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篇小說,你無法停下來,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角度來和她交流。你只好聽著一個即將死去的女人花盡最后的力氣來講述一個有些荒誕的愛情故事,這種陌生的吸引力,促使我調(diào)用更多的感官去走近她的世界。
書很短,不到三小時便能讀完。給我?guī)淼漠嬅鎱s很深刻,腦海中一直勾勒著那棟老房子,對門的小姑娘在偷窺對面的作家先生,勾勒著美麗的青春少女在街上與作家偶遇,勾勒著優(yōu)雅的貴婦穿著晚禮服在冷冽的空氣中跟著作家先生頭也不回地走進那間熟悉的房間,勾勒著絕望的母親在孩子尸體旁點燃一盞蠟燭給孩子的父親——作家先生寫下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信,告訴他自己的存在。這是一個無可逃遁的愛的迷圈。
“我一頭栽進我的命運,像跌入深淵?!睆乃龤q那年遇到他開始,就義無反顧地一頭栽進了她的命運。他那脈脈含情的一笑,“謝謝你,小姐”帶走了她整個的靈魂,也注定了她癡愛一生。一個十三歲的孩子也許還并不能真正理解愛情所承載的意義,但是“我相信,沒有一個女人像我這樣盲目地,忘我地愛過你。”“因為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比不上孩子暗地里悄悄所懷的愛情,只有孤獨的孩子才能將他們?nèi)康臒崆榧衅饋怼?,她認得他的每一條領(lǐng)帶,每一件衣服,熟悉他的每一個習慣,與他在溫香軟玉中一次邂逅,一次遺忘,再邂逅,再遺忘。與其說這是一個孩子的癡傻,不如說這是一種戀父的情結(jié)。在女孩的心中,父愛一直是缺失的,身邊除了守寡的母親,只有經(jīng)常打女人的酗酒男人和時常對她扔石頭的 “野孩子”。 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人在童年時期,父愛或母愛的缺乏,會形成某種戀母情節(jié)或者戀父情結(jié),即俄狄浦斯情結(jié)以及相關(guān)的衍生現(xiàn)象。幼兒期性萌芽幻想的破滅會給內(nèi)心帶來極大的痛苦,這種痛苦會使一個人墜入壓抑的情緒中,而這些被壓抑的東西,是以一種人們羞于面對的方式來細致入微地再現(xiàn)的。R先生便是在這個敏感且關(guān)鍵的時期走進了女孩孤寂已久的生命中?!拔蚁胂笾械哪?,是一個老頭兒,戴副老花眼鏡,留有長長的白胡須……當我還不認識你的時候,我便第一次在夢境中與你相逢了。”這是一個長者的形象,一個學識淵博、和藹可親的人,一個神秘莫測又值得信賴的人。這種想象既滿足了青春期少女的幻想,又滿足了她對于缺失的父愛的渴求。因為她的世界一直是封閉的,從小內(nèi)心的孤獨讓她容易將感情凝聚到一個小點,并將它無限放大。因此,這部分缺失的記憶和被壓抑的無意識在遇到R先生時便產(chǎn)生了無可避免的再現(xiàn),也就是移情。而這種依戀的對象一旦找到,她們對所依戀的對象就會有嚴重的依賴心理:一方面她們非常脆弱,另一方面又非常偏執(zhí),甚至有自虐的傾向。父愛的缺失和長久的壓抑化為巨大的能量投射到這個陌生男人的身上,讓她內(nèi)心燃燒起一種陌生的希望——“在一開始你就有一種魅力,使一個靦腆的、羞怯的孩子著了迷,而我正是這樣一個孩子。在你進入我的心靈之前,圍繞著你,已經(jīng)形成了一道靈光,一道有關(guān)富貴、非凡與深奧的光輪……”,R先生的出現(xiàn)便成了女人一生所追尋的歸屬,成了一個虔誠的信徒所追尋的上帝,只有上帝才能拯救她,他們之間不需要第三者。
她那千百次望眼欲穿盼著的一扇門中,放著她自以為是的夢想。在她搬家以后,這種模糊的渴望成為了回憶,卻又不是回憶,因為它一直存在于心中,日益強烈。經(jīng)過大腦的加工,人們眷戀的美好事物往往會被刻畫得更加完美,最終成為一種刻骨銘心的“符號”。年少的愛戀與別離,使得情竇初開的青蔥歲月只有自己無限的回憶、遐想與孤獨。少女不顧一切地回到有他的地方,只為可以看到他書房的燈光,感受到他的存在,這一切像吸食毒品般令她上癮。
離開他的六年,成了她人生中最漫長的六個世紀?!笆篱g再沒有比置身人群之中,卻又孤獨生活更可怕的了”“我一心想著你,在心靈深處始終單獨和你呆在一起”靠著那不到一年的點滴回憶,她的心里滋長了鋼鐵般的意志——回到維也納,回到他身邊去!當她再次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她不過成了他的又一場邂逅。三夜的纏綿給她留下了一個生命的負擔?!拔乙换貋砭腿フ夷恪边@是他的承諾。男人也許不知道,他的一個輕易的承諾會讓女人當真,會讓她用一生的時間去等待。那一年,她十八歲,成了他孩子的母親。十八歲已經(jīng)是成年期的開端,在重新見到R先生的那一刻,陌生女人的身心,尤其是關(guān)于性的意識明顯的覺醒了:“我覺得自己有了成年人的意識,對你有了一種全新的感受,渴望和你之間建立明顯的肉體親密。”于是陌生女人就和R先生順理成章的有了三晚的露水情緣,以及由此珠胎暗結(jié)。然而讓很多人為之扼腕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么陌生女人一生都在努力掩飾著自己的秘密,不肯直白的吐露心聲?
