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昊威
(湖南科技學院 傳媒學院,湖南 永州 425100)
存在主義最早起源于德國,海德格爾在吸取了索倫赫爾凱郭爾的神秘主義、尼采的唯意志主義,以及胡塞爾的現(xiàn)象學后,創(chuàng)造出了“存在主義”這一名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之后,作為戰(zhàn)敗國的德國,其內部民族矛盾尖銳,工人不斷舉行罷工運動,國際社會對德國的譴責,1918年至1928年的柏林工人運動以及武裝斗爭,都使得現(xiàn)代社會所鼓吹的自由、平等、博愛、民主等觀念形同虛設,德國社會中彌漫著悲觀、消極、頹廢的氛圍。為了使人們的情緒得到慰藉,為了引導人們將悲觀情緒轉為積極的自我奮斗,在這樣一種全民性的低迷氛圍中,存在主義如同一座燈塔,為迷茫中的歐洲人民指出了一條出路。
(一)有神論存在主義與無神論存在主義。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存在主義得以在歐洲誕生。最初的存在主義分為兩大流派,第一種是雅斯貝爾斯所引導的基督教存在主義,即有神論的存在主義;另一種是由海德格爾所領導的,即無神論的存在主義。
海德格爾在其著作《存在與時間》中對死亡進行了充分分析,對人的價值進行了分析。他指出,“死亡”是人類的一種內在的可能性,人隨時可能會死,人也可以自己選擇死亡,而人類的死亡也是必然的。雖然人類死亡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死亡是一個人類的必然結果,因此,死亡也是具有極端性的。“死亡”是人類所有自由選擇中,最極端、最絕對的一個選擇,人類可以選擇死亡的方式,但無法逃脫死亡的必然結果。因此,承認了死亡就是承認了人類選擇的有限性,即人的選擇一定會受到存在的影響,人是自由的,但不是能夠脫離存在而自由的。海德格爾早期的思想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其實充斥著自我矛盾,但在20世紀早期,其思想擁有不少的擁簇者,也是由于海德格爾存在主義的興盛以及其內在包含的早期唯物主義的雛形,使其在當時對于笛卡爾等人的“我思,故我在”的這種唯心主義思想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二)薩特——存在主義的集大成者。1924年至1928年,歐洲偉大的近代思想家、哲學家薩特在被譽為“法蘭西思想家搖籃”的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攻讀哲學,在學習期間,他接觸了大量的早期海德格爾以及雅斯貝爾斯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畢業(yè)之后,薩特經(jīng)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從參軍入伍到負傷,再到作為戰(zhàn)俘被囚禁,對于現(xiàn)實的介入使其哲學思想在這一時期發(fā)生了巨大改變,使其后來的哲學思想以及藝術創(chuàng)作都開始對現(xiàn)實生活以及社會介入。
薩特創(chuàng)作的戲劇《蒼蠅》以奧瑞斯忒斯鏟除篡位的暴君并為父報仇的古希臘傳說為題材,闡明人要用意志和行動去爭取自由,完成生存的使命。1944年創(chuàng)作的戲劇《密室》闡述了存在主義哲理,塑造了3個死后不改生前本性、在陰間互相追逐的亡魂,說明客觀世界,即他人的存在和自己的舊習直接制約著人的生存和活動,人死之后還念念不忘他人對自己的議論,因而認為“他人就是地獄”。在《骯臟的手》這部劇中,他虛構了一個東歐國家共產(chǎn)黨內兩個派別斗爭的情節(jié),宣揚政治斗爭的實質是個人的意志沖突。其1946年創(chuàng)作的《死無葬身之地》刻畫了一群反對維希賣國政府的愛國志士的形象,企圖說明烈士們?yōu)榱艘粋€政治目標而自由選擇,犧牲自己。
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存在主義一直被廣泛應用于戲劇創(chuàng)作中,直至二戰(zhàn)結束,歐洲經(jīng)濟危機得到緩解,自由、財富、民主又重新得到人民的認可,看上去“不合時宜”的存在主義勢頭才逐漸消退。由此可見,存在主義是完全可以嘗試與當下的戲劇創(chuàng)作相結合的。
(一)人注定要受自由之苦。薩特在其代表作品《禁閉》中曾經(jīng)有過一句著名的臺詞:“他人即地獄?!边@句話也普遍被認為是其存在主義中的一條原則。若以時下年輕人群體對于“他人即地獄”的解讀,應該是一種具有社會普遍性的對于社交以及與人相處的焦慮和恐慌,即社交恐懼癥。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擁有這種心理障礙的人群恐懼與他人相處,恐懼與外界有接觸,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但又無法擺脫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擁有選擇的能力卻又逃避作出選擇。在如今很多影視作品中,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具有存在主義精神內核的人物,進而引發(fā)一系列的戲劇沖突。
以劉和平老師的作品《北平無戰(zhàn)事》為例,劇中的梁經(jīng)綸,既是國民黨黨員又是共產(chǎn)黨黨員,還是民主大學的教授。真實身份為國民黨黨員的他,當然擁有選擇的權利,但是他說:“我選擇了不能再選擇,也就不再選擇?!彼_特曾經(jīng)說過:“人注定要受自由之苦?!奔慈祟悡碛羞x擇的自由,也要背負作出選擇的責任。倫理學上曾經(jīng)有一個著名的“火車悖論”,即一列火車在行進中,它所行進的鐵軌上有五個孩子,另一條鐵軌上只有一個孩子,此時你面前是切換軌道的扳手,你會不會扳下去?倫理學家們?yōu)檫@個問題爭論了很多年,也沒有一個恰當?shù)霓k法。如果利用存在主義來闡釋這個悖論的話,其實每一種做法都是痛苦的。做出扳下去的決定,等于親手殺害了一個孩子,而不扳下去,或者說視而不見,則是作出了一種“不選擇”的選擇。
