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瑋瑋
最近有人問我:“有沒有哪個道理是你從前不懂,現(xiàn)在開始明白的?”
我突然想到了一個點。
從前,我的人生信條,就是一定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有求于人的時候,是最敏感的。跟對方提一句請求,但凡別人面露一點點難色,就要趕緊克制自己欲望的表露。如果對方說出一個“不”字,那就更不可能勉強了。
我總覺得,即使多拜托別人一句,也會給對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其實最根本的,還是害怕在他人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我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那么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了呢?
慢慢發(fā)現(xiàn),有句很樸素的話很有道理: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有一次朋友在家養(yǎng)病,我們一伙人準(zhǔn)備去他家打牌陪他解悶,但是去各種桌游店都借不到牌。情急之下,有個朋友跟桌游店的老板說:“我的朋友腿摔斷了,在家?guī)讉€月沒出門,特別抑郁,這次我們都去看他,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和我們一起玩狼人殺。滿足一下他吧,求你了?!?/p>
老板特別感動,爽快地借了。
我們都陷入了一個怪圈——活在太僵化的社會規(guī)則里,聽到一聲拒絕,都會頭皮發(fā)麻、如臨大敵。但其實再勇敢地往前探一步,真誠地告訴對方你的訴求,結(jié)果往往會有不同。
我有個好朋友,之前申請去日本交流,跟一位老師對接。好朋友各方面條件都很好,覺得這個申請十拿九穩(wěn),竟然落選了。雖然失落,但她只好安慰自己說:“競爭對手一定比自己實力更強,只能以平常心對待這件事了?!?/p>
但一夜輾轉(zhuǎn)反側(cè),她還是決定詢問一下,至少讓自己明白原因。
結(jié)果老師的話讓她差點驚掉了下巴:“哦,我把這個名額給一位你的研究生學(xué)姐了。其實你倆各方面條件都不相上下,但是她反復(fù)告訴我說,她非常喜歡這個大學(xué),特別想去,而你表現(xiàn)得特別淡定,不是太在意。權(quán)衡之下,我就給她了。”
朋友說當(dāng)時有點被毀三觀的感覺——誰的愿望更強烈就錄取誰?
起先聽完這個故事,我也特別詫異,但思忖許久,覺得老師的決定并非毫無道理。當(dāng)你對一個機會有異常強烈的渴求,那么當(dāng)你真的得到它時,一定會比旁人更珍視它。
這是個大家都想“成人之美”的時代。但是能有多少人有膽量明確地說出“我想要”呢?
當(dāng)然,我非常不喜歡那些把欲望赤裸裸地寫在臉上的人,他們活得功利而實際,每個動作都有明確的目的性,這樣的人“油膩”極了。但太“清心寡欲”的人同樣讓人不知所措,他們把順其自然掛在嘴邊,自己表現(xiàn)得無欲無求,別人又如何知道你的訴求呢?
想到一件我自己的事。大一的時候,我正好看到特別喜歡的雜志社在招募實習(xí)生。我在截止日發(fā)了郵件過去,而對方給我的消息是面試的人選已經(jīng)定下。
那一刻我覺得失望極了,但幾秒鐘的低落后,我并沒有徹底死心,因為我不想錯失這個機會,這畢竟是我從高一起每周必看的雜志。我深吸一口氣,給編輯發(fā)了一封郵件,懇求能不能破例給我一次面試機會。
對方竟然同意了。于是我順利進(jìn)入雜志社,開始獨立操刀發(fā)表幾千字的整版報道,把“記者”這個我最熱愛的職業(yè)做到了現(xiàn)在。
有時候,愿意再走一步,是對自己負(fù)責(zé)的一種表現(xiàn)。努力和堅持是沒有錯的,你眼中的“順其自然”,何嘗不是一種怯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