問題發(fā)生在陌生女人搬家去往因斯布魯克的前夜: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能就此離開R先生。茨威格的描寫直白而露骨:“如果不在你身邊我根本活不下去,你是我唯一的救贖。”救贖——陌生女人鼓起勇氣的告白,實際上更像是一次渴望在心理上得到治愈的求救。然而結(jié)果卻是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刺痛了:她一直等到深夜,卻只等來了摟著其他女人、笑容輕佻的R先生。精神分析法認為,如果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被壓抑的部分受到激活而導(dǎo)致了不快樂,那么為了避免這種不快樂就會產(chǎn)生抗拒作用。出于自我保護的潛意識,這次慘痛的經(jīng)歷使她終其一生都對“主動表白”這件事情抱有強烈的抗拒性。少兒時期性幻想的破滅所帶來的失戀感和挫敗感會一直以自戀的形式對其自尊心予以重創(chuàng),而這種重創(chuàng)會導(dǎo)致神經(jīng)癥患者自卑感的形成。在這種以自戀形式表現(xiàn)的自卑感經(jīng)年累月的沖擊下,哪怕多年后陌生女人已經(jīng)成為無數(shù)人前呼后擁的貴婦嬌女,卻依舊會在R先生面前被瞬間打回原形,依舊是那個十年前站在心上人門前顫抖著不敢按門鈴的小女孩。這是一種難以言說的復(fù)雜情感,自尊又自卑,自憐又自愛。不幸被愛擊中,卻又無法逃避,無法隱遁自己的行跡,只能任憑神秘荒謬的命運隨意擺布。
八年,又是八年的時間,她回來了。她游弋在形形色色的男人們中間,為了讓他的孩子,可以過和他同樣的生活,不沾染灰塵、雜質(zhì),她只得委身于有錢人。但她永遠接受不了任何人,在內(nèi)心,她只愛一個人,一個將她遺忘的那樣徹底的一個人。為了保持住愛情的自尊,她寧可失去人格的自尊。又是一次離別,同樣的房間,同樣的話語,“我一回來就去找你,”她灼灼地看著他,希望他可以回憶起她曾經(jīng)的幸福,但是,他沒有,始終沒有記起這個女人。她知道,這又是一次永遠不會實現(xiàn)的承諾。面對這個可以為了愛他放棄自尊,放棄一切的女人,他卻只當她是個風塵女子。塞給她錢的同時,也給了她最大的侮辱與難堪。而老管家的眼神只會讓她更加哀傷和絕望。即使她用生命深愛的男人至始至終不曾記得她,她心里依然在說“我相信只要你叫我,我就是已經(jīng)行將就木躺在病床上,也會突然涌來一股力量,使我站起身來,跟著你走?!边@是一種怎樣的力量?無論這個男人是否值得,愛了,就永不回頭。此時的愛已經(jīng)不是一種純粹的簡單的男女之間的感情了,他象征了她在這世間的全部理想。女人的愛已經(jīng)含有了一種母性或超越母性(即神性)的成分,正是這種母性力量的凝結(jié)才是她愛他的永恒動力,才是她包容一切的根源所在。在女人的眼中,作家就像一個孩子,雖然他的年紀遠比她大,雖然他的社會地位遠比她高,雖然他去過的地方遠比她多,但他就是一個孩子,所以她才會愿意被傷害卻絲毫不后悔,會受盡苦楚也不會對他有一點埋怨,會寧愿孤獨地等候也不愿成為他的“負擔”。這時的母性便呈現(xiàn)出了神性的光芒,寬恕便是愛,愛就是一切。
那個男人眼中的那個女人,笑靨如花,輕薄且醉人。那個男人從不曾知道那個女人心中一直有一個烙印,那便是他的名字。那個男人,到最后,也僅僅知道,曾有個女人,用了全部的生命去愛他,為他而生,為他而死……僅僅知道而已,卻終不能體會到那個女人的執(zhí)著與堅韌。對他而言,那個十三歲的小女孩(戀父情結(jié)),那個十八歲的少女(兩性之愛),那個二十六歲的女人(母性之愛),只是他人生中的幾次過客,只是他長長的一生中那么無足輕重的幾天。但對于她,那幾次的相逢,卻構(gòu)成了她的一生,好像她的一生,只為這幾天而活著。愛情不過是男人的身外之物,卻是女人的整個生命。她的信很長,長得記下了一個女人整個的一生;她的信很短,短得只夠記錄一個女人匆匆而逝的愛情。
