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第一三四中學(xué)七年十三班 梁馨元
常聽家人念叨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40年彈指一揮間,但對于我的家鄉(xiāng)沈陽,它帶給了沈陽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帶給了沈陽人富足安康的生活。每每茶余飯后,我的長輩們就為我講起他們親歷的 40年,將 13歲的我?guī)Щ氐侥沁b遠而陌生的往昔……
41年前的 1977年,我的媽媽剛剛出生。她和姥爺、姥姥住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偏廈里。一鋪火炕占據(jù)了家中一半的地方。家里的柜子、桌子、椅子都是姥爺自己做的。屋里不光沒有廁所,甚至連上下水也沒有。單薄的墻既隔不住烈日的炙烤,又抵不住寒風(fēng)的侵襲。數(shù)九天氣里,洗過的衣服晾在室內(nèi),第二天一早竟然凍得硬邦邦的。姥爺每月三十幾塊錢的工資就是全家全部的收入,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姥爺多想讓全家人過上好日子啊,可他又那么的無能為力!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閉幕,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國家的政策有所調(diào)整,開始允許人們經(jīng)商了,我的姥爺和姥姥便成了第一批“個體戶”——他們發(fā)揮自己的維修特長,開起了“電器維修部”。
別看姥爺、姥姥是“個體戶”,可他們非常注重信譽和質(zhì)量。姥姥負責(zé)下電機線圈,絕對一絲不茍!姥姥認真地將一捆捆金燦燦的銅線纏成指定大小的線圈,而后又一層層地將線圈小心翼翼地下到電機的卡槽里。整個電機的繞圈都下好后,那粗笨的電機就變成一件精致的藝術(shù)品了!然后就該姥爺上陣了,他細致地為線圈涂上絕緣油漆,然后用大功率的燈泡烤干,常常要烤上一夜。為了保證質(zhì)量,姥爺一夜要起來好幾次,生怕烤的溫度不合適。
維修部的電機是保修的,偶爾出現(xiàn)了問題,姥爺二話不說就留下來重新修理。用儀器一遍遍測量尋找故障點,或是干脆掄起工具鏟掉線圈,重新做……
一月月,一年年,姥爺和姥姥辛苦地勞作著,姥姥的手指變粗了,姥爺?shù)念^發(fā)變白了,但維修部的口碑卻越來越好,小小的維修部有了固定的客戶。姥爺家的日子也越過越好,他們成了當年非常令人羨慕的“萬元戶”。
有了錢,姥爺并沒有沾沾自喜,而是教育子女好好學(xué)習(xí),成為有知識的人。正是有了姥爺?shù)慕虒?dǎo),他的女兒,也是就我的媽媽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這就是我家伴隨著祖國蓬勃發(fā)展的40年而書寫的故事。長輩告訴我,今天我能生活在一個溫馨和睦、充滿書香的家庭中,要感謝姥爺?shù)倪h見,更要感謝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我的祖輩是 40后、50后,他們是“拓荒牛”;我的父輩是 70后、80后,他們是“實干家”。我這一輩是 00后、10后,我們要做國家矢志前行的“逐夢人”,踏實學(xué)習(xí),報效祖國,成就更加美好的生活,成就強國復(fù)興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