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漾濞縣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客事從簡工作紀實"/>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禮客筆記
——云南省漾濞縣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客事從簡工作紀實

2018-11-13 16:49:57江靜龍
核桃源 2018年6期

江靜龍

逢春,歲在2018,農歷戊戌年。

這是我記不清第幾次深入這片地域,專程就倡導移風易俗規(guī)范城鄉(xiāng)客事活動作采訪。作為一名縣級媒體記者,對于這樣惠民利民的好政策,總是有著無限的欣喜,我希望通過我的筆端和鏡頭,讓更多的新風文明散播世界,把更多的陳規(guī)舊俗解放開來,呼吁更多的干部群眾齊心共襄文明。

其實,個中還有著一些私我的小心思,雖然涉世不深,曾經,我也是一個深陷客事煩惱的普通人。而且我深信,大家都跟我一樣,有過一樣的苦惱和無奈。

因此,我在本文中一再地通過縱向對比,在歷史的維度中,對一些過往細節(jié)的敘述,結合自己的一些見聞和感受,一起看鄉(xiāng)風文明走過的路程,換一個角度看看我們身處的世界,或者說看一看世界呈現(xiàn)的面貌。這里,我在文中用了很多“當時、以前”之類的詞條,那是屬于過去的一段,我作此記錄,除了記事外,更希望大家能夠攜起手來,大力倡導移風易俗,改老觀念、移舊風俗、揚新風尚,共同守衛(wèi)我們所處時代和諧的公序良俗,弘揚我們美好新時代的良好風尚。

1.江靜龍是一個代號

回想起自己的做客史,內心在不斷感嘆的同時,我也在不斷反思,反思我們周邊的這個世界,熱熱鬧鬧、禮尚往來、酬賓客謝親友的美好傳統(tǒng)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隨著菜籃子口袋子的不斷豐盈,隨著一些曲解的新思想新概念不斷介入,卻不知什么時候悄然發(fā)生了改變,不斷地走向了奢靡、鋪張、攀比等不健康的另類。

有柬為證!從年頭到年末,一些未知的請柬如紅花蛇的信子,吐著紅光,舔舐著人間。

2010年仲秋,我來到這里,在一所山間小學任教。上班后的第10天,我收到了一張來自鄉(xiāng)政府一位素未謀面的干部的請柬,為其兒子辦婚;緊接著,又接到了一張隔壁村學校老師的嫁女請柬;然后,中心校老師辦搬家客,說是在縣城買了房,具體位置不清楚,反正是到如今,我都沒到過其家里喝過茶;派出所干警結婚,辦在縣城,都是單位上的,今后一定會打交道……上班第一個月,我接到了6張各類請柬,當時,我的工資為1670元,我共隨了400元的禮。

當時,我連主人家的面都沒有記清。當時,他們也沒有將我認清楚。當時,客事的場面都極大,人如流水,菜也如重山碼在桌上。當時,請客是只認名字的,只需找到財務把當月的工資花名冊找來,挨個兒填寫即可,甚至于一家兩口子會收到兩份同一場客事的請柬,我在離開上述幾家的時候,主人家基本都沒跟我道別。

名字,只是一個代號,很多時候,不一定要認識這個人,只用認識這個名字,大意如此。

就這樣,我成了山村的一名教師,過完了山間的第一個月,除去生活、交通、話費等支出外,我的第一筆工資所剩400多元。閑暇時,跟同事聊到這個事情,都說我要入鄉(xiāng)隨俗,要融入社會,就要交接各類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于是,為了隨這個俗,為了路更寬,我頻頻參加各類客事,隨了各種不知名的禮,認識了很多再無交集的朋友,有時人到不了的,禮不管怎么樣都要想辦法帶到。

泛濫如瘋火,客事完全失控,這樣的狀態(tài)形成根本不需要多長時間。

那時,山間村子不大,學校教師少,學生少,多數(shù)村小都是一個老師帶一個年級一個班。我所在的小學,四個年級四個班的學校,攏共加起來,基本都從沒超過30人。學生還在小灶房里自己燒火做飯吃,每個周都回家背來菜、米,下課后去林子里現(xiàn)撿柴,放學后一窩蜂地涌進灶房,吹火洗鍋做飯,鍋煙灰塵裊裊升起,然后洗碗洗鍋,背書寫字,一個學生一周的用度差不多30元,每做一場客相當于兩個讀書孩子可以在校生活一周。