有人說,茨威格太懂女人了,他把一個女人的癡情寫得淋漓盡致。愛就是遠遠的望著你,直到我死的時候,才寫一封信,告訴你我們之間的故事。而我總認為陌生女人對于R先生的愛,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一種類似宗教的崇拜,R就是她生命中真正的、唯一的神。就如同遇見神明——只因曾在神殿雪白的羅馬柱后瞥見阿波羅天藍色長袍上微卷的金發(fā)一閃而過,就注定了永世跪在大理石階前將自己的靈魂奉為犧牲。凡人單薄的軀體怎么承受得住神的注視,圣光面前再無畏懼的情感也只能是匍匐。對陌生女人來說,自十三歲起R先生那散發(fā)著香氣的書房就是她的圣殿,R先生就是她混沌生命中唯一信奉的神明。始于十三歲的愛,愛上的真的是R這個人么?她甚至沒有真正地了解過R。當然,從R的文章、生活環(huán)境、人際交際是可以一窺其人的內(nèi)在,形成某種印象,但這完全是主觀的,單方面的,未建立在互動基礎(chǔ)上的“成見”。所以,陌生女人愛上的,是自己心中的R,未必是、或者說未必完全是真正的R。她的愛沒有任何前提條件,也不求任何回報,如同獻祭一般。擯棄家人、拒絕家庭的她是孤獨的,但是從精神上來說她又從未空虛過,對于自己的目標她也從未曾懷疑過。一個人能擁有一個如此篤定,矢志不渝的目標,無論發(fā)生什么都從不患得患失左顧右盼,至死方休,對于這個人本身來說也許意味著幸福和滿足,她的愛情已成為她生活的動力、方向乃至整個生命,而她始終沉浸在這沒有結(jié)果的暗戀中,無法自拔。有人說:“守口如瓶的暗戀有著收斂的高貴?!迸c其說陌生女人把自己的生命獻祭給那個男人,不如說她獻給了自己,獻給了自己所設(shè)定的“愛情”。
這樣的愛,愛得越深越清醒,而由愛帶來的痛苦,她也甘之如飴,任憑愛將她帶入黑暗而未知的命運中,卻從未詛咒過這份愛。我想,她愛的不是R先生,也不是愛情,她愛的是將自己的命運推到那樣一個每一天的呼吸里都想念著另一個人的境地中,她愛的是由她自己用生命參與完成的這件關(guān)于愛的藝術(shù)品。她一頭栽進命運的深淵里,心甘情愿,徹徹底底。愛,成為她唯一的信仰。
如果生命有意義,一定是從愛上他的那一刻起,開始定義。而真正觸動R先生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讓他相信愛情的,并不是陌生女人的愛情,而是她的死亡??释倒宓囊国L選擇了用胸膛抵住花刺,以一夜的歌喉耗盡了全部生命,終于在她冷卻的尸體旁催開了那朵艷紅的血色玫瑰。那就是R先生讀完信之后的反應(yīng):“他突然一驚:隱約中覺得好像有一扇看不清的門突然被打開了,陰冷的穿堂風從另外一個世界吹進了他寂靜的房間,他靈魂深處的情感被觸動了,他感覺到了死亡,感覺到了不朽的愛情?!盧先生干涸四十余年的情感之河終于第一次流動了,在永遠失去之后。
在這以死亡終場的暗戀里,兩個滿載著壓抑和無意識的靈魂在彼此的領(lǐng)域里各自煎熬著,他們互相握有治愈對方的藥,卻又因為命運的玩弄在每一次逼近真相時三緘其口,于是就一直保持著背對的姿勢站在天平的兩端,直到其中一方徹底耗盡了所有的希望、毅力與活下去的勇氣。只有她的死亡才會把他從那種輕盈的生活中驚醒過來,仿佛剎那間被一塊巨石壓住了游蕩已久的靈魂一樣,這個能夠打碎男作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人,就是這個“陌生女人”。女人因“愛情”迷失了“自我”,男人因“自我”迷失了“愛情”。男人用入世的“肉體”踐踏著圣潔的“愛情”,女人用出世的“愛情”拯救了一個男人的“靈魂”。
暗戀是暗夜之花,在茨威格的文字里絢爛開放。正因為從頭到尾都只是一個人的舞蹈而更觸動人心。這不是人與人的愛情,而是一個虔誠的教徒對她內(nèi)心深處唯一所依賴的神明的崇拜!只有舍棄所有塵世的幸福,化身為神才能與之相戀,然而為神之后也就失去了全部的記憶。
她說,“我愿意?!碑斉嗽庥鰫矍?,她便成了真正的女人,精神世界熠熠生輝。當女人把愛情當做信仰,上帝也只有閉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