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夏鎮(zhèn)龍
策劃人語
“好人”并非好好先生,而是對為公職、為公益、為他人而樂于奉獻者的稱呼。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向來流淌著“好人”的血液,回首改革開放40年來,“好人”傳承亦從未間斷,并且還結合時代的發(fā)展不斷注入了新的內涵。通過這些千千萬萬的“好人”,全社會看到了一種助人為樂的精神、一種甘于奉獻的情懷,他們的品格就是一種無形中牽引人們向善、向上的巨大力量,這種力量由涓涓細流匯集成強大的“能量場”,終將閃耀成“善美的星空”。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戰(zhàn)略任務,確定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zhàn)略方針。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秉h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改革開放全過程,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全面展開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注重落細落小落實,使之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動準則。
黨和政府主導的“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執(zhí)政理念,具體到民間,在很大程度上從“好人”身上就能折射出個中的涵義?!昂萌撕脠螅抡哂械谩薄胺e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來自民間的類似的質樸的夸贊與信仰,正是對“好人”精神的渴望與呼喚。正是有了越來越多的“好人”群體,“道德長城”才得以不斷加固并延伸,這亦是改革開放繼續(xù)前行的一種巨大力量。而在“好人”的反襯之下,那些貪贓枉法、見死不救、投機鉆營、為富不仁等丑陋者,則愈發(fā)顯得是何等的骯臟與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