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南京路熙攘的人群,徑直走到旅游車的附近,早已等候多時的導游看我還是癟癟的雙肩包,忍不住笑著說:“小妹,這么繁華的南京路,都沒有你喜歡的商品嗎?怎么不給我們江南人民做點貢獻呢?!迸牧伺陌?,我說:“買的好東西都在包里呢,西泠印社的印泥真心不便宜哦?!?/p>
這次的江南之行,在旅行社的安排下行色匆匆,去的都是一些大家都耳熟能詳?shù)牡胤?,實惠?jīng)濟且毫無特點。雖然我一直想要去的西泠印社,就在西湖附近,也只能遙遙相望擦肩錯過。
其實西泠印社最吸引我不是印泥而是一個人,他就是西泠印社的第一任社長吳昌碩。他明亮陽剛的金石大寫意常常令我困惑,這是怎么樣的一個人,才能把清奇的筆墨和妍麗的色彩單純而強烈渲染在一起,把古樸與活潑自然和諧的融為一體。那么又是怎么樣的山水才能孕育這樣的一個人呢。
從西湖到上海無意中恰好追隨了他的腳步。西湖的水氤氳瀲滟,江南的山平淡天真。就是這樣的溫婉蘊籍的山水,卻點化出了他金石大寫意的雄健磅礴,樸拙凝練。而此刻我身處的國際大都市上海,也曾一度為他狂熱過,那時的上海人家以收藏吳昌碩的畫作來體現(xiàn)個人的鑒賞品味。
他是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他也是傳統(tǒng)文人畫的最后一位畫家。因為生活所迫,他的畫已經(jīng)不是文人自娛的閑情雅致,而完全成為商品來交易,他的畫里有許多的無奈和妥協(xié),他不喜牡丹卻畫了許多艷色張揚的牡丹,所以常常以水仙的清雅,湖石的堅貞來協(xié)調(diào)牡丹的張揚,溶大雅大俗于一畫之中,讓雅著看見其清,俗者看見其喜。
吳昌碩有一方最愛的印“明月前身”是為他的妻子所刻,我一直很想知道,他的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究竟是如何鐫刻成他心頭的朱砂痣,凝結(jié)成他的夢中明月光。
他的一生被兩位嫻靜善良的女子深愛著,而他也深愛著這兩位女子,他刻骨銘心癡念著逝者,也傾其一生愛憐著生者。逝者是他的原配夫人章氏,那是咸豐十年(1860年),十六歲的吳昌碩在父母的操持下與安吉縣過山村的章氏定下婚約。
很多的時候,一個偉大堅韌的靈魂往往駐扎在一個并不偉岸的身軀,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都不缺乏。所以金石大寫意這樣一個名字鏗鏘的畫派,它的柱石一樣的人物吳昌碩也是一個身材矮小瘦弱的男子。這個今人眼中散發(fā)著耀眼奪目光芒的一代宗師,當年卻是一個典型的“矮窮挫”。這樣的男子是不太招女孩子喜歡的,但是出身書香門第的章氏卻慧眼獨具的看到了他身上的專注刻苦和過人才華,滿心歡喜的結(jié)下這門姻緣。
晚清是一個動蕩的亂世,清政府沒有給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環(huán)境,太平天國也并沒有給大家?guī)硖?。清軍和太平軍激?zhàn)在浙西,使得附近的百姓紛紛離家逃難,那時許多人家把已出聘的女子送往了夫婿家中,還未過門的也是章氏在種情形下被父親送到了吳家。倉促中兩人還未能成婚,吳昌碩就和父親一起加入了逃難的人群。
章氏是個識大體的女子,她看到婆婆萬氏不適合長途跋涉,就要求留下了照顧婆婆萬氏。就這樣一對有情男女還未聚首就要分開,等吳昌碩終于回到了家鄉(xiāng),盼來的卻是陰陽永隔,甚至連章氏的尸骨都沒能找到。
自此以后正值青春年少的吳昌碩就斷了兒女情長的念想,把心和章氏—起葬在了家鄉(xiāng)鄣吳村。同治四年(1865年)他和父親來到了吉安,就在這一年清政府恢復了江南停了多年的科舉考試。吳昌碩以安吉童生的身份考取了庚申科的秀才。
在安吉,吳氏父子經(jīng)過艱辛的勞作,開辟了“蕪園”,過著晴耕雨讀的日子。蕪園在他們父子的打理下草木葳蕤,生機盎然,蕪園不荒,真正荒的是他的心。他把無處安放的熱情都付諸在了書籍、篆刻和書法上。