山野寂寥,地廣人稀,總得找點由頭,大家聚一聚。

村里有個大事小情,首先想到的是學校的老師們。一來老師辛苦培育孩子,培養(yǎng)一個家庭的未來,最應該感謝,二來還是因為老師能夠執(zhí)筆記賬,算得清楚錢文,接人待物不拘泥,三來老師還是一個村中為數(shù)不多的吃“皇糧”的人,請他們有體面,這是村人共同達成的最起碼的尊重,讓人感動。再者,同事幾個都是久居此地的老教師,算是本地通,請他們一定不會忘記請上我,落下我的那個在村里是不好做人的。村子不大,于是一個村的所有客事基本都有老師們的身影。猶記得,每次張羅客事的時候,主人家都是親自來到學校,帶上水禮,一個老師一個老師的請,先請幫忙寫對聯(lián),然后請幫忙掛禮記賬,都是一個村的,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還有的孩子在學校讀書,都抹不開面兒,都得參加。于是,到了客事當天,幾個人便帶上對聯(lián),騎上摩托,到家里客廳前的臺坎上,拉開陣勢,你記賬,我收禮,他分發(fā)瓜子,傳煙遞水,為前來祝賀的人劃上重要的一筆。久而久之,配合得十分默契,各自分管的這攤都井井有條,一場客事隨即順利結束。

有時,同村幾場客事一起辦的時候,學校老師不夠了,村委會人不夠了,還會引來一些口角或碎語閑言。

參加工作的第二個月,我接到了一個學生的父親讓我到家里串閑(串門)的電話,一打聽,才知是辦36歲生日。這是我第一次聽到辦這么年輕的生日客事的電話,36歲,本命之年要辦生日。辦就辦唄,還要請客——這也是習俗。據(jù)說,而立之年后,每一個本命年都是一大關卡,過了此關卡,仿似又可以再來12年(心理層面的自我開解),因此,是人生的大事,值得慶賀。還有一個習俗,若是父母已過世的,那就36歲生日過后,每年都要辦下去,每年生日這天,都會有鞭炮響起,有祝福到來,有遠近賓朋前來喝酒吃肉。于是,逢甲子,過大壽,大家約定了,生命的短也好長也罷,都是一大喜事。

喜事要辦客,是必須的。

2.狹小世界里的無限可能

入鄉(xiāng)采訪中,在我聽聞一些口述后,盡力地結合想象力,斷續(xù)地勾連了一幕幕客事場景,它們如同舊日的橋段,黑白色的片子里,時光輕輕灑落。

于是,話語滴滴答答中,敲開了一段段舊事。

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36歲后,請先生掐指算過,要將棺材和墳墓提前準備好,名曰做喜材、立生基。做喜材的木材都是最好的,本地沒有外地買,請上專業(yè)工匠細細心心地做,一層一層地推滑刷細,要有棱有角,有龍或鳳,有花有樹,有?;驂?,每一層油漆都是最精致的,最防腐防蟲蛀的;立生基的石材,必須是堅硬的大理石,白色或青色的,大老遠拉來,精雕細琢后,請來幫忙人,選定葬址,空下碑刻和棺材位置,待后來填補,然后大吃幾天,大肆慶祝。二者的價值少則兩三萬,多則七八萬十幾萬,都有可能。正所謂,生不平等死平等,每個人出生都沒有選擇性,生在貧窮百姓家,吃苦受累一輩子,生在大富大貴家,落地就可享清福,這本來就不平等,誰都想生來富貴,但,誰都避免不了一死,既然生無法選擇,那就死后一定要公平,你生來富,死后有棺材有碑銘有大理石墓,我雖然生來窮,但這些一樣不少,也要跟你一樣,活著的時候我可以吃糠咽菜,過世之后一定要風風光光——厚葬是習俗。

如果誰捱不過生命的苛責,不幸走了,這將影響著一個村落三五天的日程安排。本家血親、旁系外族、親家老友、朋友小伴……消息不脛而走后,請來畢摩,確定入葬日期,根據(jù)粗略估算的辦事規(guī)模分派任務,采買喪物辦伙食,祭祀、鼓吹、迎賓、宴客、送喪、掩土、刻碑、封墓……喪事的流程太繁雜又各有不同,實在難以羅列清楚,只能粗略記之。若是生肖、日程等有沖突,擇日顯得尤為慎重,這關系著本族的運道和后人的未來,就有在家停喪數(shù)日甚至上月的可能,那就更加繁雜了:每天都會有親朋來吊唁,每天都要準備好飯菜,每天都要有人守靈,每天都要祭祀念經,飲食煙酒香火不斷,逢著熱天,尸臭熏人,那是一種侵入靈魂的臭,眼淚、鼻涕甚至黃疸水都能將你熏出來,滿院都是怪味,還有疫病的危險,尤其是農時過了,農事撂下了,生產荒下了,開支加大了,后人身體熬垮了——一喪荒三年。

女兒多的人家,嫁出去的每人都要請一幫人回來,然后,祭祀的豬羊雞、鼓吹、大帛、紙扎等一應物事,所有兒女必須一戶一套,價值近萬元,然后每家都擺一禮簿收禮,這是“姑娘客”,也是習俗。兒女越多,結識的親家老友越多,場面越大,有時一個院場擺不下,大門外都擺滿了,村頭擺到后山,禮簿越多,做客的人基本上每個禮簿都要上禮。天熱的情況下,人還沒送上山,家里祭祀的豬羊雞全部散發(fā)惡臭,無法再食用,只好扔棄,所有紙扎等物全部隨火化為灰燼。