《北平無戰(zhàn)事》中的梁經(jīng)綸也是同樣,身為國民黨鐵血救國會核心成員,執(zhí)行蔣經(jīng)國幣制改革的重要成員,受到國民黨、共產(chǎn)黨以及學生的擁護,而梁經(jīng)綸只是聽命于領袖的命令,自己卻拒絕作出任何主觀選擇,他實質上作出了“不選擇”的選擇,選擇了不作為,選擇了逃避,他以為放棄了自由就可以免受自由之苦,其實不然。在筆者看來“古老的夜晚和遠方的音樂”代表的就是自由而原始的激情。梁經(jīng)綸是要為革命獻身的,在構建新中國這個宏偉的夢想面前,他絲毫不能考慮“古老的夜晚和遠方的音樂”。在對孝鈺的感情上,他無能為力。文明是一種束縛,在束縛之內盡可能達到自我是艱難的。這恰恰是他踐行其所推崇的薩特的存在主義理論而自食其果的悲劇,也恰恰是存在主義內核在營造戲劇沖突上的體現(xiàn)。
(二)人的價值要在反抗中體現(xiàn)。如果說《北平無戰(zhàn)事》中的梁經(jīng)綸是拒絕作出選擇的代表人物,那么與之相對應的《北平無戰(zhàn)事》中的男主角方孟敖可以說是一直在反抗,一直試圖選擇卻無從選擇的代表人物。第一,作為一名現(xiàn)役軍官,方孟敖首先要聽從國民黨的命令,這是他被剝奪的第一層作出選擇的權力;第二,作為共產(chǎn)黨秘密發(fā)展的特別黨員,方孟敖既不能執(zhí)行國民黨的命令,又不能接受共產(chǎn)黨給他的命令,這是他被剝奪的第二層自由。第三,方孟敖于家庭,他是燕京大學副校長未來的女婿,是北平銀行行長的兒子,是中共北平地下黨負責人之一謝培東的侄子,在家庭里一直在抗爭,卻也沒有選擇的權力。
方孟敖是一個堂吉訶德式的人物,在那個時代以自己的理想對抗現(xiàn)實,他身上充滿了自由和獨立的精神,以一己之力孤獨地對抗,所以行為既浪漫又不羈,還帶點憂郁和孤獨。法國另一位存在主義領軍人物加繆曾在《西西弗斯的神話》中說過:“人的價值體現(xiàn)在對荒謬的反抗之中。”筆者認為這句話在方孟敖身上得到了最好體現(xiàn),面對錯綜復雜的政治斗爭以及民族危難,面對世界的荒謬,方孟敖選擇了反抗,選擇了行動。然而,人的可能性是有限的,人無法脫離環(huán)境而實現(xiàn)絕對的自由?!叭说挠邢扌浴痹炀土艘怀鎏眉X德式的悲劇,這也恰恰是方孟敖選擇了像存在主義者一樣去行動而造成的悲劇。
(三)“無心”的人物與沖突。對于當下的影視劇以及戲劇創(chuàng)作而言,“哲學”“主義”都是一些過于久遠、過于晦澀的詞匯。當下的戲劇創(chuàng)作,盈利是第一位,內核是第二位;人設是第一位,人物是第二位。當下的戲劇創(chuàng)作中,人物的行動缺乏一種可信的、有理由的行動契機,人物沒有性格,沒有思想,只有一個又一個撕不完的標簽,這是無法容忍的。甚至編導也完全不清楚人物此時行動背后的哲學原理,常常是照搬橋段,一次又一次重蹈覆轍,其實這背后是一種經(jīng)驗主義、實用主義在作祟。
誠然,我們不能要求每一位創(chuàng)作者都擁有深厚的哲學功底,都深諳長篇大論的戲劇規(guī)律,哲學對于一部作品的觀眾而言,也是過于陽春白雪、過于晦澀的事物。但是,至少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創(chuàng)作者的內心要清楚自己筆下人物行動的原理和目的,如果連創(chuàng)作者都不清楚自己所創(chuàng)作出的人物為何要如此行動,又怎么能讓戲劇沖突營造得當,又何以使觀眾信服呢?
存在主義只是人類哲學史上的一小部分,若劃分到戲劇和文學領域,存在主義也實在算不上一個多么擁有知名度的流派。但是,存在主義之于塑造人物以及構建戲劇沖突可以成為一個舉足輕重且相當實用,并富有思想性的指導理論。隨著全民性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人民對于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增長,筆者相信那些缺乏理論依據(jù)、經(jīng)不起推敲的低劣戲劇作品注定要被時代拋棄,成為追求“淺閱讀”“淺戲劇”的時代犧牲品。未來會得到人民認可的作品,應當屬于如《北平無戰(zhàn)事》《走向共和》等這樣富有哲思、經(jīng)得起時代和思想考驗的作品。
存在主義只是眾多人類思想中的一個,筆者希望,以戲劇結合哲學思想的優(yōu)秀作品,能夠在未來不斷涌現(xiàn)。希望《北平無戰(zhàn)事》等作品是中國電視劇的里程碑,不希望它是中國電視劇的終點。
[1]讓·保羅·薩特.存在與虛無[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7.
[2]阿爾貝·加繆.西西弗斯的神話[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
[3]馬丁·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4]劉和平.北平無戰(zhàn)事[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
[5]梅子笑.《北平無戰(zhàn)事》最全解讀 劉和平:用生命投資的劇不能討價還價 [O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A5MzA3NQ==&mid=200701392&idx=3&sn=1e46f5d9aa10082b73b1fb5b4a38225c#rd,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