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亮
從奶奶的講述中得知,爺爺為人謙和,不愛言談,1953年從長城煤礦調(diào)到大同礦務局煤峪口礦工作。爺爺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著他自己做的大掃帚,把小巷從頭到尾的掃一遍。就這樣簡單的一件事情。直到去世的前兩天,那把掃地的掃帚才離開了爺爺?shù)氖帧?/p>
爺爺是得急性病去世的。當時,除了已經(jīng)入伍當兵的大爹外,父親兄弟姐妹幾個都還沒有成年。爺爺?shù)耐蝗浑x世,讓這一家子沒了主意。鄰居們得知爺爺去世的消息,都趕著過來幫忙,有什么能力的使什么能力,礦上的領導和爺爺單位的同事也來幫忙,硬是在那滴水成冰的寒冬讓爺爺入土為安。大家之所以愿意幫助這一家子,就是因為爺爺?shù)那诳旌屠蠈?,從來不計較得失,不與人爭吵。前段時間和父親外出辦事,遇到了已經(jīng)88歲高齡、曾和爺爺一起從長城煤礦來同的張爺爺。時至今日,談起爺爺,張爺爺依舊伸出大拇指,說:“老鐘貴,好人!”
我三歲的時候,家從煤峪口礦下五排搬到了建新街的小樓。小樓上下兩層共14間房子,能住14戶人家,我家在底樓住。但凡住過平房的人大多都知道,巷子本來就細,還要給雨水留個渠,進入巷子后的路就更難走了。我們家住的地方就是這樣,每到下雨的時候水漫
進小院不說,人們還得趟水進出。
從我記事時起,父親一到春天,別人都去下棋打牌,而父親則扛著鐵鍬修著小巷里的這條破路。為了不用一分錢把這條小路修好,父親可動了不少腦筋。起先是用磚頭鋪道,但最多堅持一個夏天,第二年必須得重鋪。后來,父親在下班的路上,看到口泉修路,淘汰出很多水泥方磚,父親便每天下班用自行車往回帶一塊,然后鋪在小道上。整整一個夏天,父親帶回了七十七塊方磚,硬是把那條小道修好了,從那以后雨水再也沒有進過家,鄰居們也再沒有趟水出門了。
為了修好這條小破路,壓壞了兩個自行車后依架,換了四條車胎,用壞了三把鐵鍬。父親的手還受過三次傷,有一次還到醫(yī)院縫了九針。但父親卻沒有向鄰居們抱怨,更沒有得到過一分錢的補助。記得小道修好的那天晚上,鄰居們因為小道的竣工,住在一起十多年來第一次打“平伙”吃飯。那天晚上,住在那里的男人都喝了不少酒,我們小孩則玩瘋了,簡直比過年還熱鬧。鄰居孫大爺對父親說:“老鐘,你的一條路把咱們小樓的人心都給連到一塊了!”
我從小就喜歡看書、寫作。2003年,我在煤峪口礦參加了工作,成為了一名綜采隊工人。一線的師傅們大多文化不高,我就主動幫工友們力所能及地寫點兒東西,還自己花錢買了噴墨打印機。這些寫的東西在我看來非常簡單,但對于工友們來說卻是解決了大難題。
2007年的時候,我?guī)椭^一位因為自己再婚,女兒和自己斷絕來往十多年的老母親。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我以這位老母親的口吻,給遠居青島的女兒總共寫了16封信。雖然,對方一封信都沒有回,但那一年的春節(jié),女兒給母親打了14年來的第一個電話。那位老母親激動得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我,說正是那16封信融掉了結在母女之間的堅冰。
爺爺?shù)膾咧?、父親的鐵鍬、我的筆,這三樣東西在我們家族里橫跨了60多年的時間,我們?nèi)擞眠@三樣東西干得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這卻代表著我們這個家族的品性。如今,我已成人父。我要把這些故事講給女兒聽,把與人無爭、樂于助人的精神作為我們家最大的精神財富,成為家風,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