不覺中到了同治十一年(1872年),這一年距章氏謝世已經(jīng)整整十年。雖然他并不著急個人的婚姻問題,但是身邊的親朋卻替他著急。在他的師友施旭臣張羅下,他和歸安(今湖州吳興區(qū))菱湖鎮(zhèn)的施氏結(jié)成了連理。
沒有后顧之憂的吳昌碩以極大的熱忱開始了他的求學和學藝的道路,三十歲的時候他向同鄉(xiāng)潘芝畦學習了畫梅花,同年他又赴杭州投身在俞樾門下。
之后他到了蘇州在府衙做了一名小吏,和當?shù)氐慕鹗瘯嬅髑星写杓妓?,博采眾長,這個時期他的篆刻和書法已經(jīng)風格純熟,但是繪畫才剛剛起步。他嘗試以篆籀的方法作畫,但是因為缺乏名師指點,一直沒有什么進步,就在他苦悶郁結(jié)的時候,在朋友高邕之的介紹下以任伯年相識。在任伯年的建議下他以篆法寫花,以草法寫干,變化貫通,很快掌握了訣竅。經(jīng)過了思想的淬煉和歲月的提純,吳昌碩完成了“直從書法演畫法”的華麗轉(zhuǎn)身。
又是—個十二年過去,在吳昌碩四十一歲時,夢到了原配夫人章氏。夢中驚醒,秋雨如愁落滿庭院,仿佛又回到鄣吳村那個離別的時刻,他提筆寫下了《感夢》“秋眠懷舊事,吳天不肯曙。微響動精爽,寒夜落無數(shù)。青楓雨冥冥,云黑月未吐。來兮魂之靈,飄忽任煙霞。涼風吹長袂,徐徐展跬步。相見不疑夢,舊時此裙布。別來千萬語,含意苦難訴?!痹谶@個冷雨敲窗夜,思念如雨,漫浸了整個世界,在寒夜里飄落無數(shù)。他是深隋的也是詹泊的,他是內(nèi)斂的也是熱隋,所以他才能溶占樸明艷于尺幅間。
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已經(jīng)六十六歲的吳昌碩又一次夢到了章氏。夢中驚醒他只見窗外清輝如水,一輪明月高懸天際。與明月的對視中他仿佛又看到了章氏的眼眸。于是他刻下了“明月前身”這枚印章,并在印側(cè)刻下了章氏夫人的背影像和“原配章夫人夢中示形,刻此作造像觀,老缶記?!边@樣的銘文。
晚年的吳昌碩被日本人尊為“印圣”,他的篆刻已經(jīng)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然而他刻這方“明月前身”的時候,卻是最友人的協(xié)助下才勉強完成。淚眼凝睇處,刀與心同顫。那一刀刀下去,飛濺的不是粉塵石屑,而是埋在心底不愿觸碰的痛。
這一生的苦吳昌碩在前半生都一一嘗遍,終于在他的晚年迎來了人生最輝煌的時刻,69歲成為西泠印社的第一位社長,70歲上海書畫協(xié)會成立,被推為會長,72歲《缶廬印存》四集刊行,76歲在長崎首次展出他的作品。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這兩句詩倒真是像為吳昌碩量身定制的一般。
月圓了又缺,缺了復圓,周而復始沒有盡期,人卻只能在月的圓缺間一點點地耗盡生命。1917年的五月陪伴了吳昌碩近半個世紀的施氏夫人故去。年邁的吳昌碩因為傷心過度大病了一場。病愈后的他曾寫過多首悼亡詩給施酒夫人。其中的一首是他寫給兩位夫人的:“前匹死難白骨無,老妻又喪天難呼。片心婉轉(zhuǎn)病不死,淚作鉛注愁目枯?!?/p>
此后吳昌碩在孤寂思念中又過了十年。1927年的冬天,在上海北山西路的吉慶里的寓所,中國最后一位傳統(tǒng)文人畫家與世長辭。遵從他的遺囑,家人把他與章氏夫人和施氏夫人合葬在了超山宋梅亭的后面。一生引梅為知己的吳昌碩,終于可以與今生深愛的兩位女子一起共眠十里梅林深處,那是他的流水今日,亦是他的明月前身。
姜靜,筆名荷衣蕙帶,河南省作協(xié)會員,歷史雜志專欄作家。著有《愿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到白頭》,寫散文,畫工筆,書瘦金;抱一顆平常心,寫幾行散淡文,在淡泊中尋找人生至味。
編輯/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