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在畫龍與點睛之間蕭開愚《二十夜和一天》

2018-11-13 01:45
上海文化(新批評) 2018年1期
關(guān)鍵詞:點睛難民營組詩

木 葉

“大海啊永遠在重新開始?!蓖呃桌锏倪@個詩句可以視為創(chuàng)造者的一種美德,而這個群體中秀異的詩人更是在不斷啟程,將自身引向大海,自我檢視自我革新,一面涌蕩一面充盈。新詩發(fā)軔之初的許多詩人,作品沒有與時偕行或過于趨時而非自然生長,往往未能走得足夠遠闊。像穆旦等極少數(shù)幾位詩人,跌宕而又精微地校正自我,不斷轉(zhuǎn)益,不斷豐富與深化,實績卓然。而當(dāng)代詩歌頗具意味的一點是,不少詩人努力改變自己,有的是因了“歷史強行進入視野”,詩歌漸漸偏離了均衡與純凈,走向博雜甚至混沌,如西川;有的歷經(jīng)較長時間的延宕,爾后重新發(fā)現(xiàn)歷史與現(xiàn)實,詩藝也有了較大的化轉(zhuǎn),如柏樺,如歐陽江河;有的在既有路徑之上愈發(fā)開張騰挪,如于堅……有一個人的變化在當(dāng)代詩人中雖不能說最為顯著,但“在形式和風(fēng)格上變化的幅度很大,即使同一時期寫的詩也顯得是那么不同”,這個詩人名叫蕭開愚。

詩集《二十夜和一天》包括二十一首短詩和一篇名為“高談闊論很迷人”的文章。讀這組詩時我有不小的期待。不過,看得越多,思慮便也越發(fā)搖擺纏繞。不禁想起哈羅德·布魯姆在《讀詩的藝術(shù)》中的話,“最偉大的詩歌——在但丁、莎士比亞、鄧恩、彌爾頓、布萊克那里——有一種普遍和本質(zhì)的難度:它是擴展我們意識的真正的模式?!惫_德·布魯姆綜合了別人的見解,進一步指出要達到這一點,需要一種“殊異”(strangeness)。我想,這種難度與殊異不僅是指向讀者的,也是內(nèi)在于作者之創(chuàng)作的。以此來看取當(dāng)代漢語詩歌會有不小的收獲,而不滿可能也正蘊含其中。蕭開愚這一組詩或許正好是一個切近的例子。

1997至2005年,他在柏林居住生活,2016年再去,寫下了《二十夜和一天》這一組詩。封底介紹說,“二十一首詩,是采訪二十一個德國人的選擇性實錄,以采訪的地點和時光的暈染來破題”。這組詩歌寫的是遠在德國的事,所涉的人多事多地點多,本身就是一種迎著難度的書寫。寫法上有些散點透視的意味,并無絕然的重心,不過,可以較為清晰地看到蕭開愚由來已久的問題意識。

其中有作者十分看重的城鄉(xiāng)沖突,以及個人成長、文化與社會等問題。談到今日柏林乃至歐洲,難民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國際問題,極具輻射性,這組詩中不止一首關(guān)于或提到難民,有一首最為充分,標(biāo)題就叫:《難民營,Spandau》。

我們走進隆起的塑料的蘑菇,被白色攬入整潔的格子。

所有房間躺在床上這么多家庭這么多人!

“醫(yī)生,”齋月的失血的臉,

溫順的希望的眼睛,

揮舞一撂(摞)表格,

“食堂飯您知道咽不下,

請簽字證明我有病?!?/p>

每排樓幾個小孩

跑上跑下,踢球用德語。

安詳?shù)陌蟮臍夥?/p>

綻現(xiàn)老套的分岔。

某一批出去租房住,

某一批回國整修破碎,

更多包括不知如何加入的

印度人和非洲人長居于此?

或為了保安等等不再失業(yè)?

