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媒體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人——黃庭堅。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曾與蘇軾齊名,被稱為“蘇黃”。不過有趣的是,他的詩幾乎每一句都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又有自己原創(chuàng)的小心思,簡直就是借鑒界的清流!
黃庭堅從小就是個耿直Boy,即使是“致敬經(jīng)典”,他也絕不偷偷摸摸。他帶領“江西詩派”專業(yè)致敬二十年,沉迷于把前人詩詞中那些已經(jīng)用過的句子改頭換面,翻出新意后用進自己的詩中。不僅“抄”得人盡皆知,還“抄”得理直氣壯!
黃庭堅曾在《答洪駒父書》中發(fā)表過一個堪稱抄襲者福音的“點鐵成金”論:“自作語最難,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后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俗話說得好,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你看看人家杜甫作詩,韓愈作文,幾乎沒有一句是沒有出處的。只是我們書讀得太少,以為是韓愈、杜甫自己寫出這樣的句子罷了。而且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這得叫“點鐵成金”??!
那么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致敬界”的扛把子黃老師到底是如何“奪胎換骨”,寫了一手好詩的吧!
友情詩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作為一名多愁善感的男生,黃老師也有很多關系不錯的男同學。那么如果要表達“他離開的第一天就想他”,要怎么寫呢?
同樣是寫給好友,王勃一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大氣磅礴;李白一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簡直酥炸了。強手在前,黃老師略有壓力,于是他把壓箱底的書都翻遍了,最后寫了一首《寄黃幾復》。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得讀書頭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滕。
第一句就讓人聞到了濃濃的致敬味道?!拔揖颖焙>虾!被玫氖恰蹲髠鳌分械摹熬幈焙?,寡人處南?!?。兩人都相隔甚遠,只是《左傳》中要表達的是撇清關系——“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而黃老師是想表達對好友的思念——“寄雁傳書謝不能”?!疤依畲猴L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更厲害,一口氣連用了三句古詩!“桃李春風”出自白居易的“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一杯酒”讓人想起了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江湖夜雨”又化用了李商隱的“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三句糅雜成一句,把那種對往昔美好時光的不舍之情表達得恰到好處。但黃老師并不滿足于此!“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話鋒一轉(zhuǎn)變成現(xiàn)實的處境,先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家徒四壁立”的典故強調(diào)貧寒,再反用《左傳》定公十三年中的“三折肱,知為良醫(yī)”,吐槽郁郁不得志的心塞之情。
親情詩
兄弟燈前家萬里,相看如夢寐
對朋友一往情深的黃老師,對弟弟的同胞之情也是感天動地。宋哲宗紹圣三年,弟弟遠謫,經(jīng)過楚尾。兩兄弟異鄉(xiāng)相見,感慨萬分。黃老師寫下了一首《謁金門·示知命弟》:
山又水,行盡吳頭楚尾。兄弟燈前家萬里,相看如夢寐。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厭歲寒無氣味,余生今已矣。
其中的“兄弟燈前家萬里,相看如夢寐”怎么看都跟杜甫《羌村》里的“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撞臉,只不過杜甫是跟他老婆相對如夢寐,而黃老師則把它換成跟弟弟相看如夢寐了。反正愛情親情都是情,詩句當然也能通用了。而接下來的“君似成蹊桃李”巧用典故把弟弟夸贊一番,這是引用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傳》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此贊弟弟為人正直,吸粉無數(shù)!
旅行詩
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想必黃老師可能是杜甫的忠誠粉絲,各種詩詞里都能找到杜甫的影子。最典型的就是那首黃老師在說走就走的旅行中寫下的《菩薩蠻》,一口氣一字不改地用了四句詩致敬杜甫: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疏懶意何長”摘自杜甫《西郊》“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摘自杜甫《絕句二首》“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江山如有待”則出自杜甫《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此意陶潛解”也是出自杜甫《可惜》中的最后一句“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 當然黃老師并不是完全照搬,畢竟杜甫最后是留下“只有老陶你能理解我,可惜我比你生得遲”的嘆息,而黃老師又補了一句“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你問我要去哪?想知道就自己跟來吧。這么傲嬌也是沒誰了。
黃老師另一首有名的旅行詩據(jù)說是cosplay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shù),枝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
這首《水調(diào)歌頭·游覽》前半闕可以看成一篇幻想微小說。黃老師沿著武陵人的舊路進了桃花源。正走到繁花深處,又怕“紅露濕人衣”。這一句是一個轉(zhuǎn)折,黃老師借鑒了王維《山中》的“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但畢竟這是紅紅火火的桃花林啊,所以“空翠”改成了“紅露”,形象貼切,別有一番情趣。由此可以看出,黃老師在致敬經(jīng)典時也是發(fā)揮了十二分才能的。
愛情詩
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
在夸人這件事上,黃老師也是集各家所長。想當年,黃老師看上一個姑娘,便為她寫了一首贈別詞,叫《驀山溪· 贈衡陽妓陳湘》。其內(nèi)容是這樣的:
鴛鴦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娉娉裊裊,恰似十三馀,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
尋花載酒,肯落誰人后。只恐遠歸來,綠成陰,青梅如豆。心期得處,每自不由人,長亭柳,君知否,千里猶回首?
讀這首詩,不禁會讓人想起:杜牧的“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李白的“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后”;歐陽修的“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所以,這又是一首致敬作品了!然而沒想到的是,這首詩里后來成為名句的竟然是黃老師原創(chuàng)的“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沒有用典,也沒有化用,只用“透”、“瘦”、“愁”三個字把陳湘的清麗纖巧、多愁善感全部還原了出來。
雖然,黃老師主張“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但是,他所取得的文學成就還是得到了認可。后世評價,黃老師的詩是最具宋詩藝術特色的,而由黃老師開創(chuàng)的“江西詩派”,深深影響了南宋的整個詩風。就連蘇軾也曾評價其作品中有“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抄襲雖然可恥,但是做一個有文化、有格調(diào)、有追求的“抄襲者”,還是會取得一定文學成就的,也會獲得他人及社會認可的。所以,為了能成為一個有信仰的“抄襲”者,讓我們從讀萬卷書開始做起吧。