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電視劇《靈與肉》與流行文化價值

2018-11-13 07:11牛學智
長江文藝評論 2018年5期
關鍵詞:張賢亮人性小說

◎ 牛學智

張賢亮的小說創(chuàng)作并不多,但其思想分量著實不低,這已是被中國當代文學史甚至思想史所證實了的。無論《靈與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習慣死亡》,還是《早安!朋友》《我的菩提樹》等等,一經發(fā)表,總是會產生或大或小的轟動,這表明張賢亮的思考一直處在社會文化思潮的前沿,也是他自己常常引以為豪壯的地方。比如在《張賢亮小說自選集·前言》中他曾說,在中國大陸,我是第一個寫城市改革的(《男人的風格》,1983);第一個寫性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1985);第一個寫中學生早戀的(《早安!朋友》,1986);第一個寫知識分子沒落感的(《習慣死亡》,1989);第一個揭示被很多人遺忘的“低標準,瓜菜代”對整個民族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心理和生理造成損傷的(《我的菩提樹》,1994)等等。不管他的自我評價對不對,起碼說明他有他的文化自信和思想自覺。一方面緣于他坎坷而豐富的閱歷;另一方面緣于他對文學的獨特看法,到去世他也不是以文學為生,自然也不是把文學的功名看得高于一切,他也曾揚言,文學只是他的一種休閑和娛樂方式——這種自由精神,決定了他的文學總是他自由表達的載體,很少有跟風獻媚的痕跡。

當然這里不是要全面論評張賢亮及其文學創(chuàng)作,是想從電視劇《靈與肉》揣摩觀眾趣味而突出價值的現象中,試著探討一下《靈與肉》這個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以其勇敢的反思力著稱的短篇小說,在進一步傳播中怎樣走向變形的。這包括今天該怎樣理解1980年的“反思”主題和怎樣理解今天的所謂大眾文化趣味,特別是情愛主題以及個人與社會、政治的關系問題等等。

萬把字的短篇小說《靈與肉》,被抻成42集電視連續(xù)劇,這得益于編劇對現實生活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和對歷史的基于今天觀念的發(fā)揮。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取決于今天的價值觀;但今天影視劇的價值觀,卻又似乎不是編劇及其影視制作者對其預想觀眾的定位。小說《靈與肉》在主題、價值趣味、情愛觀、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處理上,與今天的電視連續(xù)劇有很大的出入。

一、小說《靈與肉》反思主題

短篇小說《靈與肉》,發(fā)表于1980年第9期《朔方》,獲同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

鑒于電視連續(xù)劇《靈與肉》出場人物眾多,填的內容繁雜,時間也拉得太長,因而小說《靈與肉》幾乎被完全改寫、重組,對于沒讀過該小說的年輕讀者,首先有必要先介紹一下這小說基本故事情節(jié)。