眼下,這是數(shù)學(xué)無用的痛苦,

生命旺盛無事做。

德國人了解記憶

漚透的神經(jīng),始終,

散著裂土的余溫。

唉,那夸大肩關(guān)節(jié)疼的黑巾老太

多么嫌棄德國造的止痛片,

(她花她的積蓄慢慢地上的船)。

我們疲于奔命顯得多么幸運。

詩的開頭越過了“難民”直接進入了“營”,而外形和顏色又悄然勾勒出難民營這一所在?!拔覀冏哌M……”,表明不是一個人前往,視角便也趨于復(fù)合。“塑料的蘑菇”和“整潔的格子”是兩個形象化的比喻,喜劇感與悲情、跳脫與嚴(yán)肅相互糅合。“所有房間躺在床上這么多家庭這么多人!”一口氣十七個字,速度擦亮語感,意涵亦隨之搖曳?!褒S月的失血的臉”和“黑巾老太”,有身份指向,而又節(jié)制?!疤咔蛴玫抡Z”,這尤其是蕭開愚的語法,也可以理解為倒裝,是歐化語言的陌生化運用,而如果說“踢球交流時用德語”則索然無味。這旁逸斜出的五個字兀自有一點宋詞的味道。最后一句是“我們疲于奔命顯得多么幸運”,能夠疲于奔命似乎也是一種僥幸,畢竟不是煎熬于水深火熱,甚或坐以待斃。而所謂的抵達,也許依舊不是一勞永逸。某種意義上,結(jié)尾處的“我們”與開篇的“我們”相呼應(yīng)而又不盡相同,可能不僅指向來難民營探看的人,具有更寬闊更具普遍的意味:疲于奔命也許就是人生的宿命。

組詩中的詩歌標(biāo)題絕大部分是地名,且是德文,只有三首出現(xiàn)漢字,而本詩又是以“難民營”為題,一個朋友一眼就注意到這一首,興沖沖看后未否認(rèn)詩中的況味,但并未滿足,而是聯(lián)想到兩三年前敘利亞年僅三歲的難民伏尸沙灘的遺體的新聞?wù)掌J(rèn)為詩人這樣的筆觸缺乏沖擊力,提供的細節(jié)還可以更豐富,所帶來的余味也可以更為深遠。這種將詩歌文本和圖像文本的比較本身未必很公平,不過促使人去思考詩歌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

詩歌已遠非這個時代最具表現(xiàn)力和影響力的藝術(shù)形式,詩人的自省亦不算少。在一篇文字里,北島便指出自己初到異域那幾年,住過多個國家,搬過多次家,經(jīng)歷不少,這些日子哪去了,自己究竟做了什么?北島認(rèn)為,這是詩歌交待不清的。也許,面對紛繁的當(dāng)代世界,面對種種的內(nèi)心流轉(zhuǎn),“詩歌最多能點睛,而不能畫龍”。此語極簡,亦極豐饒。其實,也指向“難度”與“殊異”的問題。在這里,“畫龍”可理解或引伸為如何處理越來越復(fù)雜多變的現(xiàn)實世界,以及如何完成具有較強敘事性或統(tǒng)攝力的詩歌,而“點睛”則指精悍的勾畫、抒情、哲思或于整體性書寫之中的靈光閃動。

在近幾年的國際難民危機中,德國有擔(dān)當(dāng),有行動,而德國政府的政策也是爭議極大的。在組詩后面的《高談闊論很迷人》一文中,作者花不少篇幅談到了難民,如若將二者對讀,也許更能體會詩歌的功效或處境。文章里有這樣的話:

“不乏裝病的老太和小孩,聲稱得了醫(yī)療站醫(yī)生診斷不出的怪病,央求出具轉(zhuǎn)治證明進城就醫(yī),實則想要僥幸得到一份享受特殊伙食的醫(yī)囑。食堂食譜四季固定,盒飯性質(zhì)、變動限于兩三種,營養(yǎng)保障、口味單調(diào),久之需得渾吞下咽。難民哪里知道一般德國人飲食簡樸,有人一日三餐固定搭配終身重復(fù),微改甚或致使神思震蕩。難民想象不出枯燥、高級的攝生段位,好多人生從吃開始并以舌頭為抹布,抹除運思、為人刻板的痕跡。吃社保的德國失業(yè)者偶爾上館子打牙祭,難民存著救濟金,也可偶爾上館子打牙祭,難民舍不得,每一張鈔票都熨平,疊在手帕里。除個別人學(xué)習(xí)語言、試圖找工作留下,十之八九苦等老家仗打光,回去重續(xù)舊緣。”

確實,我們會發(fā)現(xiàn),文章里也涉及“裝病的老太”,而且更為詳細和明了:“聲稱得了醫(yī)療站醫(yī)生診斷不出的怪病,央求出具轉(zhuǎn)治證明進城就醫(yī),實則想要僥幸得到一份享受特殊伙食的醫(yī)囑。”

“除個別人學(xué)習(xí)語言、試圖找工作留下,十之八九苦等老家仗打光,回去重續(xù)舊緣”,文章中這句話幾乎對應(yīng)于詩句“某一批出去租房住,/某一批回國整修破碎,/更多包括不知如何加入的/印度人和非洲人長居于此?/或為了保安等等不再失業(yè)?”