這里的喪事是不以請柬請客的,知道訊息的人愿意來的都來。一個村,誰能保證沒個事情呢,地寬廣人住得散,誰家有個事,這時就全仰仗大家來幫忙了。其實,來多少人,辦多大客,都是未知的,一切準備都得按最大限度來辦,要不就會冷了來賓,得罪了親朋。接下來,新墳、七月半、脫孝都要辦客,這些客多數(shù)都辦在墳前,森林安全,防火工作隱患太大。算下來,一個人去世了,親朋每家至少做3次客,禮金基本不會低于300元的支出。

我作為一個外鄉(xiāng)人,在融入世界的過程中,在參加喪事的過程中,沒有那么多血緣的牽扯,但相熟人家的一個人去世后,至少也要做1至3次,要不,總感覺缺了點什么,心里不踏實。

實際上,我參加過的不止這些。有一天,我們閑聊時,還理了一下辦客的名目,這里,我覺得我有必要還原一些真實的采訪畫面。采訪中,他們說到,大致分類看,“訂婚、結婚(頭婚、二婚……)、喪事(送喪、新墳、新包、脫孝)、建房(奠基、豎柱、飄梁、立大門、封頂、喬遷)、生孩子(一孩、二孩)、上大學、參軍、參加工作、生日、做喜材、立生基、退休、買車、殺豬……”“甚至母豬產仔都想辦上幾桌”,旁邊的人玩笑說,“有什么辦法呢,不辦客,你做客的錢哪里來?”

于是,朋友越來越多,辦客越來越多,請柬越收越多,禮金越隨越厚,客越做人越窮,心也越來越空——大家都一樣。

3.旁觀者對客事風氣的思慮

通過頻繁做客,村里的人認識了我,周邊的人聽說了我,我認識了村莊的大多數(shù),包括山、水、人、路、狗叫以及風俗和菜肴。這個村莊接納了我,這方山水接納了我,這個狹小世界接納了我,于是,我接到了更多見證幸福、哀愁和無關的邀請。

我在想,這樣的一些習俗,除了一直秉承著古輩傳承下來的禮俗以外,很多都出現(xiàn)了演變,還“與時俱進”地添加了諸多原本沒有的東西,諸如惡俗鬧婚,艷俗祭祀,聽說過很多,也見過一些,網(wǎng)絡上一查比比皆是。其實,像祝壽過生日,原本是一家人其樂融融共同祝愿壽星健康快樂、長庚平安的家事,是家庭內部的一種孝道、家風以及感恩賜予后人生命的表現(xiàn),與外人無重大關聯(lián)的,卻以此為借口,收禮、斂財、大聚、豪辦,亂哄哄一天下來,真正的壽星還可能忙出忙進地招呼來賓、燒水泡茶,壽辰變成了忙碌日,傳統(tǒng)之孝卻不見笑,何樂之有?再者,生日每年都以客事的形式來辦理,他人的生日客事也要做,隨禮、還禮都必然在一年內完成,禮金的流動成了內部循環(huán),來的人、去做的客基本不變,于是乎,生日演變成了每年必須的一項開支,小氣地算下來,無非是每年請那么一些客人來家里吃一頓,毫無利潤可言,只剩下無端的開支、無盡的操勞和無謂的耽擱,也許,親情沒有得到加固,相反,來人甚至連對壽星的祝福都沒送出一句,即使是親人,跟壽星表達了什么,說了句謝謝嗎?不得而知。

轉念想,真正的壽,應該不是36歲吧!活過36歲,應該是很多人都能實現(xiàn)的,不該算為人生的重大事件的。古訓云:“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八十為耄耋之年?!倍?6歲,按生物學分齡而言,僅只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壯年,正該奮斗,正值英年,如何就到了“壽”的地步,還得大肆宴客慶祝,其中的因由除了借機辦客的解釋之外,實在難以窺探清楚。

我還在想,在聽他們談說之后,對于喪事后面的一系列鋪陳,新墳也好、新包也好、脫孝也好,都是緬懷逝者的一種合理方式,緬懷是追憶一個已故人的情思,有著其相對的狹窄性和私人性,是屬于某個家族、某個群體內部特有的一種靜謐流淌的憂傷情緒,牽涉了太多的人員嘻嘻哈哈地攪擾一番,就顯得不夠莊重和誠懇,況且這樣的事情要持續(xù)三年。一個亡者三年后再難被他人記憶,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曾聽過這樣的說法,一個普通人的死亡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生理學上的死亡,軀體在社會中消失,人在社會交際中不再發(fā)揮作用;二是墳墓在山間削減,碑銘磨蝕消失,直至成為泥土一部分,實際意義上的消弭于無形;三是認識亡者、記憶亡者的最后一個人死亡,世間再無此人的任何消息和記錄,所有關于亡者的東西全部殞滅。