其實該小說故事情節(jié)比較單純,寫法也基本采用傳統(tǒng)現實主義敘述手法。歸納來看,小說由兩條線索構成。一條線索是以主人公許靈均的現實遭遇和心靈震動為主,屬于作者正面著墨的內容;另一條線索以“反右”前就去美國做生意后來成為所謂資本家的許靈均的父親回國探親,并想帶走兒子全家的心理活動為副線。兩條線索在小說中不時以插敘寫法來呈現,大跨度勾勒了許靈均自小成長于離異家庭,二十歲左右因詩被打成“右派”下放到西北某農場,最后在好心的左鄰右舍幫助下結婚、生子、當教師,一直到“平反”、摘掉“右派”帽子,再去北京見回國探親的父親、父子倆微妙而激烈的心理活動過程。主線敘述詳細,相對而言,屬于通過客觀描述表現許靈均在農場接受改造的生活場面,傾向于再現那段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輪廓。二十歲左右的許靈均戴著“右派”的帽子,來到農場被安排在畜牧隊放馬,鄰居郭諞子是個看起來有口無心、愛說段子逗笑的大老粗文盲,但對于大是大非他都明白。這個人是許靈均鄰居的重要代表,在他的帶動下,眾鄰居雖然把許靈均叫“老右”,然而心里其實也不怎么明白“老右”究竟是怎樣一個政治內涵,許靈均也就權當是像農場人一樣的綽號,一笑了之,不以為是歧視,本來也不是歧視。因此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其實一直抱著原始樸素的善良心理對待這樣一位據說犯了錯誤的人,該幫就幫點,幫不了也決不惡意誣陷。從四川逃荒來的李秀芝竟然成了許靈均的妻子,其內在原因正是起于鄰居們的好意。郭諞子最先發(fā)現了投親無門餓得有些昏迷的李秀芝,三言兩語,便替許靈均做了主。結婚當天,鄰居們還背著這對寒磣的新人,周濟了米、面、油、錢等,這些重要細節(jié),都充分表明農場人的厚道與善良,也是導致許靈均愛這片土地的最直接最真誠原因,為他最終選擇留下來打下了基礎?;楹?,許靈均繼續(xù)放馬,李秀芝在家操持家務,農場的日常生活的確主要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流程??恐钚阒サ某钥嗄蛣?、勤儉持家本領,許靈均不但有了兒子清清,也營造起了農家小院,原來的馬產房窩棚也被收拾得像那么回事了,家里養(yǎng)上了雞鴨鵝等家禽,“海陸空司令”的外號,即是鄰居婦女們對李秀芝的肯定,這是許靈均一家的日常生活框架。

許靈均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小說中當然也做了一定的鋪墊,但主要是以暗示、折射、襯托的方式表現的。那時候的政治生活主要是以“階級斗爭”為綱,社會生活就是以生產隊為單位的集體勞動,記工分打考勤,一應得隊長說了算,許靈均一個人掙工分,物質生活自然相當清貧。正因為有原始樸素情懷的鄰居,許靈均在農場其實并沒有經常被拉出拉進去斗,他本來勞動老老實實,再加上鄰居們下意識的同情,許多演化成宗派斗爭的政治運動和許多上綱上線被擴大化了的奪權斗爭,在最基層的農場生產隊,并沒有電視連續(xù)劇里表現的那么劇烈,就算是“文化大革命”開始,他所謂的“歷史反革命”罪名老賬又被翻出,在農場生產隊沖擊其實并不大。對他沖擊最大最致命的是,政治體制對他的不認可乃至敵視,這就使得他的靈魂一直處在深度恐懼和飄零狀態(tài),而不得有歸屬感。這種有家不能回、無以為憑的生命體驗,可不是如電視連續(xù)劇里那般聽鄰里鄰外嘻嘻哈哈幾句笑話能超脫的,也不是幾個遠道而來的女知青莫名其妙的一點崇拜能化解得了的。國家政治前途及他自己的未來命運,不是處在漩渦深層的他能理直氣壯地判斷得了,他能做好的,只能而且必須是更加努力地按要求去“改造”自己,等待早日被認可。

因此,極度壓抑和極度無助,才是許靈均真實的內心世界。所以,作為知識分子,許靈均“靈與肉”的煎熬折磨和糾結痛苦,在小說里,主要表現在他精神深處對那個漫長歷史時期知識分子整體命運的思考,這思考從“反右”一直持續(xù)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后社會逐漸走向正?;癁橹?,其中充滿著徹骨的饑餓痛感,非人的體力勞動折磨和異化了的政治生活對正常人倫關系的摧殘,人被分成三六九等的屈辱,以及漠視人正常情愛需求等致使人格尊嚴喪失的命題。個體人在遭遇諸如此類重要問題時,毫無含糊,根源并不全在某個個體的道德素質與文化水平,而在不正常的政治氣候和失序的社會,某些個體人性惡的泛濫,究其實質,還是如此政治氣候和失序社會縱容的后果。這一點,小說的敘事傾向和價值判斷是十分清楚的。