我無意在作者的文章或新聞報道中一一找出與這首詩歌對應(yīng)的部分。有關(guān)(柏林Spandau)難民營的新聞見諸報端,作者在德國有深度經(jīng)歷和多種經(jīng)驗,《難民營,Spandau》一詩幾可視為一種當(dāng)代考古,有理由寫得極具現(xiàn)場感和精神張力。但吊詭的是,作者的散文性自述在補充和豐富這首詩的同時可能也在消解此詩的深度和魅力。我想,這也是有人不滿意的一個原由。那么,詩歌能實現(xiàn)多少超拔于一般敘事或論述的東西,或者說詩歌如何寫出只有詩歌本身才能寫出的東西?

據(jù)說,作者是忠實于自己在德所見所聞,可以說是一種詩歌中的“非虛構(gòu)”,標(biāo)題提示了“畫龍”或“點睛”的可能,但可惜的是,這樣的詩歌有自己的旨趣,卻缺乏厚度與力度,少了些驚喜,從既有文本的豐沛度而言,看不出作者曾深入每個“對話者”的內(nèi)心,而是停步于一些較為表面的細節(jié)和個人的發(fā)微感觸。作者的文字難以讓讀者感受到他是真切地“內(nèi)在于德國,內(nèi)在于生活”而書寫。說到底,“畫龍”是有“難度”也需要(克服)“難度”的,否則不足以體現(xiàn)文本的“殊異”。

組詩中另有一首,名為《Majakowskiring》(馬雅可夫斯基環(huán)街),開篇是“這里真安靜,/線過針孔的雷聲?!笨赡堋熬€過針孔的雷聲”會讓人聯(lián)想到某首名詩,不過自有其韻味,接下去的詩句可期可待。小小遺憾,等來的是“昨晚沒睡好,/沒原因也沒辦法,/今天不知道,/為什么不困。//問題是他們的,/我見的不是他們。/你以為我的回答/就是我的問題嗎?”這些詩句本身有所指,不過讀來尋常,缺少興味與張力。暫且視之為必要的交代與過渡,接下去,“偌大的房子原來住誰/我不問,我靠臟/度日,臟衣服、臟碗、臟地,/窗戶上雨水的痕跡?!薄拔铱颗K/度日”這是比較有深意的,但一直到全詩尾聲均屬平淡。結(jié)尾“像干擾沒有干擾性”只得求助于修辭之炫。全詩似乎辜負了開篇“線過針孔的雷聲”所蘊含的可能性與開放性。

又如《陽臺上,HanstedterWeg8》一詩的第一節(jié):“提前退休錢多,/老爺車環(huán)游飯好,/話少挖而苦。/——我們也要一個單位,/也要提前退?!痹娋渲饕窃谡Z言層面的滑翔與造型,“話少挖而苦”是具蕭開愚特色的筆觸,不過有些孤立無援。比較可觀的是接下去這一句:“為了小資產(chǎn)者的利益,/請投F D P,AFD臉還沒洗?!盕 D P指德國自民黨,AFD指德國選擇黨,如果只有“為了小資產(chǎn)者的利益,/請投F D P”,尚屬平常,“AFD臉還沒洗”使得本句的意涵陡升,敘事和抒情以及思考三者巧妙合一。不過,這么幾句有意味的話對于一首近三十行的詩歌而言,或者說,對于真正的德國故事乃至人的問題,還是少了深入的敘寫,缺乏賦形。

這一組詩是“采訪二十一個德國人的選擇性實錄”,基本以采訪的地點為題,意在深入德國,深入現(xiàn)實與內(nèi)心,初衷可嘉,有可能寫成直指現(xiàn)實的詩歌精品,畫龍見格局,點睛見妙筆,以期敘事與抒情的精妙融合,結(jié)果處理得還是比較遠比較淡,不易看出作者曾在那里生活多年,而后又重返德國并進行了深度體驗或?qū)υ??!鞍亓钟懻撌澜纾?……全世界過德國日子地球馬上沒”,這樣的詩句原本是整組詩歌這條大龍中富于點睛意味的筆觸,也并未得到充分的展開,前后文也缺乏有力的呼應(yīng)。

在這組詩中,《難民營,Spandau》算是完成度較高、有代表性的?!抖购鸵惶臁酚昧Ρ容^平均,沒有特別突出的篇什,更像一些剪影與印象記,詩與詩之間也缺乏合力,整體尚不夠厚重。

