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周后平(湖南邵陽)
清晚期,由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劉坤一上奏光緒帝,朝廷頒旨賜譽李尚卿為“天下清官第一”。李尚卿在湖南為官22年,先后在6個市洲的7個縣任過18年知縣,聲望很高,口碑極佳,很具傳奇色彩。
李尚卿(1833~1905),字子仁,號滄漁,山東海陽人。他青年時科考屢試不第,44歲才中進(jìn)士,初授城步知縣,始入仕途。次年改任新寧知縣,主政4年。離任后先后任江華、安化、永順知縣,期間丁憂母喪3年,解職待補3年。10年后又回新寧任原職,5年后離職,前后共宰署新寧近10年。
1888年任邵陽知縣,次年離任后補湘潭知縣。1904年所任湖南7縣鄉(xiāng)紳聯(lián)名保舉,疏上天子,朝廷特旨升授衡州知府,加賜朝儀大夫,從四品銜,于任途中患病,遂解任。1905年病逝于長沙,享年72歲。
邵陽可以說是李尚卿的第二故鄉(xiāng),共主政13年。他勤政愛民,清正廉明,政績卓勛,深得民心。他在邵陽贏得很多稱號,其中最家喻戶曉的是“李蠻?!?。李蠻牛本是其乳名,來邵后因其不唯上,不拍馬,不怕丟烏紗帽,敢做敢當(dāng),像牛一樣用“霸蠻”的手段抵制當(dāng)時官場惡習(xí),也像牛一樣誠懇務(wù)實,很合邵陽人的口味,結(jié)果這乳名就傳開了,大多數(shù)邵陽人只知有“李蠻?!保恢欣钌星?。
有民諺為證:水打狀元洲,清官不久留,要得清官到,只有李蠻牛。最為經(jīng)典的故事是李尚卿任邵陽知縣時,一位上級差官來邵視察,他以一缽麥子飯和一缽蔥湯相待,差官大怒,將缽子掃落于地。李不卑不亢,從容拾起瓦缽碎片,笑邀差官上樓倚窗遠(yuǎn)眺,深情賦詩一首:麥飯蔥湯君莫嫌,瓦缽粗碗亦堪憐。請君抬頭四處望,多少人家未生煙。
李尚卿經(jīng)常微服私訪,體恤民情,清理積案,特別是他巧妙、公正斷案的故事在所任地區(qū)廣為流傳。如智斷父子案、巧審?fù)登寻浮椭卧A棍案、智懲典吏案、巧捉偷雞賊案等,寫進(jìn)了書本,唱成了民諺,演成了戲劇,變成了傳奇,老百姓頌其為“李青天”。
李尚卿生活極為節(jié)儉,平常粗衣淡飯。但他樂善好施,為官極為清廉。李本貧民出身,后過繼給養(yǎng)母,家境較寬,但養(yǎng)母對李管教很嚴(yán)。李居官后,養(yǎng)母常囑勿貪,供其銀兩,促其養(yǎng)廉。每當(dāng)李稍長一點時間才派人回家,養(yǎng)母便說:“蠻牛很久未派人回家取銀,莫非在外面做貪官了?”為此百姓又稱其為“自費縣令”。
李尚卿在邵陽地區(qū)為官最久的地方是新寧縣。而新寧是當(dāng)時朝廷兩位封疆大吏劉坤一、劉長佑的老家。兩位大人每次回家省親,耳聞目睹李的為人與政績,感恩這位父母官把家鄉(xiāng)治理得政通人和。加上邵陽三縣老百姓為頌其功德,聯(lián)名保舉,于是劉坤一、劉長佑上折請奏。因有兩位重量級人物的上奏,李的政績官望才得以上達(dá)天顏,朝廷頒旨,譽其為“天下清官第一”。
《新寧縣志》載:1886年,李調(diào)離新寧時,沿途百姓,扶老攜幼,拜送于道。走后,縣人特在凝秀閣立“李公子仁遺愛碑”,頌其德。1896年,李再度任職新寧時,眾民歡騰,奔走相告,要道扎有松柏牌樓,橫書“撥云見日”。商戶居民門首懸掛紅綢彩球、琉璃官燈,擺香案、鮮花,具清水、明鏡。李任邵陽知縣時,縣人在縣衙前建有李子仁德政碑,碑文稱“調(diào)尹是邦,具多善政,沾濡厚澤,愧涓滴之莫酬,鐫勒貞珉,并河山而不朽”。又由邑人名士撰刻“民之召社士之師”匾額懸于縣衙之上,以彰其德。其離任后又建李子仁去思碑,碑為鐵質(zhì),鑄有去思碑歌。現(xiàn)版《新寧縣志》用了整整一個版面為李這個外籍人員立傳,是為特例。《城步人物譜》記注了50余位在城步任過的知縣,獨李有傳?!渡坳柺兄尽と宋镏尽分?,清代以上外藉人員唯有李尚卿,并用了1200余字的長篇予以記載。
李尚卿任永順知縣期間,勤政為民,每天早起即坐公堂,受理各種案件,隨控隨審,日無積案,且老百姓都可以旁聽。他在大堂上懸掛有他的手書:“獄貴得勤寧結(jié)早,判防失誤每刑輕?!崩顬楣俚驼{(diào),不擺官儀,自由出入,常深入鄉(xiāng)村調(diào)查民意,任職期間不帶眷屬,老百姓送他“萬家生佛”匾掛在縣署。后因監(jiān)犯李士霸、李書成兇悍殘忍,為越獄殺害數(shù)十人,雖被李抓獲正法,卻因負(fù)連帶責(zé)任被去職。李將身上的所有錢留出50串作路費外,其他均捐給育嬰堂、節(jié)孝祠和勞苦差役。故離職當(dāng)日,老百姓焚香十里相送,依依難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