當然小說的正線索在表現這些精神拷問和社會反思主題時,副線索往往以文化時差的對比來幫助完成敘事的完整性的,即通過回國父親的所見所聞所感,具體而微地讓讀者感受到了這么多年的勞改生活,給許靈均的人格、理想、人生追求的再塑造和再定形?!案脑臁焙蟮脑S靈均執(zhí)意不隨父親去美國要留在農場廝守他的妻兒,便多了許多思想意味。一方面,二十多年的“改造”,許靈均已經被此生活及環(huán)境所同化,不覺得現在的生活及環(huán)境有什么不好。這看起來像是許靈均被李秀芝及鄰居們身上散發(fā)出的原始本能的真善美所感化,其實是作為知識分子探索真理求解真知的心靈,途徑深度異化的一種麻木和不覺醒。這倒不是說知識分子一定要高于普通老百姓,而是許靈均這個典型人物在“勞改”這個典型環(huán)境,只能如此,這才是張賢亮深刻理解恩格斯“典型論”后所表達的深層思想。另一方面,許靈均所表現出的性格上的堅定、信念上的篤定和意志上的頑強,的確拜廣袤的西北大自然和生活所賜,他在長期的磨練中,對自然,對本真人性的理解,有了更深切體悟,這是高于具體政治信念的人生大境界,也從側面批判了畸形社會的丑惡,此二者有機統(tǒng)一于該小說明確的反思主題。

至于張賢亮的小說是否是“自傳體”,以及由此生發(fā)開去的諸多傳說,是不是以另一形式支撐了其小說的其他主題一類問題,的確更符合張賢亮本人的經歷,特別是江湖上對他的傳言,也符合今天人們“窺私”“窺陰”以及糾纏于個人情感小趣味的流行價值追逐。但是,不管選擇什么,只要小說的敘事性、虛構性、審美性、形象大于思想的基本特征還在,小說《靈與肉》的主題就不會變,即它義無反顧的知識分子命運反思、政治反思、社會反思、人性反思……就不會變。

二、電視劇《靈與肉》“鄉(xiāng)村愛情”式情愛觀對原作的消解

42集的電視連續(xù)劇《靈與肉》故事情節(jié)繁雜、紛亂并且拖沓冗長,劇中有兩個突出而重要的“節(jié)點”還是需要有所交代,因為它們直接導致了原小說主題的消解。

第一,主人公許靈均性格的分裂問題。誠如前面的分析所提到的那樣,小說《靈與肉》中的許靈均在精神、氣質、性格、思維方式諸方面有被同化的現象,但不存在人格分裂問題,這從他面對父親的篤定信念和他父親體會到的堅強意志就能看出。可是,電視連續(xù)劇為了表現許靈均內心世界的豐富和復雜,讓他戴上了多重面具變成了多面人格。2018年6月27日《文藝報》發(fā)表了題為《把人性光輝鐫刻在歷史的巨石上——訪電視劇〈靈與肉〉編劇楊真鑒》的文章,編劇楊真鑒是這么解釋表現許靈均“缺少”的東西的,他說,“許靈均作為知識分子,他缺少肌肉力量,于是我們設計了慣于武力解決問題的謝狗來;許靈均心地柔軟不攻于計算,于是我們設計了善于鉆營的孫見利;許靈均理智獨立,于是我們設計了有些許迂腐、情緒化的姜文明?!毖酝庵猓S靈均、謝狗來、孫見利、姜文明這幾個人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是因為我們設計的本初就是將一個人身上的隱性人格顯性化處理”。想象一個主要人物在同一環(huán)境不同條件下的各種反應,在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上的確成立,也方便于發(fā)掘人性的復雜性。但這必須具備一個基本前提,即作品只注重敘寫封閉狀態(tài)下的人性現象,否則,就是創(chuàng)作者個人經驗的過度闡釋,是對人的潛意識所做的肆意放大,非但簡化了人的社會生活,而且會把人推上欲望的深淵。小說《靈與肉》顯然并不是僅僅反映許靈均內心欲望或潛意識,而是著力于許靈均所經歷的特殊年代的特殊遭遇,并通過遭遇呈現他作為知識分子對時代的整體思考,被拋棄與尋找歸屬、信仰一度崩潰與重獲信念的主線是明確的,他也不是一個分裂的人——精神或性格的分裂與迷茫、壓抑、絕望、無助狀態(tài)下的孤獨感受,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傾向非理性選擇,導向病態(tài)的行為,屬于個體自己的混亂;后者沉淀為理性思維,導向積極的思考,與從眾心理劃清了界限。毫無含糊,小說《靈與肉》中許靈均的氣質無疑是后者。

