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中國人的一個盛大節(jié)日——中秋。
這是一個寓意著團圓的日子,親人們在夜晚對著當空圓月,品嘗著果蔬,大概是一個美好的畫面。不過,在現(xiàn)代都市生活里,邊吃水果邊看月亮是有難度的,因為人們囿于樓房里,水果常吃,月亮不常見。中秋賞月越來越成為一個節(jié)日符號。
在蘭州碑林里有一副左宗棠的對聯(lián):“千山不隔中秋月,萬年復(fù)見黃河清?!?,月亮總是在天上,再高的山也遮擋不住,舉頭可見。阻擋月亮的不是山,是我們自己。
后來加入法國籍的捷克作家昆德拉在小說《慢》中格外強調(diào)現(xiàn)代人凝望“上帝窗戶”的必要性。生活中,經(jīng)常在傍晚坐公交車穿過一座跨河大橋,每當車駛過橋面,就會從車窗里看到橋的另一頭小區(qū)里每家每戶亮起的燈光,內(nèi)心會涌現(xiàn)一個詞:萬家燈火。是的,這是一個多么世俗的詞??!那燈火的背后,可能有一對夫妻正在吵架,有老人在床上因病煎熬,有孩子在孤獨等候夜班母親歸家……但從遠處望去,那每一扇窗戶里透出的光,溫馨無比,幾乎是幸福的代名詞。
凝望一扇窗戶里的燈,就是慢的,車速仿佛在那一刻降了下來,如果是在電影中,導(dǎo)演一定要給一個慢鏡頭才能表達那個莊嚴時刻。在中秋,舉頭望向一輪明月,大概是類似的境況——時間慢了下來。或許當你望向月亮的時候,并沒有看見傳說中桂樹被砍傷又愈合的細節(jié),但“仰望”這樣一個動作,是有意義的,會成為你一生中無數(shù)個瞬間里重要的一個刻度。
小時候的記憶中,中秋的月亮涼涼地掛在天上,夜氣潮濕,秋收后的莊稼堆積在打麥場上,蛐蛐在暗處高一聲低一聲地鳴叫,那一刻,抬頭望一眼天上的月亮,那個秋天就深重地刻在了生命里。以致多年后,每當中秋,鼻端稍會有潮濕的氣息飄來,耳畔會有一聲蟲鳴滑過,心頭會有少年之愁泛起,只因為看了一眼當時的明月。這一切就被凝結(jié)在了一起,寫入記憶的磁盤里。
在都市里,除非在戶外,而且恰好有閑情,不然很難留意到天上的月亮,更不用說中秋的月亮。因為我們太忙了,只顧著低頭趕路,如果不時刻看著腳下,很容易踩空或碰壁。正因為如此,對現(xiàn)代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來說,中秋的月亮顯得尤為珍貴,它可能是我們匆忙穿過一個十字路口的一盞紅燈,警告我們該停一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