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 敷
世界上總有一個地方能讓你的心平靜下來,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之所以有這個地方,也許是因為就是你對某些品質的堅持。
也許你年少時在街道的轉角處邂逅了一個咖啡館,即便過了二三十年,你還可以循著原路走進去,小啜一杯香濃的咖啡。在這里,靜物為時間做了見證,見證世界上有些角落、有些東西真的可以憑一個民族的特質代代傳承。這種代代傳承的民族特質無一不源自親近自然、尊重自我而修成的心靈寧靜。
在諸多北歐神話中,命運的意象總與一望無際的森林、森林中的湖泊、波濤洶涌的大海和廣袤無垠的雪野相連,神和大部分精靈都住在綠意盎然的林海里。這種意象來自于對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真實自然的寫照:寒冷、廣袤、北方的極夜、雪和森林之王——麋鹿。人們生活在這片寧靜的土地上,沉默而寧靜。
海的靈動與力量、森林的沉默與華麗左右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子民的意志,使其很難受到潮流的影響。就像森林邊緣童話般的小屋,就像從中世紀流傳下來的巍峨宮殿,十幾二十年甚至百年,即使大自然不停地變化著,也難以摧毀森林里哪怕最簡陋的一間小石屋。在這里,人們顛覆了時間的力量,東西仿佛可以靜物般天長地久地凝固下去。
來北歐之前,我想著在以高收入、高稅收、高福利著稱的國家,大家的日子應該過得很奢侈吧,來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想象永遠沒有事實那樣有趣。半年極晝、半年極夜的生活使這里的人們分外珍惜夏日的陽光和時間。土地資源的貧乏也讓這些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人們深刻體會到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真諦。
自中世紀以來,北歐人民的民族性基本定型:飯不能不吃,但不必太好;錢不能沒有,但不必太多。就拿夫君的姨媽一家來說,這個典型的傳統(tǒng)瑞典中產階層家庭每日的餐桌上,如果沒有例外,雷打不動的老三樣是瑞典肉丸、鹽水土豆、蔬菜沙拉(有時候會是意大利面)。駕車外出旅行,背包里再多帶兩個三明治和幾張牛奶蛋煎餅。
不僅在餐桌上,以姨媽為代表的這種傳統(tǒng)北歐人的簡約隨處可見:不視穿裘皮大衣為貴婦行徑;年輕人喜歡品牌服飾,但不會節(jié)衣縮食地去追求;穿衣打扮但求合適,凸現(xiàn)自我個性。七八十歲的老太太著米色風衣、呢裙、英國女王式的頭巾,氣質優(yōu)雅地走在街上,也是一道風景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