在被原著小說規(guī)定了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電視劇給許靈均想象出這么幾副不同面孔,產生的實際效果是對原小說主題的消解。徑直說是把社會化主題分化分解成了不同人性側面,特殊年代特殊的社會化生活,反而成了個體人可以任意打扮、改寫乃至顛覆的非實體性存在。謝狗來性格粗魯、一身蠻力、好動手腳,結果是七隊隊委老白干執(zhí)行的任何不利于許靈均的政治任務,他都敢當面揮舞硬邦邦的拳頭;孫見利圓滑聰敏、工于心計,為了保護許靈均,幾乎任何有損于許靈均的公事和私事,他都能巧妙化險為夷,隊委及其決定在他那里反而顯得滑稽可笑;詩人姜文明好理性思維,也有些迂腐和情緒化,雖然每每闖禍,但因有謝、孫二人的平衡,整個七隊的政治氣候和社會風向反而好像在他的掌握之中,大有未卜先知的智慧??傊?,經過這么幾個想象中的人物的特異力量制衡,如火如荼的政治運動在七隊,便真真實實只是虛張聲勢了,許靈均也就不但演繹成了七隊的中心人物,而且還成了有先見之明的賢者、圣者,因為謝、孫、姜,包括其他如梁大嗓、郭諞子等的后臺支撐其實是許靈均的大腦。所以,觀后的感覺是,許靈均本人的遭遇,包括七隊其他人的遭遇,都是暫時的,混亂只是少數一些人所制造,他們被繩之以法是遲早的事,只要早晚解決了這些搗亂分子,陰霾馬上會過去。作為歷史的后見之明,今天看起來似乎是這樣。但回到當時“階級斗爭”為綱的社會語境,不要說本來戴著“右派”帽子的許靈均對七隊隊委的政策明里暗里對抗了,就是根正苗紅的貧下中農和積極分子,那也不是說想對抗就能對抗的,甚至不是自己認為正確就正確的。否則,就不會有后來的歷史悲劇了。

遺憾的是,在電視劇中,當許靈均被分化成好幾重面孔時,歷史遭遇戲謔的同時,也嚴重被簡化和曲解了。初衷是要把許靈均塑造成一個全知全能的英雄,可事實是把他變成了一個盲目熱情卻處處逢迎討好,似乎很有主見可是懂得的卻不過是些雞毛蒜皮的“老好人”和“好心腸”。這不只是遠離了張賢亮筆下沉思、憂慮、痛苦、沉默的知識分子形象,還漫畫化了許靈均所置身的組織和紀律,電視劇中政治生活被搞成了一群具有江湖義氣的哥兒們與一級組織之間的撒氣斗狠,這恐怕與歷史真實氣候是極其不相符的吧!

另外,一旦電視連續(xù)劇的主題聚焦在許靈均的幾個想象角色身上,劇作所表現的所謂人性,說到底,不過是幾個許靈均的不同欲望、潛意識,與小說中他對整體時代命運的思考就毫無關系了。反過來,因為人性只是這些個人恩怨、私利和心計,電視劇《靈與肉》也就只是許靈均一個人在那個年代如何釋放自己、滿足自己欲望的問題。這與把各種事件收縮到國民黨特務朱殷懷一個人的破壞上,是一脈相承的,都表明編劇的人性觀其實是以最大限度刪除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來實現的。

由此可見,雖然從人格分裂角度分化分解主人公精神世界,是受藝術原理支持的,但對1980年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來說,正好是張冠李戴,收到的效果自然是歪曲甚至誤導那段歷史。