如臧克家言:“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币只蛘?,永生的多為精神,不朽的多是靈魂,他物定是塵歸塵土歸土的。

我在想,想當然地想著。其實,在喪事上,一系列的儀式都離不開一位核心人物——畢摩,如果可以,是不是可以采取適當?shù)姆绞剑瑢⑦@幾位核心人物進行集中探討和培訓,在充分尊重民族習慣、祭祀文化、喪葬習俗等基礎上進行引導,對相關習俗進行一定的改革,傳承中有所保留,也有所摒棄,逐漸形成文明節(jié)儉的禮俗,并進行推廣和運用,達成普遍共識。

其實,這樣的一些細節(jié),太細膩之后,必然會衍生為一個現(xiàn)象的縮影,顯微的世界也是一個世界,跟小雞一樣,五臟俱全,都是蕪雜凌亂卻又有著內在調節(jié)的合理秩序。我無法阻止一種龐大又無形的風氣形成,我在我蝸居的世界里,我內心煩亂,我抵觸,我憤怒,我甚至恨,我的這些情緒多無力,但,我無法不將我內心的這種不爽換個角度來思索,這是我身處的世界教給我的一種技能,而且是一種必備技能,我必定要偽裝起、武裝好,將自己的悲喜哀怨全部用亮麗的皮毛遮蔽,從容地走進世界之海。

4.聆聽后,我感到恐懼

在漸次泛濫、愈演愈烈的客事風氣背后,還隱藏著無數(shù)的悲情可能。而且,我們每個人都很坦然地參與其中,成為了這種風氣的推動者。

一些因客事引發(fā)的不幸,不斷地在身邊發(fā)生,我一再地聆聽著關于對事件的回顧和反思,某些后悔和想當初的言辭在現(xiàn)實面前蒼白無力,我傾聽著,并將其內化為我靈魂的一種記憶,這是屬于恐懼領域的一個因子,我無法說話,我所說的偶爾言語同樣蒼白無力。

陌生人的故事,在小城悄悄地發(fā)生。正所謂幸福的不是故事,不幸才是——他們代表著很大一部分人。

話說,一輛紅色轎車在山間帶狀路上奔跑著,這是從小城出發(fā)趕往鄉(xiāng)間客場的一輛紅色轎車,行程還不足一萬,專程為著一份紅色請柬的盛意。車輛在山間婉轉,四個人一路歡聲笑語驚醒了沿途的百花,這是最為誠摯的恭賀,飯畢,按照老搭檔,返程回小城,那時,山間的陽光還烈,谷底的庫區(qū)漾出陣陣涼意,極為愜意,停車休息片刻,再次啟程時,女司機一腳油門,車如同受驚的奔馬,更像點燃引線的鉆天鼠,原地躥起騰空飛進靜謐的水庫,濺起巨大的白浪并發(fā)出極大的聲響,哀絕之聲被淹沒在水下,誰也不知道她們經歷了怎樣的苦痛,她們驚恐掙扎后的徹底絕望……唯獨司機活了下來,默默承受著“雙開”的處分和償還巨額賠償?shù)摹皞币约耙欢啃痰摹白铩?,被認為“命硬”的背后還有更為沉重的是一生難以彌補的心靈之痛、回憶之傷。

這個事件在他們的描述中太過慘烈,以至于我在聽聞后一直懷疑著事件的真實性,而它卻又是真正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確切地說,它的發(fā)生,像區(qū)域性的氣候,真實地影響了我們周邊很多人、很多家庭以至于整個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這是一種如同車輛落水般的聲浪打亂了寧靜的生活水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下鄉(xiāng)的人都有意識地避開了那片水域,怕因為“三缺一”而被抓去。

實際上,透過事件,我們姑且不論誰是誰非,意外之事誰也無法預料,但冷靜地分析一下,你會發(fā)現(xiàn),對于當事司機也好,對于喜事家庭也好,對于亡者家庭也罷,都是永久的傷痛,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無形中,這樣的“債”“罪”和悔,每一筆都是巨額的、終身的、令人窒息的。

喜與悲,憂與樂,往往都在轉念間,是相對的,這是世界原本的秩序?;谑亲顭o用且無力的。

仍聽說,在客場上,兩口子忙于打牌,家里孩子發(fā)燒沒人管,最終不治身亡;女人背著孩子打牌,等打牌結束,孩子勒死在了娘背上;娶親隊伍鬧婚,把新郎脫光扔進水里,被水底的石頭磕傷身亡,喜事成了喪事;因為客場上賭博,被公安機關處罰;因為做客喝酒,路上騎摩托出事,喝醉了后鬧事,引起糾紛;因為請客吃飯,造成食物中毒;因為上墳祭祀,火燒了森林……不勝枚舉的傷情故事,就發(fā)生在這片山間,成為一部慘痛的客事史。