回到開篇,不少當(dāng)代詩人不斷改變自己,借由題材、修辭、理念等等,蕭開愚的實驗、探索與轉(zhuǎn)益頗為顯著,在當(dāng)代詩歌由抒情向敘事轉(zhuǎn)變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寫出了一些優(yōu)秀或引人注目的敘事性作品,如《一張電報》、《吃垃圾的人》、《星期六晚上》、《國慶節(jié)》等,不過,他有些東西也是不變的,他可能恰恰在敘事性和賦形建構(gòu)上并未走得足夠遠。一些短詩和長詩里,更吸引人的是精彩的語詞和句子,堪稱點睛,予人啟迪。譬如,《內(nèi)地研究》中“旗幟具有兩面”令人浮想,遺憾的是,上下文的語句均不太具吸引力(緊接著這一句的是“就像易碎同時蒙蔽”,有些莫名)。也許作為一個寫詩或喜歡詩歌的人甚至喜歡煉句的人,會對一些語句非常欣喜,甚至震驚,到底少了些整體感以及通透性。當(dāng)作者在展開深入的敘寫與推進時,隱約有些捉襟見肘,還以《內(nèi)地研究》為例,其中有一部分長達六頁動用了一長串?dāng)?shù)據(jù)以“研究”河南等省的經(jīng)濟民生,讀來生硬、雜混而朦朧,效果不很理想;最后一部分用“我們……”這樣排比性的句子一氣到底,其賦形與建構(gòu)的成效更多體現(xiàn)在語感上,對“內(nèi)地”對“研究”而言似乎還是缺了些什么。

組詩《二十夜和一天》沒有《內(nèi)地研究》或《向杜甫致敬》的主題宏闊,似乎在有意講好一個個人生故事或片段,至少不像前者那么亂花漸欲迷人眼,更加及物和具體。但也正是在這個及物和具體化的過程中,亦即當(dāng)修辭不那么凸顯之時,作者暴露出敘事性與賦形才華上的薄弱,吸引人之處往往還是語言上的跳脫和華彩。和很多詩人以及論者一樣,特里·伊格爾頓關(guān)注語言的自覺,但也指出“對語言比通常更敏感,并非必然意味著語言要特別地‘被重視’。一首詩可以是在語言上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卻不去炫耀地突出這一事實。”發(fā)揮詩歌的綜合賦形能力,保持創(chuàng)造性,而不去炫耀地突出語言,這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一種能力。

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這很可能不是一個詩人的問題。這個問題在長詩和組詩中更為凸顯。不少詩人的長詩或組詩尤其是在面對大的主題、大的存在時,有一種不知所措的大膽、鋪張和無力。其間的激情和膽色是可觀的,整體上還是缺乏扎實可靠的推動力和穿透性,于是完成度令人惋惜。

畫龍不易,點睛亦不易,兩者的關(guān)系也微妙。如何面對當(dāng)代世界這個超級文本,詩人一直在求變,但可能還是力有所不逮。成就卓著的當(dāng)代詩人(還包括柏樺、于堅等),他們的一些長詩或組詩,從題材和題目看“難度”不小,但具體文本似乎還是沒有充分地迎著難度上,而是滑翔或繞了過去,或沉湎于小我和趣味,無形中淡化了難度;有的文本看似殊異,實則只是一種自我催眠式的陌生化演繹,在貌似強悍的及物性之中透出不及物性。

“少壯能幾時,鬢發(fā)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些詩歌的概括性、親和度、生命力度與精神旨歸,令人感懷。杜甫是一個將個人與社會、盛世與亂世結(jié)合得最好,并書寫得最為充分有力的詩人,是一個善于“畫龍”也長于“點睛”的詩人,同時本真、峻健。當(dāng)代不少詩人向杜甫致意,但往往少了那種與時代的相互辨認(rèn)、整全感、深切性以及超拔精神,透出一種“輕”。

最后,關(guān)于一個個日子,甚或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一個個白天黑夜,令人想起菲利普·拉金的名句:“日子有什么用?/日子是我們活著的地方。/它們到來,把我們喚醒?!比兆印円?、一個個時刻,確乎不僅僅是時間性的,還是人活著的地方,是命定的生息之所,是雖有限卻無盡的存在,蘊含著領(lǐng)受、洞悉與敞開。我們許多當(dāng)代詩歌尚有待于與之相應(yīng)的高妙與升騰、統(tǒng)攝性與穿透力。而好的詩歌或詩性書寫,恰恰應(yīng)如日子本身一樣,“它們到來,把我們喚醒”。

猜你喜歡
點睛難民營組詩
可見光(組詩)
蒼涼組詩
名師點睛(9)
難民營
讓人物“動”起來
畫“獅”點睛
“軸對稱”復(fù)習(xí)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