第二,孤獨及情愛觀問題。在同一則訪談中,編劇楊真鑒也意識到了許靈均的孤獨問題。他說,原著小說是通過人與馬的廝守、人與馬的對話來表現孤獨主題的,而電視劇則把馬陪伴的一部分任務交給一大幫許靈均的替身了。“由于電視劇中加入了謝狗來、孫見利、姜文明、梁大嗓等人,事實上他們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許靈均的孤獨。”這樣的處理的確有效消耗了獨處而思考的許靈均和屬于他的時間,他一下子變得很忙,儼然成了七隊的一個人物,誰有什么疑難都會跑去討教,他也好像什么都懂,有問必有答,不但熱心,還很有能耐。劇情還不止于此,最扎眼的情節(jié)是,許靈均竟然變成了情種。從上海來的知青女學生何琳,就是在李秀芝懷孕回四川娘家的時候愛上許靈均的。據劇情所示,他們兩個只是能談得來,但從事情的結果看,既然兩人的事鬧得滿城風雨,鄰居們都前來給男女雙方做工作幫助解決,恐怕也就不是一般的“能談得來”那么簡單了。更為玄乎的是,這事起因于許靈均的能干和有文化,是何琳的崇拜與追求惹的禍。有了這樣的插曲,劇情順勢而下,展開了許靈均、何琳與錢有為(另一個與何琳同來的男知青)三者之間的爭風吃醋,再加上眾友幫忙策劃謝狗來如何向知青女醫(yī)生趙靜展開攻勢等等。到這里,電視劇《靈與肉》幾乎演繹成趙本山導演的《鄉(xiāng)村愛情》了。其間充滿著緣情而起的誤解、猜疑、挖墻腳和明爭暗斗,給人感覺,當時七隊的日常生活主體,反而不是如何掙工分、如何搞運動、如何勞動改造和如何應付上級檢查,而是一切很幸福,唯有情愛沒著落。

就這樣,小說中沉默、深沉、憂郁的知識分子許靈均,便成了到處表現、善言說、多情和積極參與隊委政治生活的“老油條”。這哪里是接受勞動改造的“右派”和遭人歧視的許靈均,簡直是左右逢源、能說會道、真理在握的王大拿。劇中的兩個女知青何琳與趙靜不也如此嗎?大老遠跑到這里來,工作、鍛煉是小,心心念念的不過是愛誰的問題和怎樣忘掉愛的前史的問題。只不過與《鄉(xiāng)村愛情》稍有不同之處在于,電視劇《靈與肉》好像刻意以“痛苦”來表現愛的不易,而《鄉(xiāng)村愛情》則是以“熱鬧”來傳達愛只是生活中的一味調劑品,沒什么真不真的。然而背后的文藝觀、人性觀卻驚人地相似,即都受歷史虛無主義的支配,并且奉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經驗為圭臬,并把人性歸結為情、愛、欲的得與失,個人的痛苦、迷茫甚至絕望也就無條件構成了人性的核心內容,基本消滅了個人對社會及其機制的積極思考與反思。

電視劇有了如許這般的“橋段”和“敘事機制”,不言而喻,劇情只能被推向“成功”這個大團圓的死扣,一切可能的開放性思考就此壽終正寢。政治生活上,除了朱殷懷是潛伏進農場黨組織的國民黨特務之外,其他人等皆是被利用或一時頭腦發(fā)熱,實現了沒有一個本質上是壞人的政治主題審美化結果,達到了民間消解官方的歷史虛無主義目的;社會生活上,無論前提條件成熟不成熟,只要大伙兒有干勁有勇氣、敢想敢嘗試,美好生活一定能實現,完成了“苦難”向“小康”的飛躍;個人生活上,不管前身多么陰差陽錯或莫名其妙,仿佛都是為著論證后來尋找愛埋下的注腳,兌現了個體本位的“內在性生活”這一所謂審美期待。

總而言之,張賢亮筆下真正的許靈均,就是如此消失的;許靈均幽長而沉悶的反思意識,也是如此被接踵而來的兒女情長或者古道熱腸有意無意瓦解殆盡的。

三、張賢亮文學思想是份艱難遺產

小說因改編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的不在少數,但因改編思想方向從此改變了的則更多。