通過傾聽,我感受到當?shù)馗刹咳罕妰刃纳钐幍哪撤N恐懼,如我一樣,恐懼客場背后隱匿的諸多未知危險,實際上,亂做客、濫辦客的各種無形支出同樣讓村人們害怕不已,它是一種可怕的病菌,吞噬著向前發(fā)展進步的每一分力氣,更是一種沒有盡頭的黑色地帶,輕巧地就把你拖進貧困的深淵。

5.換算為數(shù)字背后的凄寒

在山間,農人迎接一場雨的方式,與實現(xiàn)小康是一樣的方式,除了奮斗再奮斗外,就是虔誠地期待,然后大山便以一山蔥翠報答雨的恩澤。

遍訪,我們一次又一次深入這片地域,不斷地深入一戶戶農戶家中,一遍一遍地將他們從活計現(xiàn)場拉回來,把他們的話換算成數(shù)字的表述,這個過程具有的意義我們無從言說,然而貧困是有目共睹的,貧窮是一種缺乏某方面的外顯,直觀的是房屋、衣食和人,一種貧瘠且“愁”的狀態(tài),一種毫無安全感保障感的空寂,更是一種內在的痛,無法言說的痛。在若干次的訪談中,他們與我們之間達成了某種契合,也不會再為某個數(shù)據(jù)過多地糾結。

在一年的支出中,他們多數(shù)用于生產生活,家有病人的,很有可能就陷入無邊的困境之中,“窮得病不得”,這個無法抗拒的支出項目如同地震,一旦發(fā)生,必然引起恐懼。然而,還有一樣同樣讓人恐懼,基本上在那些年不受控制的客事時間段里,一戶人家一年都要做各種各樣的客事,要幫忙很多天,這筆賬算出來還是相當驚人的。

我們一起來看一組調研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順濞鎮(zhèn)哈臘左村于2014年開始在全村范圍內開展移風易俗儉辦客事工作,2015年全村客事減少了七成,每戶農戶的做客禮錢支出下降了三分之二,少支出3000元左右。富恒鄉(xiāng)黨委、政府于2015年初開展儉辦客事工作后,一年里,全鄉(xiāng)農戶僅客事生活消費支出累計節(jié)約了600多萬元,隨禮花銷累計減少了400多萬元,兩項合計平均每戶少支出6000元左右。2016年,富恒鄉(xiāng)農村經濟總收入1.2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共計8286萬元,這個數(shù)據(jù)中,光做客節(jié)省的就有2000多萬元。2015年,全鄉(xiāng)42戶、154人退出貧困行列,2016年退出77戶266人。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16年,全縣農戶隨禮花銷每戶平均減少2700多元,全縣客事幫忙或應酬節(jié)約下來的勞動力30萬個左右。

這組數(shù)據(jù)是粗略的數(shù)據(jù),也是基本的數(shù)據(jù),真實的數(shù)字還在此數(shù)據(jù)之上,可想而知,從小家到村到鄉(xiāng)鎮(zhèn)到縣,10萬多人口的小城光一項支出,足以讓人震驚,這對脫貧而言,成了真正的拖累。

出身于農村的我,從農村漸漸融入了城市,這個過程我父母經歷了22年的撫養(yǎng),如今雙親鬢角染了霜。這些年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農村的生活不是想象中的簡單,他們有時可能會為了三五十元的用度絞盡腦汁,他們很可能從月初就盤算著我上學的生活費該怎么得來,有時為了去做客,要隨禮,可能跑上幾家親戚去借錢,然后過了想辦法還,他們?yōu)榱私ǚ?,搭上了一生的努力,為了給我娶妻,不惜借了高利,為了讓我順利買房,他們省吃儉用也要湊我?guī)兹f……“五角錢難倒英雄漢”,這樣的例子多如牛毛,而普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為了兒女,甘愿獻出一切,為了在村中生活坦然,他們借債都要做客。

而其中,隨禮從二三十到一百元以下基本隨不了的這種態(tài)勢,讓原本拮據(jù)的家庭更加吃緊。在鄉(xiāng)村中幫忙掛禮時我發(fā)現(xiàn),有的人馬上要辦客,便在先辦的這家高價隨禮,為主人家長面子的同時,也為自己儲蓄,到自家辦的時候,至少保本,歪曲的思想,讓重禮成為面子工程。而一旦鄉(xiāng)村這樣的日子成為常態(tài),一旦這樣的客事成為鄉(xiāng)村斂財聚財?shù)囊环N盈利方式的時候,扶貧表格上填上的數(shù)據(jù)就十分凄涼,誰都無法阻止鄉(xiāng)村在某種面子思想作祟時的虛榮,這種攀比與擺闊的不良風氣一度成為了近些年甚至現(xiàn)如今很多中國鄉(xiāng)村的常態(tài),讓人不寒而栗。

