低2.4%,翻倒率比對照區(qū)低3.0%,漂秧率比對照區(qū)低1.5%,傷秧率比對照區(qū)低2.5%,二者均沒有漏插秧苗。
6.3 群體莖蘗動態(tài)變化調查
從水稻莖蘗動態(tài)變化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返青期缽體育苗分蘗數為6.0個,比對照少1.5個,這是因為缽體育苗播種量比對照少,基本苗少的緣故。但從分蘗始期開始,缽體苗有效分蘗終止期、分蘗高峰期、抽穗期、成熟期的穴總莖數均比對照區(qū)秧苗多。分蘗始期為9.5個,比對照區(qū)多1.4個;有效分蘗終止期為26個,比對照區(qū)多5.5個;分蘗高峰期為36.3個,比對照區(qū)多4.7個;抽穗期為25.1個,比對照區(qū)多2.6個;成熟期為23.7個,比對照區(qū)多1.8個。缽育苗移栽后表現出早發(fā)與穩(wěn)升緩落的變化特點,水稻拔節(jié)后動搖分蘗明顯成穗,增加了有效穗數,這是增產一個主要原因。
6.4 考種測產調查
通過田間測產和室內考種發(fā)現,缽體育苗配合機擺栽技術使水稻插秧密度合理,有利于水稻后期干物質的積累,穗長、結實率、千粒重等各項指標均高于常規(guī)育苗水稻,從而來提高水稻產量,這種模式適于充分發(fā)揮中、晚熟水稻品種的增產潛力,是目前育苗與機插比較合理的組合方式。調查數據顯示:缽體苗株高與對照基本相同;穗長比對照長0.32cm;穗數比對照多10穗/m2;實粒數比對照多5.2粒;空癮率比對照低2.5%;千粒重比對照高0.25g,每667m2產522kg,比對照增產9.86%。從生產實際出發(fā),該項技術值得有效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段良柱,王繼紅,洪寶國.水稻缽體育苗機械插秧高產栽培技術[J].吉林農業(yè),2016(2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