通過對《靈與肉》原著和電視劇《靈與肉》的對比可知,電視劇《靈與肉》雖然對了解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寧夏,以及喚起年輕讀者了解張賢亮小說作品很有宣傳作用,制作方的確下了很大功夫,也可以說達到了預期目標,特別是按照制作方所揣摩的今天觀眾的一般價值趣味來評價,該劇甚至收獲了極大的成功。張賢亮曾聲稱,自發(fā)表作品以來,他從未滿足于只做一個為藝術而藝術的小說家,而是把文學當成參與社會變革的一項活動。英雄所見略同,李澤厚曾在《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中也表達過類似文學觀點。他說,從文藝史看,經常有這樣一種現象:一些作品是以其藝術性審美性,裝修著人類心靈千百年;另一些則以其思想性鼓動性,在當代及后世起重要的社會作用。于是他提出了一個問題,“追求審美流傳因而追求創(chuàng)作永垂不朽的‘小’作品呢?還是面對現實寫些盡管粗拙卻當下能震撼人心的現實作品呢?”他最后的結論是,他更喜歡現實主義,“容易看,又并不失其深刻”。誠如李澤厚所說,小說《靈與肉》并不是裝修人類心靈千百年中的一個“小”作品,如果我們的心靈需要那樣的裝修,我想,恐怕沒多少人愿意讓其裝修。它的價值與意義在重要的社會作用,盡管現在重讀的確顯得“粗拙”。這一點也必須說清楚,首先,小說敘事還比較拘謹,甚至有幾分藏著掖著,紋理粗糙而簡單;其次,同樣是圍繞人性的視角,但敘事觸角并未伸向已經打開領域的深處;第三,作者對已經異化了的傳統(tǒng)文化估計太過樂觀,因而小說結尾彌漫著膚淺的情感基調。

盡管如此,小說《靈與肉》絕不是一篇“小”作品,那么,改編得如何,實際涉及張賢亮文學思想遺產的繼承問題。事實證明,至少從電視劇《靈與肉》來看,制作者對其思想與視野,包括人性思考的把握,還是很欠火候的。這說明,繼承張賢亮文學思想遺產是一項艱難的工作。

如果不限于小說《靈與肉》,就張賢亮文學作品的整體來衡量,這個艱難,簡而言之就是:1.他熟知他身處的社會現實和時代性質,無論《綠化樹》《土牢情話》,還是《我的菩提樹》《小說中國》《一億六》,那種扎根在地域,卻不囿于地域經驗的文學形象,我們有他的大視野嗎?2.他有恒定的價值尺度,并用這個來自《資本論》的價值尺度來敘事,一直把思想觸角伸向現實結構內部財產制度的敏銳,我們有這個學理性依據嗎?3.他能把一時代個人悲劇敘事成彼時代國家民族的悲劇,并且能把視角返回到文化政治、人性本身和文學性規(guī)律,我們有這個文學能力嗎?4.他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他經商很少有暴發(fā)戶的自戀、土豪們的狂妄自大,做生意似乎也具有民族的大義——這不只是指他所經營的影視城解決了三百多口人的吃飯問題,類似一般的慈善活動、對文學新人的獎掖和扶持,以及重要關頭的敢說敢為,我們身邊的富人很多,他們有這個氣度嗎?

我們自然需要貼近今天大眾趣味的影視劇,然而我們同樣需要尊重歷史、具有啟蒙意義的影視劇,這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人的現代化現在進行時中的題中應有之意。

猜你喜歡
張賢亮人性小說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我沒有和張賢亮合過影
逼近人性
“學習”反人性嗎
不聽課的尊重
著名作家張賢亮病逝
雕塑應反映人性的不完美
广饶县| 韶山市| 江永县| 花莲县| 八宿县| 宁陵县| 天津市| 镇安县| 仙游县| 鹤庆县| 金门县| 阿勒泰市| 盐池县| 吴川市| 鸡泽县| 海伦市| 安远县| 淳化县| 休宁县| 武冈市| 大姚县| 宣汉县| 保靖县| 宁陵县| 齐河县| 兴化市| 神池县| 交城县| 韩城市| 胶州市| 嫩江县| 息烽县| 丽水市| 灵台县| 东城区| 萍乡市| 华容县| 江北区| 资阳市| 江安县| 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