做客次數(shù)增加,辦客名目太多,帶來的無形開支難以算清楚,只好厚著臉皮辦,硬著頭皮做,把臉左右開弓打腫了,依然充個胖子——做客者、辦客者的普遍心理,每年都需近萬元的隨禮花銷,這占了收入的大半甚至三分之二,余下的部分如何度日?鄉(xiāng)村的開支多數(shù)在“吃請”和“請吃”之上,吃窮的鄉(xiāng)村,讓干群談“客”色變。

試想之,一個開盤300戶的小區(qū),多數(shù)是熟人購買,隨禮的開支都足以付足首付了,誰不想辦客,哪個小區(qū)會不被瘋搶?

6.疼痛中閃爍著耀眼的忠誠

瘋狂的請吃和吃請后,半夜醒來,大家都在反思,經濟、精力、時間、勞力、親情、風氣、發(fā)展……都去了哪里?一筆筆吃虧的賬目從深夜走進了黎明,從黎明走向了陽光,逐漸明晰起來。

這里,我框架性理了一下漾濞縣移風易俗客事從簡工作的發(fā)展脈絡:

2012年起,在全縣各重大會議上,多位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和干部群眾積極建言獻策,就移風易俗客事從簡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建議,同年年初,漾江鎮(zhèn)雙澗片區(qū)率先成立了彝族支系羅武族“紅白理事會”,并掛牌以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加以規(guī)范和執(zhí)行;2013年開始,漾濞縣部分村組有益探索開始規(guī)范客事從簡活動,減排場減菜數(shù),并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完善相關理事會章程和職責等內容;2014年,富恒鄉(xiāng)羅里密村、順濞鎮(zhèn)哈臘左村、漾江鎮(zhèn)蕁麻箐村等村作為試點先行推行,并將其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典型做法進行總結和提煉,取得良好反響;2014年,漾濞縣針對國家公職人員辦理客事情況,出臺了國家公職人員客事辦理規(guī)定,從“關鍵少數(shù)”上作規(guī)范和約束;2014年4月,富恒鄉(xiāng)6個村全面推行,上述幾個村的做法不斷成熟,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到不斷鞏固和提升,影響不斷擴大,在推行中再系統(tǒng)地進行了總結和提煉;2016年3月31日,漾濞縣委、縣政府在總結上述村莊鄉(xiāng)鎮(zhèn)探索經驗后,在2016年縣委第37號文件中,發(fā)文推行移風易俗客事從簡工作方案,成立了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組,并成立了辦公室,全面推行此項工作,成功總結出推進移風易俗客事從簡工作“五同五一”的“漾濞樣本”;2016年5月,大理州移風易俗客事從簡工作推進會在漾濞召開,漾濞成功經驗被各級重要媒體大量刊播,并被部分領導專供材料刊載后呈送至中央領導,引起廣泛關注和重視;2016年9月23日,縣文明辦就整治不文明鬧婚行為發(fā)文,整治不文明鬧婚,倡導文明新風;2017年6月19日,漾濞縣“兩辦”再次發(fā)文,成立了由縣委宣傳部、縣委政府督查室、紀委監(jiān)委、文明辦、民政局等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縣移風易俗客事從簡工作督查組,為推進工作提供堅強的紀律和組織保障;2018年3月,云南省紀委、監(jiān)察委下發(fā)了《關于規(guī)范農村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通知》,對農村婚喪喜慶事宜進行了“訂標”,移風易俗客事從簡工作走出區(qū)域性困境,迎來了全省齊頭并進的大好明天。

政策推行中,痛感遍地,先行的“被開刀者”是痛苦的,也是驕傲的。這是在采訪中,我所受感動極深的場景和話語。

“我是黨員,這個事情上,何消村上來做工作。”這是富恒鄉(xiāng)羅里密村灑高密村民小組李勇面對我們的鏡頭說的原話。李勇今年58歲,有著33年的黨齡,原計劃前年為自己“立生基(喜墳)”時大辦一場,風光一回,恰逢全縣全面推進移風易俗客事從簡工作,本來衛(wèi)生筷、油鹽作料、干菜都提前買好了,客也請好了,“想著自己是一名黨員,村里有很多人看著自己,不辦也許他們會覺得我沒面子,很倒霉,其實我是這塊工作的帶頭人,面子大得很呢?!焙髞恚艳k客物品退的退,周圍的親朋好友買的買,留下了一部分,請幫忙人把生基也立好了,更沒有耽擱了生產生活,成了此項工作的模范帶頭人。

