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佚 名
有一次,我送法頂禪師一盞從尼泊爾帶回來的燈。其實我有點遲疑是否要送這份禮物,倒不是因為這份禮物很寒酸,只是我擔心這盞燈若是放在禪師的住處,會不會顯得太多余。
禪師曾在某個場合說過:“幫助我過簡樸生活的人是我的益友,總是帶回來東西破壞我過簡樸生活的人不算是我的益友?!爆F(xiàn)代人很少會說這樣的話。
禪師雖然住在紅塵之中,但是不用繳水費和電費,因為他生活在一個沒有自來水,沒有電,連門牌號碼都沒有的地方,一切都靠自給自足。在禪師的居所,就算多一件茶具、幾本書,禪師也會說擁有太多。禪師不愿破壞現(xiàn)有的純凈的生活。
有一次,禪師舉例認同天主教本篤宿舍的舍規(guī)。天主教規(guī)定修道者每個星期或每十五天就要公布自己擁有的財物。這個規(guī)定的意義在于自行判斷哪些東西是修道者應(yīng)該擁有的,然后再自我檢討禪師覺得這項規(guī)定真的很好。
為了答謝我送給禪師的燈,禪師也回贈了一盞別致的陶制燈具給我。那盞燈的造型像愛斯基摩人的房子,里面可以點燈或點蠟燭。燈的上方有一個圓形洞口,所以點燈時天花板上會出現(xiàn)月圓般的美麗景觀。晚上我有熄大燈睡覺的習慣,那盞小燈為我的房間增添了不少韻味。
與得不到的東西相比我們已擁有太多,因此才會感到不便,失去了本有的自在。帶著人類的靈魂出生,心思卻被電源、電話、家用電器等事物所占據(jù),這樣就感受不到“空無的充盈”。
某個修道院里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這樣的話:“不說對生命無益的話語?!庇枚U師常說的話就是:“不利于單純簡樸的生活的東西就不要擁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