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西湖大學舉辦方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對外宣布,正式面向全球啟動“西湖大學形象標識征集活動”。該征集活動將設立一、二、三等獎及最佳人氣獎。一等獎1名,獎金10000元;二等獎2名,獎金5000元;三等獎3名,獎金3000元;最佳人氣獎3名(初審入圍后經網絡票選產生)。消息一出,吐槽大軍便洶洶殺到。對于這個獎金設置,有人批評主辦方對設計不重視,有設計師表示“懶得打開電腦”。更有知名人士呼吁“設計界應該抵制這種踐踏設計價值的行為,設計師不去應征,評委拒絕評審”。隨后,主辦方迅速做出了回應,解釋稱,此次征集的是西湖大學標識的創(chuàng)意,并非全套視覺識別系統(tǒng),而且征集面向的是所有民眾,并非只針對專業(yè)的設計團隊。入選作品還將請專業(yè)設計團隊開發(fā)和優(yōu)化。
主辦方的反應速度和誠意令人感佩,設計人總算可以舒一口氣。但設計師被孔方兄打臉卻遠不止這一次,每次都能在圈內掀起不小的風浪。曾經,設計本身不能直接成為產品或服務,而需要通過開發(fā)實現,有時還會通過運營、市場推廣加強。所以,沒有純粹由設計而生的產物,這也是設計價值無法真正量化的根源。但是在市場日趨成熟的當下,設計也已然成為一種商品,商品的價值基本可以用價格來量化。設計本身雖然會涉及很多難以精確量化的因素,但是因為市場的存在,設計的價格就會越來越接近設計的價值。
當然也會有人覺得那些看重金額的設計師太現實,還有人覺得自己的設計師朋友向自己要求的“小LOGO”要價是不講情面,其實,很多人沒想過,設計師是一個靠時間吃飯的職業(yè),他每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他要全情投入,靠每個思考、書寫、執(zhí)行的時間來換取對價。很多設計師也很率性,而現實中往往不善言辭面子薄的設計師不知道已經幫朋友做了多少免費設計,而且對方還不一定記你這個人情。如果不懂得說不,他當真只能喝西北風去了。
中國工業(yè)設計的發(fā)展歷程中有過一步到位的直接,也有過黑暗中的摸索。在工業(yè)設計這一概念引入中國的三十多年間,它從不被重視到慢慢受到關注,期間經歷了太多的困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被譽為“世界的加工廠”,從運動鞋到電路板,無所不能。然而中國加工的產品往往來自于國外設計,我們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中國制造”而不是“中國創(chuàng)造”。想要從一個制造大國轉型為設計大國,必須要有一定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設計需要成本,設計需要正名。何謂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相信每個設計師心里都有各自的衡量標尺。在這個弘揚“中國創(chuàng)造”的時代,希望設計人終有一日能夠大方“談錢”。
《設計》雜志編輯部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