私下,我跟李勇聊到,他自己成為一項工作的先行者,心里苦不苦?他紅著眼,哽咽了。富恒鄉(xiāng)一直都盛行立生基,且辦得都大,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去年兒子結婚就有過相關考慮,因為過一年要立生基,連著辦事親戚朋友受不了,就打算大辦立生基,婚事就免了,這已經是最樸實、最本真、最換位的謀劃了,誰知計劃沒有變化快,現(xiàn)在風光不了了,客也辦不了,這些年做出去的客錢也收不回來了,能不傷心嗎?他的委屈,他的苦楚盡在不言中,盡管有太多的委屈和苦楚,他將其吞咽下去,忍著內心的痛,支持黨的事業(yè),這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黨性、忠誠、擔當和偉大。

在富恒鄉(xiāng),在漾濞,像李勇這樣的黨員,每人都掛包著幾戶人家,不僅自己不辦,還專門宣傳政策,勸阻想違規(guī)辦客的人家。一年多,李勇成功勸阻了一家想辦二胎客事的鄰居,并說服兄妹,在自己母親的喪事上,按照理事會章程和村規(guī)民約要求,主動減少了紙扎、祭品的數(shù)量和規(guī)模,“紙扎這些再多,也就是爛在山上,一把火燒了可惜了,不如把這些錢用來給80多歲呢父親養(yǎng)老?!焙耩B(yǎng)薄葬、盡孝在生前的觀念也逐漸深入人心。

漾濞縣衛(wèi)計局局長羅欣榮談起來也是深有感觸,羅局長兩兄弟在漾濞都是實職正科級干部,一年多前,瓦廠鄉(xiāng)老家奶奶去世了,后家人、親朋好友紛紛準備鼓吹、紙扎、祭品等一系列治喪物品,按老規(guī)矩,夠忙活好幾天。在他們的堅決制止下,一應喪物基本簡化為一套,喪事辦得節(jié)儉、輕松,既傳承了民族風俗習慣,也簡化了辦客的程序,及時送亡人入了土。后來,其父親提前已準備好兩頭肥豬、三只壯羊,在生日上也準備風光一回,后來,兩弟兄分別多次做老父親工作,終于做通了,生日當天,一家人帶父親出門旅游,并在外包了席,其樂融融的一家人過了個難忘的生日,據(jù)了解,自他們家這樣辦理之后,當?shù)厝罕娂娂娦Х?,很多老人都有了“旅行祝壽”的待遇,當?shù)厣沾筠k客的習俗逐漸變?yōu)閭鹘y(tǒng)的家宴。

正如當?shù)厝怂f,像他們這種不是辦不起客,而是因為他們都是黨員,是領導干部,是一面旗幟。

在平坡鎮(zhèn)向陽村,熊大爺不無感慨地跟我閑聊到,其實,他們一開始也抵觸,“老規(guī)矩”“老腦筋”一下轉不過來,想不明白,做客、辦客是無可厚非的,這些都要管,管寬了吧。后來,村里的黨員、村干部帶了頭,苦苦做工作,大家都這樣做,慢慢地他們也接受了,現(xiàn)在真的感覺這個政策好,錢也節(jié)約了,時間也省下來了,是個老百姓得實惠的好事。

脈地村委會的一位大叔跟我談到,他結婚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那時的婚事不請客、不待客、不辦客,至親好友幫忙,只是吃一碗米線,嫁妝基本都沒有,接媳婦要么是新郎去背,要么用騾馬接,一律不準用機動車輛,一切以節(jié)約為基準。

——這樣的娶妻場面在我輩看來,貌似想象不出來,而這卻在妻子的爺爺口中得到了證實,他說確實存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各地的婚事都極為輕簡,彩禮、嫁妝等基本不需要,沒有更多的客套和禮節(jié),娶妻真的只是娶回這個人,僅此而已。

因此,至于一二十年中為何演變?yōu)榍拔乃霈F(xiàn)象,我仍不明白!

7.新風踏歌撲面來

客事名目減少、規(guī)??s小、開支節(jié)儉、人情債縮減……這并不意味著彼此間情分的減淡,相反,大家少了這方面的壓力,在發(fā)展各種生產“廣開源”的同時,減少了一些不必要客事的支出,“節(jié)流”后的勁頭,是輕裝前行的如釋重負,更多的人力、財力、精力都集中致力于脫貧致富上,少了糾紛、少了煩惱、少了奔波,多了和諧,多了溫情,多了滿足,大家都富了,社會風氣就正了。

