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一鳴(今日頭條CEO)
2005年,我從南開大學畢業(yè),加入酷訊公司。我是最早加入的員工之一,一開始只是一個普通工程師,但第二年,我就在公司管了一個四五十個人的團隊,負責所有后端技術,同時也負責很多產品相關的工作。
有人問我:為什么你在第一份工作中就成長很快?是不是你在那個公司表現(xiàn)特別突出?其實不是。當時公司招聘標準很高,跟我同期入職的,就有兩個清華計算機系畢業(yè)的博士。
那我是不是技術最好?是不是最有經(jīng)驗?我發(fā)現(xiàn)都不是。后來我想了想,當時自己有這些特質:
1.我工作時,不分哪些事是我該做的、哪些不是我該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對于同事的問題,只要能幫助解決的,我都去做。當時,Code Base中大部分代碼我都看過了。新人入職時,只要我有時間,我都給他講解一遍。通過講解,我自己也能得到成長。
工作前兩年,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凌晨12點到1點鐘回家,回家以后也編程到挺晚。確實是因為我有興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所以我很快從負責一個小模塊,到負責整個后端系統(tǒng),開始帶一個小組,后來帶一個小部門,再后來帶一個大部門。
2.我做事從不設邊界。當時我負責技術,但遇到產品上有問題,也會積極地參與討論,想產品方案。很多人說這個不是我該做的事情,但我想說:你的責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動力,會驅使你做更多事情,讓你得到很大的鍛煉。
我當時是工程師,但參與產品的經(jīng)歷,對我后來轉型做產品有很大幫助。我參與商業(yè)的部分,對我現(xiàn)在的工作也有很大幫助。記得在2007年年底,我跟公司的銷售總監(jiān)一起去見客戶。這段經(jīng)歷讓我知道:怎樣的銷售才是好的銷售。當我組建“今日頭條”招人時,這些可供參考的案例,讓我在這個領域不會一無所知。
后來,我陸續(xù)加入各種創(chuàng)業(yè)團隊。在這個過程中,我跟很多畢業(yè)生共處過,現(xiàn)在還和他們很多人保持聯(lián)系。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到的這些優(yōu)秀年輕人都有哪些特質呢?
第一,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學習新事物、新知識和新技能。我有個前同事,理論基礎挺好,但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下班了。他在這家公司待了一年多,但對網(wǎng)上的新技術、新工具都不去了解,所以他非常依賴別人。當他想要實現(xiàn)一個功能,他就需要有人幫他做后半部分,因為他只能做前半部分。如果是有好奇心的人,前端、后端、算法都去掌握,至少有所了解的話,那么很多調試分析,自己就可以做。
第二,對不確定性保持樂觀。比方說今日頭條最開始時,我跟大家講:我們要做1億的日啟動次數(shù)(現(xiàn)在不止1億了)。很多人覺得,一家小公司怎么可能做得到呢?所以就不敢努力去嘗試。只有樂觀的人會相信,會愿意嘗試。我加入酷訊時也是這樣??嵊嵁敃r想做下一代搜索引擎,我覺得很興奮。我沒有把握,也不知道怎么做,但當時就去學、去看所有與這些相關的東西。我覺得最后也許不一定做成,或者沒有完全做到,但只要你對事情的不確定性保持樂觀,你會更愿意去嘗試。
第三,不甘于平庸。很多人畢業(yè)后,目標設定就不高了。我回顧了一下,發(fā)現(xiàn)有一些同事加入了銀行IT部門:有的是畢業(yè)后就加入,有的是工作一段時間后加入。他們很多人加入銀行IT部門,是為了快點解決北京戶口,或者當時有些機構有分房補助,可以購買經(jīng)濟適用房。
不甘于平庸的人,不會為這些東西擔心。如果一個人一畢業(yè),就把目標定在這兒:在北京市五環(huán)內買套小兩居、小三居,那么工作就會受到很大影響。他的行為會發(fā)生變化,不愿意冒險。
比如我見到以前的朋友,他業(yè)余做一些兼職,獲取一些收入。那些兼職其實沒有什么技術含量,而且對本職工作有影響,既影響他的職業(yè)發(fā)展,也影響他的精神狀態(tài)。我問他為什么做,他說:“唉,快點賺錢付個首付?!蔽矣X得他看起來是賺了,其實是虧的。
第四,不傲嬌,能延遲滿足感。我在這里舉個反例: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兩個年輕人,素質、技術都蠻不錯。他們確實可以算作在當時招聘的同事里面TOP 20%,但誤以為自己是TOP 1%。所以很多基礎一點的工作,他就不愿意做,需要跟同事配合的工作,他就配合得不好。
我覺得這和“不甘于平庸”不矛盾。“不甘于平庸”是你目標要設得很高,“不傲嬌”是你對現(xiàn)狀要踏實。
第五,對重要的事情有判斷力。選什么專業(yè)、選什么公司、選什么職業(yè)、選什么發(fā)展路徑,自己要有判斷力,不要被短期誘惑而左右。上面一些例子,也都涵蓋了這一點。比如當時很多人愿意去外企,不愿意去新興的公司。2006年、2007年,很多師弟師妹問我職業(yè)選擇,我建議他們去百度,不要去IBM、微軟。但很多人認為,外企名氣大、薪酬高。這就是短期考慮,缺乏長遠的眼光和格局。短期薪酬差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未來發(fā)展趨勢。但實際上,能擺脫短期誘惑、有判斷力的人,不是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