大山深處,大家都松了一口氣,每一個硬幣都用在了能夠使勁的地方,每一絲好鋼,都用在了緊要的刃口上,這種風氣轉變的背后,是無數(shù)人的推動和表率,是更多人的無私付出和奉獻,也是很多人的無限期冀和祝福。然而,節(jié)儉辦客,不能偏見為不能辦客,傳統(tǒng)的婚喪事宜,是人生極為重大的事件,在倡導不大肆排場浪費、節(jié)儉文明的背景下,客場上,一些習俗便如春風般鋪灑開來,讓一些久遠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氣息成為日常,成為了客場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雞街鄉(xiāng)的吉用偉,被人稱為“刀王”,刀王舞的是大刀,大刀舞是彝族“臘羅”支系的一種民間舞蹈,這是一種兵器舞,源于古時彝族祭祀活動,據(jù)說能夠辟邪驅魔、永保安康,這種舞蹈融兵器的冷與人情的暖于一身,集舞蹈的柔與兵器的剛為一體,將民間的淳樸與藝術的精美結合起來,從祭祀活動中一步步演進到藝術舞臺上,搬到了節(jié)慶活動、民間喜事之上,成為了漾濞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刀王18歲開始學藝,歷經10年的努力,他出師了,一出道登臺便成了打歌場的中心,“刀王”之譽名號漸響,大刀舞雙龍出海、雪花蓋點等36路、108種刀法,在他手中不斷精進提升,如今的他,成為了雞街鄉(xiāng)中心學校的一名大刀舞兼職教師,將大刀舞藝術通過孩童,通過走村入寨進行了傳承和發(fā)揚,他成為了一名名氣頗大的大刀舞“教頭”。

采訪中的他,話語不多,更多的言語就是肢體,舞動的刀光和腳步,他一再地說,他耍大刀舞不是為了賺多少錢,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都會耍,學會的人越多,他心里就越高興??吹贸鰜?,這種高興是發(fā)自內心的,面對鏡頭,他將言語以舞蹈的形式展現(xiàn)了出來。

吉用偉和雞街鄉(xiāng)38個村民小組的43支“大刀舞”打歌隊,用他們的努力,把民間的舞步、文明的闡釋、民族的精萃幻化為靈動的藝術,并數(shù)次搬上了縣慶、核桃節(jié)、三月街民族節(jié)、昆明、上海、深圳、北京等活動的大型舞臺之上,甚至于將其演進了中央電視臺《民歌中國》欄目。2013年,刀王吉用偉也被評為了大理州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大刀舞的代表性傳承人,這是彝族民間藝術的一次次重要升華。

事實上,光鮮沉寂之后,藝術更重要的仍是歸于生活。在農活忙結束,夕陽沉落山背后時,漾濞山間的很多院場里,一堆堆篝火吐出火光,映照著一方天地。一個個民間打歌隊,圍著火,拉起手,跺起腳,吼出聲,將一天的疲乏通過一通大汗淋漓的舞蹈,消解了,文明的種子通過舞蹈和著汗水播種了,發(fā)芽了。刀映襯著火,火點燃了夜,這樣的山間,又熱鬧到了半夜,更多的人加入了這個隊伍,老中青少不分,男女不辨,歡樂之勢燒敗了很多盆火。要是遇到喜慶事宜,這樣的打歌能夠將夜跳通,把月跳落,蘆笙之聲,笛簫之韻,舞步之勁,全部揉為最誠摯的祝福,最濃郁的歡樂,漸漸地,在影像中成了永恒。

在富恒鄉(xiāng),彝族的另一個支系——“聶蘇”支系,人口占到九成以上,同樣有著這樣的一種彝族民間藝術,名曰“路嚕則”,這是彝族“聶蘇”支系歌舞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集對歌、打歌、樂器、舞蹈等藝術形式于其中,表演形式靈活多變,表情達意生動詼諧,切實將情感流露在一場場歌舞之中,成為最酣暢最直白的民間敘述。

廊檐水呀滴滴淌,一代做給一代看。藝術也好,民俗也好,文明也罷,中國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文化正是因為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無悔奉獻才得以傳承,它蘊含著無數(shù)的淵源和過往,是一筆難以估量的無形財富,禮客之道,也如此。而這些民間文藝隊的存在,是民族文化傳承中極為重要的筆觸,是干部群眾最為喜聞樂見的文化,是凝聚人心團結力量的重要載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實踐,是需要精心呵護和傳承的。

一幕幕采訪圖景不斷涌現(xiàn),更多感動的情節(jié)仍在鄉(xiāng)間,在深受感動的同時,我更加憧憬著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實施的美好前景,鄉(xiāng)風文明作為其靈魂之筆,定然在移風易俗推進中飽蘸靈墨,圖染出錦繡山河,屆時,大地遍布蔥郁繁榮,人間滿是安樂祥和。

易门县| 吉木乃县| 闸北区| 凉城县| 上杭县| 玛多县| 新乡市| 新竹市| 乌兰察布市| 买车| 郑州市| 屏东县| 平陆县| 湘乡市| 务川| 巴林左旗| 中方县| 勐海县| 定西市| 额尔古纳市| 汝阳县| 冷水江市| 蓝山县| 常德市| 曲麻莱县| 九寨沟县| 清丰县| 平和县| 容城县| 博白县| 汪清县| 英吉沙县| 马公市| 临沭县| 柏乡县| 永川市| 葫芦岛市| 巴东县| 丰顺县| 罗平县| 南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